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0篇
  13篇
综合类   137篇
农作物   3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甘薯(Ipomoea batatas(L.) Lam.)试管苗种质保存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种质资源的大田种植保存面临着严重的病毒感染以及病虫害、自然灾害的影响.由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成无病毒苗并进行试管保存,是当前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获得在前郭砂壤土耕地土壤花生最佳施肥量施肥模型;最佳施肥量:N肥=75kg/hm2,P肥=135kg/hm2,K肥=120kg/hm2。花生产量为:y=3573kg/hm2,施肥比例N:P:K=1:1.8:1.6;结果表明,氮、磷、钾在一定施肥水平下对花生具有不同增产作用,氮肥对花生产量起决定性作用,钾肥仅次于氮肥、磷肥最小,对花生产量影响不大,施磷对花生增产不明显。  相似文献   
83.
概述了我国及新疆甜菜育种的进展,阐明了新疆甜菜的育种方向、任务、目标和途径,以及甜菜生产中品种的合理搭配问题。随着我国种植业生产关系变化和入世后的竞争加剧,新疆甜菜育种目标也应做出相应调整,在现有基础上近期应以多粒杂交种为主、中长期以单粒雄性不育杂交种选育为主,今后应加强抗病、丰产、高糖、优质、耐盐碱品种的选育。在甜菜生产中,应合理搭配使用不同类型新品种。  相似文献   
84.
试验结果表明,甜菜单粒种采种母根主、侧花枝种子的块根产量、含糖率不同。单粒种根头周边芽所形成的花枝种子比根头中央部芽的花枝种子所产生的块根含糖率高0.79-2.45度,表现趋势较一致;但主、侧花枝种子的块根产量高低表现趋势不一致。为提高含糖率,此方法可在甜菜单粒型品系育种中应用。  相似文献   
85.
现代蔬菜种业是保障我国蔬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山东省在设施蔬菜、出口蔬菜、名产蔬菜等三大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蔬菜良种市场被国外品种所垄断、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不足、蔬菜产业的科技创新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总结了山东省蔬菜种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蔬菜科技工作的发展构想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6.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化肥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甘薯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P5K10组合可显著提高济薯21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7.83%和9.95%,其余组合均比对照减产,减产幅度最大的为N6P5K10组合。在生育后期,N6P5和N6P5K10组合不利于薯块干物质的积累,而P5K10和N6K10组合有利于养分向块根中运输,最终导致薯块干物质含量的提高。氮磷钾不同配比均可促进前中期可溶性糖的积累,P5K10和N6K10组合促进了前中期甘薯块根中淀粉的积累,P5K10、N6P5和N6K10促进了生育中后期块根中淀粉的积累,而在所有组合中,P5K10组合的变化幅度最大,说明施用磷钾肥可促进可溶性糖的积累和转化,提高甘薯块根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7.
北方区试中甘薯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了解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次关系,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北方区试中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及主成分关系。结果表明:在对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中,干率和淀粉率均与淀粉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粗和大中薯率与薯干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中薯率与鲜薯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对淀粉产量和薯干产量贡献最高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茎粗和黑斑病抗病指数,贡献率分别为29.67%和30.13%;而对鲜薯产量影响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大中薯率和根腐病病情指数,贡献率为30.71%。通过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淀粉含量与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甜度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粗蛋白含量与可溶性糖和还原糖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而品质性状间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对甘薯品质贡献最大的主成分中的性状为还原糖、可溶性糖和蒸煮后的甜度,贡献率为59.12%;第二主成分为粗蛋白含量和蒸煮后粘度性状,贡献率为23.75%。总之,农艺性状对影响不同产量目标形成的侧重点不同,甜、糯性状是影响甘薯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88.
对18份紫色甘薯的营养含量进行测定,并对紫薯加工品种伟祥1号的主要营养特性进行深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伟祥1号营养丰富,营养成分中除碳水化合物、粗脂肪、铜、锌含量较低外,其他含量均比地瓜干加工对照品种龙岩7-3高,可作为紫色地瓜干原料品种开发利用;伟祥1号与其他食用紫薯相比,属于低干率,且富含维生素C以及铁、钙等矿物...  相似文献   
89.
1品种选育经过 先单158是原阳县黄河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质、高产、抗病、高抗逆为育种目标,于2003年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新杂交种,组合为Z03×Z08。其母本自交系Z03是用478和9046杂交后经连续多代选择自交选育而成的二环系;父本Z08是用340变异株经连续多代选择自交选育而成二环系。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为获得甘薯最佳氮肥和烯效唑配施用量,比较了 6 个施氮水平下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 (DMA)、蔓薯比 (T/R)、各器官氮素含量、甘薯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烯效唑贡献率 (UCR)的差异。探讨不同氮肥施用量下,叶面喷施烯效唑与济薯 22 生长及产量的关系。 【方法】 在山东平阴安城乡小官村开展甘薯氮肥田间试验,以不施肥为对照 (CK),设 6 个施氮量处理:0(N0)、45 kg/hm2(N1)、90 kg/hm2(N2)、135 kg/hm2(N3)、180 kg/hm2(N4)、270 kg/hm2(N5);每个水平设置喷施烯效唑 (N-U) 和不喷施两个处理,烯效唑喷施浓度为 25 mg/L。在移栽后 85 天、110 天和收获期,调查了甘薯的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利用率和产量。 【结果】 1) 增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甘薯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 (DMA)。喷施烯效唑施氮处理间,除 N1-U 外,DMA 无明显差异,N3-U、N4-U 和 N5-U 地上部 DMA 相对于氮处理显著降低,说明烯效唑喷施抑制了地上部分徒长;当施氮 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甘薯地下部 DMA 均明显降低,但 N-U 处理地下部 DMA 均高于氮处理,其中 N1-U 和 N2-U 与相对应N处理差异显著。2) 三个生育期的蔓薯比 (T/R),N-U 处理的值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说明烯效唑可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或促进地下部生长的作用。3) 喷施烯效唑提高了 85 天和 110 天甘薯蔓的氮含量,但对收获期影响不大;同一生育期内,氮处理与 N-U 处理块根氮含量曲线在 90 kg/hm2 附近出现交点,并随着生育期发展慢慢前移,表示可提高块根氮含量的最小施肥量为 90 kg/hm2。4) 氮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1处理(N 45 kg/hm2),N-U 处理中产量最高为 N2 (N 90 kg/hm2);当施氮量大于 90 kg/hm2 时,氮处理与 N-U 处理产量均显著降低;在同一氮水平下,喷施烯效唑可显著提高 CK-U 与 N0-U 的产量。5) 氮处理中,氮肥贡献率 (FCR) 和农学效率 (AE) 随施氮量呈“V”型变化,N1 最高;喷施烯效唑使 N2-U 处理的 FCR、AE 上升,其他处理均下降;偏生产力 (PFP) 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喷施烯效唑可使 N-U 处理 PFP 值上升;烯效唑对产量的贡献顺序为 N2 > N0 > CK > N4 > N3 > N5 > N1 【结论】 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甘薯产量的关键因素,本试验条件下,氮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45 kg/hm2,N-U 处理甘薯的最佳氮肥用量为 90 kg/hm2,喷施烯效唑可提高甘薯产量,使地上、地下部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