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6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0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辣椒花药培养中若干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以4个辣椒品种(组合)为试材,通过正交试验,按不同取蕾时期,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硝酸银,维生素C、植物生长调节剂、氮源、碳源、核酸、活性炭等研究对辣椒花药培养中组织褐化、愈伤组织发生率、胚状体的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银、维生素c能有效地减轻组织褐化;对于辣椒花药培养愈伤组织生成率影响较大的前4位依次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活性炭、硝酸银、维生素C;对于胚状体发生率影响较大的前4位依次是维生素C、取蕾时期、碳源、硝酸银。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辣椒炭疽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在5号连锁群中,定位辣椒炭疽病抗性主效基因AnRGO5,并开发分子标记。【方法】以高抗炭疽病品种PBC932(Capsicum chinense )为父本,以高感炭疽病的中早熟材料77013(Capsicum annuum)为母本杂交产生BC4S1、BC4S2群体,用于辣椒绿熟期抗炭疽病基因定位。选用尖孢炭疽菌为试验用菌,采用显微注射法对绿熟果接病,根据病斑直径进行表型分析。根据抗、感亲本重测序结果,开发与绿熟期抗炭疽病连锁的Kaspar标记。【结果】辣椒果实表面病斑直径呈连续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通过连锁分析,将炭疽病抗性基因AnRGO5定位在5号连锁群的标记P5L-866与标记P5L-259之间,遗传距离2.9 cM。开发的标记P5L-117 与基因紧密连锁,标记准确率93.5%。【结论】在辣椒的BC3S1群体中,将果实绿熟期抗性基因定位于5号染色体的标记区间内。辣椒炭疽病抗性遗传为显性遗传,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  相似文献   
93.
利用分子标记对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的3个QTLs进行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获得含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深入研究辣椒抗马铃薯Y病毒(PVY)不同QTLs之间的关系,利用AFLP、SCAR和CAPS标记在辣椒材料‘Perennial’和‘Yolo Wonder’组成的BC2和BC1S1分离世代对抗PVY的3个QTLs位点进行了选择。结果从BC2群体中选出47个在主效QTL上含有抗性位点的单株,从中选出25个在LG9 PY2染色体上含有抗性位点的单株,最后选出11个在LG11 P10染色体上含有抗性位点的单株;从BC1S1群体中选出55个在LG9 PY2染色体上具有纯合抗性位点的单株,从中选出12个在主效QTL上纯合抗性位点的单株。经卡平方检测,实际分离比例同理论分离比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4.
亚适温、弱光照及盐胁迫下辣椒叶片活性氧代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亚适温(18 ℃/10 ℃, 昼/夜) 、弱光(80μmol·m- 2 ·s- 1 ) 及盐胁迫(70 mmol· L -1 NaCl) 逆境下辣椒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丙二醛(MDA) 含量等指标。整个试验期间(处理后1~15 d) , 亚适温、弱光与盐胁迫对SOD、CAT、GR活性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试验前期(处理后1~9 d) 对APX、GPX活性及O2- 、H2O2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 试验后期(处理后5~15 d) 对MDA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亚适温主效应对辣椒叶片SOD、GPX、GR活性及O2- 、H2O2、MDA含量的影响大于弱光、盐胁迫主效应, 对APX、CAT活性影响较大的是盐胁迫主效应。  相似文献   
95.
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感病辣椒品种(系)为试材,从接种浓度、调查时间、接种植株苗龄、接种后发病条 件、接种植株处理方式等方面对辣椒抗白粉病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抗白粉病 的最佳人工接种鉴定方法为:用含孢子1×104个·mL-1的菌悬液接种,接种15 d后进行抗病性鉴定,15 片真叶期为接种鉴定苗龄,接种后黑暗保湿24 h,随后转为白天温度23~27 ℃,相对湿度60 %~85 %, 夜间温度16~18 ℃,相对湿度95 %~100 %的环境条件适宜白粉病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96.
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染色体倍性构成的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和染色体计数法对辣椒花药培养再生株群体的染色体倍性构成情况进行了鉴定。显示了花药培养再生株中染色体倍性构成的多样性。观察到染色体倍性在不同检测组织器官中的差异现象,说明对同一材料不同器官进行倍性检测以确定植株倍性的必要性,以及植株上部器官的染色体倍性对于结籽能力的决定性。观察到再生株中个别细胞染色体的丢失现象。对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和染色体计数法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得出2种检测技术下二者的吻合度为0.95,并对流式检测技术中的偏峰现象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
利用差异显示技术克隆辣椒抗疫病相关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辣椒疫霉菌对8叶期的辣椒品种茄门和93-100-17-1-0进行诱导处理,提取接种前后的总RNA,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结合植物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将DDRT-PCR的一端引物为oligo(dT)15A/G/C,另一端为来源于不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简并引物B1/C1/D1,其扩增产物在6%聚丙烯酰胺凝胶上得到两个差异表达的带,回收差异片段并克隆到T-载体上测序,经BLAST检索,发现为两个新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Y497910,AY497911。  相似文献   
98.
蔬菜作物分子标记研究进展与我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着重介绍蔬菜作物分子标记在国外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提高我国蔬菜作物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和应用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
利用辣味辣椒Perennial(Capsicum annuum)和无辣味辣椒83-58种内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的辣椒种内遗传图谱,以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无辣味辣椒77013A与重组自交系群体各株系杂交F1果实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作为表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和比值差异明显。对露地和温室栽培条件下辣椒果实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总和及其比值进行了QTL定位,共获得16个关于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的QTL位点,分布在辣椒第2、4、12号染色体上,2号染色体上同时控制辣椒素、二氢辣椒素、二者比值和辣椒素总量的主效QTL位点cap2.1、dhp2.1、C/D2.1和(C+D)2.1,均在露地和温室被检测到,其LOD值大于5.0,贡献率为20.2%~76.6%,侧翼标记均为BD76366和Pun1,12号染色体上调控辣椒素总量的微效QTL也在温室和露地同时被检测到,其他QTL位点未在两种环境下同时定位到。  相似文献   
100.
番茄斑点萎蔫病毒病是我国辣椒生产的一种新兴和潜在重大威胁病害。利用引进的中国辣椒(Capsicum chinense Jack.)抗源材料PI152225,通过种间杂交和分子标记辅助回交选育,历时10年,将抗性基因Tsw转育到中椒系列骨干亲本一年生辣椒(Capsicum annuum L.)大果甜椒自交系0516中,创新材料0516(Tsw)的生长势和果实长度超过对照0516,商品性和配合力与骨干亲本0516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