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3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3篇
  27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4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利用农杆菌混合液介导的共转化法,研究不同浓度的农杆菌混合液浸染5种水稻品种的愈伤组织,进而获得共转化再生植株。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叶片潮霉素抗性检测和螟虫田间抗性鉴定的结果表明,农杆菌混合液浓度OD600为0.6左右时,其浸染能力较强;5个品种中以浙粳27的再生效率最高。转基因植株叶片经潮霉素抗性检测,潮霉素阳性率为78.13%,经PCR检测转基因植株Cry1A(b)基因阳性率为15.11%。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Cry1A(b)基因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对稻纵卷叶螟具有很好的抗性。基因分离的鉴定结果表明:HPT基因与Cry1A(b)基因在共转化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发生了分离。  相似文献   
92.
盐碱土壤对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均形成盐胁迫,进而导致水稻产量降低。耐盐水稻选育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盐胁迫对水稻不同发育时期农艺性状的影响,并从渗透调节、离子应答、激素调控和活性氧清除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稻耐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最后,本文总结了水稻耐盐育种现状,并对耐盐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以10~15年生"红富士"苹果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合施用对渭北旱塬盛果期"红富士"苹果生长发育及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红富士"苹果的优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改进套餐施肥(苹果专用肥20-12-8+"还地力"有机肥+"优伽"叶面肥10-30-20+TE)能增加叶片厚度和质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干物质累积,能显著提高坐果率,对苹果单产提高效果最好;在3个试验点,改进套餐施肥苹果单果重分别达到270.51、246.06、203.85g,较常规施肥单果重分别增加了41.34、25.28、13.34g;在可仙村和收水村平均每株单产分别达到89.71kg和63.28kg,较现有套餐施肥提高10.6%~17.9%,较常常规施肥提高18.4%~21.3%,增产效果极显著;综合分析,改进套餐显著促进了苹果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净增效益达60 801.8~73 337.6元/hm2,是一套比较理想的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94.
从浙江省主栽晚粳稻品种浙粳22的辐照突变体库中,发现1株分蘖穗穗颈节上着生2片叶片的突变体,多代种植性状稳定,且不受环境条件影响。鉴定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是由于倒1节间显著缩短所致,其籽粒比野生型略短,剑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等光合作用参数均低于野生型;突变表型受1对隐性基因控制,对外源油菜素内酯(BR)敏感。RT-PCR结果表明,部分BR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在突变体和野生型中的表达量有差异,推测该突变基因与BR合成和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95.
拖拉机转卖或通过其他方式转交给他人后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而引起的纠纷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列举法律法规和系统详细的解说向读者解答了如何办理拖拉机的转移登记。  相似文献   
96.
浙粳优1号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杭州市良种引进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经2005-2007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杭州市及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8年3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促足穗,科学施肥促长势,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割等。  相似文献   
97.
利用PCR技术从烟草中克隆获得了893bp的根特异性表达基因TobRB7的启动子,命名为NT1.以pBI121为原始植物表达载体,用NT1启动子和番茄广谱抗病基因Pto分别取代CaMV 35S启动子和GUS基因,获得了烟草根特异启动子驱动抗病基因的表达载体,命名为pBI-NT1::Pto.采用冻融法将pBI-NT1::Pto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以番茄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了侵染转化.PCR检测NPT II基因的结果表明已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  相似文献   
98.
浙粳29系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与湖州科奥种业有限公司合作选育而成的中熟高产粳稻新品种。经2006~2008年试验、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强、生育期适中、青秆黄熟,适宜在浙江省湖州市及其生态条件相仿的晚粳稻区推广种植,2009年2月通过浙江省审定。高产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育壮秧,合理密植促足穗,科学施肥促长势,及时防治病虫,适时收割。  相似文献   
99.
生草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果园生草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是果园集约、高效、生态、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基础。生草栽培可降低土壤容重4.7%~13.0%,提高水稳性土壤团聚体含量,进而改善土壤的导水性能和保水性能,也有助于拦截降雨,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干旱少雨的季节可能会出现牧草与果树争水的现象,需要通过选择适宜的草种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来减小争水对果树造成的不利影响;生草有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连续生草6年可使土壤表层有机碳增加19.6%~27.8%,有机碳的累积量会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生草覆盖可调节果园土壤温度,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酶活性;生草还可以促进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同时豆科牧草也可通过固氮作用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总体而言,果园多年种植牧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具有正效应。本研究可为有关的研究工作和生草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苯丙氨酸代谢途径是植物最重要的次生代谢途径之一,其下游产物包括异黄酮、植保素、木质素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是苯丙氨酸代谢途径的起始酶和关键酶。PAL基因家族包含8个基因,为了明晰这8个基因在大豆植株内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定量PCR研究了PAL家族所有成员在大豆植株内的时空表达差异性。发现PAL基因家族总体的相对表达量在生殖生长时期高于营养生长时期,在叶片和子粒中相对表达量较高。PAL1-1、PAL2-1和PAL2-3基因在各部位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同家族基因,PAL1-1基因各时期稳定表达,PAL2-1和PAL2-3基因在生殖生长后期先后出现表达峰值。这些结果表明大豆PAL基因家族各成员的相对表达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具有一定时空表达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