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5篇 |
免费 | 77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62篇 |
农学 | 119篇 |
基础科学 | 102篇 |
71篇 | |
综合类 | 714篇 |
农作物 | 60篇 |
水产渔业 | 94篇 |
畜牧兽医 | 349篇 |
园艺 | 152篇 |
植物保护 | 1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8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75篇 |
2021年 | 83篇 |
2020年 | 87篇 |
2019年 | 78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74篇 |
2011年 | 69篇 |
2010年 | 67篇 |
2009年 | 69篇 |
2008年 | 74篇 |
2007年 | 65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45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55篇 |
1999年 | 4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44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40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8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6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3年 | 5篇 |
1952年 | 2篇 |
195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了研究避雨栽培对四川盆地春季茄子光合性能、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茄子品种黑冠为试材,设置避雨处理和露地CK,测定2个处理中的光照和温度环境参数、茄子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茄子花激素含量、产量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避雨栽培降低了光照有效辐射强度,为露地栽培的75.1%;改变了光质组成,紫外光和远红光分别比露地降低11.9%和提高4.6%;对栽培温度的影响较小;与露地相比,避雨栽培后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降低,分别是露地栽培的81.9%和20.0%,光合电子传递性能下降,PSII的量子产量[Y(II)]和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II)]分别是露地栽培的64.3%和64.4%;茄子花中生成玉米素核苷代谢通路中Sme00717基因下调,导致玉米素核苷含量降低,是露地栽培的19.0%,此外异戊烯腺嘌呤核苷含量也低于露地栽培;单株产量和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低于露地栽培,单株产量降低了63.3%。综合分析,栽培光环境的改变导致茄子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和花中2种细胞分裂激素含量的降低,最终导致了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相似文献
92.
93.
94.
夏庆友 郭一然 张泽 李东 玄兆伶 李卓 代方银 李英睿 程道军 李瑞强 程廷才 蒋涛 赛琳·贝凯 徐讯 刘春 查幸福 樊伟 林英 沈以红 蒋岚 杰弗里·詹森 伊恩丝·黑尔曼 唐思 赵萍 徐汉福 余昶 张国捷 李俊 曹建军 刘仕平 何宁佳 周妍 刘慧 赵静 叶辰 杜周和 潘国庆 赵爱春 邵浩靖 曾巍 吴平 李春峰 潘敏慧 李晶晶 殷旭阳 李大为 王娟 郑会松 王文 张秀清 李松岗 杨焕明 鲁成 瑞斯摩·尼尔森 周泽扬 汪建 向仲怀 王俊 《蚕学通讯》2009,29(3):7-30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收集
为了囊括全世界实验室所保存的主要的蚕系统,我们收集了各种的地理区域的品系,如中国、日本、欧洲和热带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印度,柬埔寨和老挝),和突变系统。列于表S1的29个家蚕品系来自中国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95.
96.
97.
98.
应用Vero细胞从河南省某腹泻羊场的粪便样品中分离出2株病毒。电镜观察显示,分离的病毒粒子直径大小为25~30 nm。单层免疫过氧化物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免疫学鉴定,结果显示分离的2株病毒均与羊肠道病毒CEV-JL14的高免血清发生强阳性反应。对RT-PCR扩增出的病毒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发现分离的2株病毒与CEV-JL14毒株处于同一分支,均为G种肠道病毒。本研究首次从河南省分离获得了羊肠道病毒,为进一步研究该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
100.
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与肥胖密切相关,并且以肝脏的炎症和脂肪浸润为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近年来,由于高营养的饲养方式,导致在宠物临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犬猫患有NAFLD,因此找到一种切实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普洱熟茶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茶,具有明显的抗炎、抗氧化以及降脂减肥功效。为了探讨普洱熟茶提取物(Pu-er tea extract;PTE)对NAFLD的调控作用是否与机体肠道菌群改变有关,试验以C57BL/6N小鼠作为犬猫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高脂饲料诱导NAFLD,然后通过饮水给予PTE。结果显示,经过为期12周的PTE作用,实验动物体质量显著下降,皮下脂肪及附睾脂肪的质量也显著降低。病理切片显示,肝脏的脂肪浸润明显降低;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及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显著下降;荧光定量测定显示,肝脏中与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升高。最后对粪便中的微生物通过荧光定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以及减肥细菌Akkermansia都发生了差异性变化。结果表明,PTE对NAFLD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宿主肠道菌群的改变密切相关,为进一步研究PTE治疗及预防临床宠物的NAFLD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