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4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2篇 |
农学 | 14篇 |
基础科学 | 23篇 |
15篇 | |
综合类 | 83篇 |
农作物 | 14篇 |
畜牧兽医 | 31篇 |
园艺 | 12篇 |
植物保护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和室内测定分析, 对若尔盖季节性积水和常年积水沼泽土壤有机碳与氮含量的垂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200 cm土层内, 常年积水沼泽的有机碳含量为270.174 g/kg, 氮含量为11.963 g/kg; 季节性积水沼泽碳含量为212.066 g/kg, 氮含量为10.824 g/kg; 季节性积水沼泽的平均碳、氮含量均低于常年积水沼泽。在0~60 cm土层, 2种沼泽的各层次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 均表现为下降趋势; 在60~110 cm土层, 2种沼泽的有机碳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 但常年积水沼泽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与速率均明显大于季节性积水沼泽; 在110~200 cm土层, 含碳量变化趋于相对稳定, 但同等深度下常年积水沼泽的含碳量明显高于季节性积水沼泽。在泥炭表、中层(0~110 cm), 季节性积水沼泽氮含量 < 常年积水沼泽; 而在泥炭底层(110~200 cm), 季节性积水沼泽氮含量>常年积水沼泽。有机碳和氮含量数据表明, 在常年积水沼泽向季节性积水沼泽演变过程中, 有机碳含量呈现一定趋势的减小, 湿地的碳汇功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02.
以10株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菌株为研究材料,对中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cv.‘Zhongmu No.3’)进行接种试验,分别在不同浓度NaCl(3‰和4‰)单盐溶液和NaHCO3∶Na2CO3=9∶1(pH=8和pH=9)混合碱溶液处理下筛选苗期增重明显的高效根瘤菌菌株。结果表明:在盐和碱处理下,不同根瘤菌菌株对中苜3号接种效果差异明显,增重效果均好于对照处理。3‰和4‰盐处理下,菌株17676接种效果最好,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地上部含氮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65.88%和584.81%、142.96%和351.33%、114.46%和119.55%;pH=8碱处理下,菌株17581接种效果最好,而pH=9碱处理下,菌株17675接种效果最好,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地上部含氮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8.88%和191.76%、168.23%和188.34%、124.00%和128.74%。此外,在盐和碱处理下菌株17544和菌株17537也都表现出一定的增重效果。 相似文献
203.
204.
205.
206.
[目的]探寻既能有效防止土壤结构发生恶化又能充分营造水、肥、气等茶树良好生长环境的合理耕作深度,为指导茶农科学耕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以免耕为对照(CK),设耕10 cm、耕20 cm和耕30 cm等3个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容重、水含量、孔隙度、土壤三相比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耕作后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耕30 cm处理0~3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均显著降低(P<0.05,下同).耕作显著增加了土壤水含量,其中耕20 cm处理对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30 cm处理对20~30 cm土层土壤水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耕作可增加非毛管孔隙度,减少毛管孔隙度,但总孔隙度依然增加,其中,耕作对0~10 cm土层土壤孔隙状况影响显著,而在10~20 cm土层仅耕20 cm处理对土壤孔隙度状况影响显著,在20~30 cm土层仅耕30 cm处理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影响显著.耕作后0~10 cm土层气相和液相比例显著增加,固相比例显著下降,其中以耕20 cm处理效果最佳,而在20~30 cm土层,对土壤三相比协调效果最佳为耕30 cm处理.耕作后0~1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20~3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在耕20 cm和耕30 cm处理下显著升高;耕作后0~30 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孔隙度、固相比例是反映不同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关键因子,而有效磷则是养分肥力指标的关键因子.[结论]不同耕作深度均能降低茶园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水含量、改善土壤孔隙度状况和协调土壤三相比,其中以20 cm耕作深度对茶园土壤的综合改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7.
209.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