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解速冻牛肝菌贮藏期间品质的变化以确保其安全性,通过对不同年份的速冻牛肝菌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菌落总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速冻前原料品质、冻藏期间温度的波动大小影响着速冻牛肝菌品质,菌落总数基本不影响速冻牛肝菌的品质。  相似文献   
32.
采用微波消解-直角加速飞行质谱仪(ICP-oTOFMS)对云南省不同地区松茸子实体、菌柄和菌盖中砷(As)、镉(Cd)、汞(Hg)、铅(Pb)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茸中As、Cd、Hg、Pb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8 mg.kg-1~0.795 mg.kg-1、0.087 mg.kg-1~0.209 mg.kg-1、0.015 mg.kg-1~0.038 mg.kg-1、0.144 mg.kg-1~0.486 mg.kg-1;菌盖中As、Cd含量均高于菌柄,有显著差异;菌柄和菌盖中Hg、Pb的含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3.
松茸菌丝体的纯培养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云南中甸、丽江、武定、巍山4个地方的松茸进行了分离培养,并利用感官及ITS测序对所培养的菌丝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培养基很好地诱导出了菌丝体母种,诱导率达75%;而将分离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液体培养,菌丝生长良好,且能进行转扩和较大规模培养;液体培养的菌丝体仍具有松茸的特殊气味,证明可能为松茸的纯培养物;经ITS测序比较,采自中甸、丽江、武定、巍山的松茸子实体和其液体培养的菌丝体,其遗传相似度分别为0.9970、1、0.9980、0.9980,表明取自不同地点的子实体与其相应的培养物在种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4.
将金耳菌浆代替水添加到吐司中,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把吐司的感官评分和弹性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金耳吐司的最佳配方,生产出一种营养价值高的金耳吐司.结果表明,金耳吐司的最优配方为金耳菌浆70%、绵白糖8%、黄油6%、奶粉10%、酵母2.0%、食盐1.0%;生产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6℃,一次发酵时间1 h,二次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35.
以采自柳树腐木上的野生食用菌菌株KEFI-010为试材,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开展了驯化栽培试验研究,以期为柳生田头菇优良菌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柳生田头菇(Agrocybe salicacicola),其菌丝生长速度快、洁白、浓密、整齐,栽培周期较短,出菇整齐、健壮,菌盖光滑,大小均匀,菌肉厚,菌柄粗,农艺性状较好,生物学效率为51.49%。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发现,该菌株蛋白质含量高,粗纤维、矿物质和氨基酸非常丰富,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食药用菌。  相似文献   
36.
松茸是珍稀濒危的食(药)用菌.云南是我国松茸主产区之一,但由于不合理采收,致使松茸产量逐年下降.本论文使用ITS分子标记研究松茸的遗传多样性.由聚类图分析,这16个样品分为2个大的分支,其中海拔较高的中甸与丽江基本聚为一支,海拔较低的禄劝与武定又聚为另一支.每个大支上的不同样品的序列又有微小的差异,这可能是由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少量位点的变异,如碱基之间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37.
预制菜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归纳食用菌预制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工中主要的工艺技术要点,针对不足提出了建议,以期为食用菌预制菜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分析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及液相高效色谱技术,分别测定新鲜鸡(土从)菌、油炸后鸡(土从)菌及鸡(土从)菌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和非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新鲜鸡(土从)菌中共检出63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醇类为主;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共检出25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以醛类、酮类为主;鸡(土从)菌油中共检出11种已知的挥发性化合物。油炸后的鸡(土从)菌中氨基酸含量普遍升高,其中鲜味氨基酸和甜味氨基酸占总游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提高了1.16%和4.67%;核糖含量下降;呈味核苷酸种类及总量均高于新鲜鸡(土从)菌,只有5’-鸟苷酸(5’-GMP)含量降低。说明油炸对鸡(土从)菌风味物质有显著影响,可以提高其香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