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蛹虫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真菌,不仅营养丰富,还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压、抗疲劳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是理想的保健食品。因此,探析蛹虫草的人工栽培技术,对蛹虫草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张园园 《技术与市场》2010,(10):127-127
指出我国要解决再保险市场供给不足的现状,需借鉴国际上再保险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行再保险证券化,从资本市场上引入资金,并将再保险风险转嫁于资本市场。同时,还指出了再保险证券化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探讨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63.
中小企业境外融资渠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融资难一直以来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也迫使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将融资的目光投向境外。通过分析中小企业境外融资的渠道以及各渠道的可能性,试图为中小企业境外融资找到一条道,并以此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4.
总结了生物农药在防治黄瓜常见真菌性病害上的应用,为无公害的黄瓜生产及生物农药的选择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从采自中国不同地区的高粱靶斑病病叶上病斑分离获得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中国高粱靶斑病原菌种群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病叶上的病斑形状、大小差异很大,但病原菌在菌落形态和孢子形态却极为相似;通过不同菌株的rDNA ITS序列聚类分析表明,供试菌株与高粱生离蠕孢菌(Bipolaris sorghicola)相似度达99%,病原菌种群多样性不丰富。  相似文献   
66.
糙米酵素工艺技术研究及品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糙米为原料,添加蜂蜜、大麦芽、盐、酵母进行发酵制得糙米酵素,并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研究了糙米酵素的添加料(蜂蜜、大麦芽、盐和酵母)对酵母发酵剂生长的影响.以酸度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培养基的配比是水150%,蜂蜜8%,大麦芽1.0%,盐1.0%.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用量、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了发酵影响条件的实验,以感官评定为指标,进行发酵效果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酵母用量3%、时间6 h和温度35℃为较适宜的发酵条件,对以此条件制成的糙米酵素进行口感、多糖、植酸含量等品质分析,结果是酸甜风味、乳白色、多糖含量可达18.96%,植酸达1.07%.  相似文献   
67.
近几年我国果树发展迅速,不但面积逐年扩大,而且品种年年推新.为使新品种早日见到效益,多采用高接换种的形式达到换种的目的.为使广大果农不走弯路,提高成活率,使之当年成花,翌年挂果或当年嫁接当年形成丰满的枝组结构,我们通过多年在各地区的实践经验,给广大果农介绍一种全封闭单芽腹接的嫁接方法,供广大果农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8.
提出了利用导入农场地形轮廓、合理规划地形高度图的方法建立可动态更新的统一数据地形,并通过合理设计地形纹理,使纹理贴图与地形有机结合,实现了逼真的地表效果。在农场地貌设计中,为了解决虚拟农场中无法实现按农艺要求种植植物的问题,提出了在虚拟场景编辑模式下建立自定义插件,完成批量精确定位种植植物的方法,实现了虚拟环境下种植农作物的自动化、精确化。以上方法建立的地形及地形上的植物可动态实时更新,为后期进一步开发农场仿真操作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9.
[目的]为了获得白刺链霉菌(Streptomyces albospinus)CT205菌株摇瓶发酵最佳配方和适宜的发酵条件,并初步研究其次生代谢产物的性质。[方法]通过碳、氮源单因子试验、正交试验和主要发酵条件优化试验,以菌浓度和抑菌圈大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通过GF254薄板层析、生物测定、紫外检测、稳定性试验,研究菌株CT205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性质。[结果]菌株CT205发酵最佳培养基配方:蔗糖20.0g·L-1,可溶性淀粉30.0g·L-1,蛋白胨2.0g·L-1,黄豆粉8.0g·L-1,MgSO4·7H2O0.5g·L-1,K2HPO4·7H2O0.5g·L-1,NaCl2.0g·L-1,CaCO33.0g·L-1;最佳发酵温度为28~30℃,初始pH8.0;CT205发酵产生的抗菌活性成分的Rf值为0.68,其在λ=258nm处有1个强紫外吸收峰。在不同温度(60、80和100℃)、紫外光照射不同时间(5、10和30min)处理下,活性成分的抗菌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在用酸碱处理后,其抗菌活性比对照略有下降。[结论]获得了菌株CT205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及适宜的发酵条件,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热和紫外光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但偏酸、偏碱的环境对其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在饥饿状态下,机体脂肪内参与能量代谢的许多基因会发生改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维持人(Homo sapiens)和动物在没有食物摄入时的生存需要。为了探究mi R-378在短期饥饿(24 h)状态下脂肪代谢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野生型和mi R-378基因敲除型小鼠(Mus musculus)为材料,分别对小鼠进行正常饲喂及高脂诱导,采集两月龄及高脂诱导两个月的小鼠棕色脂肪、腹股沟脂肪、性腺脂肪、肾周脂肪及皮下脂肪组织,利用q RT-PCR检测脂肪合成和分解相关基因m RNA的表达量,来探讨饥饿状态下mi R-378基因敲除对脂肪分解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饥饿状态下脂肪合成基因Pparγ表达量降低,而脂肪分解基因激素敏感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yl-Col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1,Acsl1)和长链脂酰辅酶A脱氢酶(acyl-Coenzyme A dehydrogenase,long-chain,Acadl)表达量升高,同时mi R-378在脂肪中的表达量有所升高。mi R-378敲除组与野生组相比在饥饿时脂肪分解标志基因下调。研究结果表明,mi R-378可促进禁食状态下脂肪组织的分解,敲除mi R-378后抑制禁食状态下脂肪组织的分解。本研究确定了mi R-378可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影响小鼠脂肪的分解,为人及其他动物脂肪分解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