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0篇
林业   228篇
农学   87篇
基础科学   140篇
  176篇
综合类   731篇
农作物   59篇
水产渔业   77篇
畜牧兽医   398篇
园艺   217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21.
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创新工艺,以廉价二胺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成本低廉的新型双马来酰亚胺(ABMI).以此双马来酰亚胺与桐油及酚醛树脂反应,制备了具有较好耐热性的桐油酰亚胺酚醛树脂.重点讨论了不同原料,如桐油、双马来酰亚胺及酚醛树脂的用量、固化反应温度及固化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树脂耐热性的影响.当桐油、双马来酰亚胺、酚醛树脂的质量比为10.30.2,温度180℃烘烤3 h固化时,所得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热性,温度指数可达168℃.  相似文献   
122.
<正> 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得以维持和存在的标志,失去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就会被破坏和瓦解。生态系统各部分相互影响和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某一环节失调,往往影响全局。从予北太行山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及农业生态系统网络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说明,在利用森林的同时,要从长远的观点出发,研究森林的永续利用,予测人为因素所能产生的生态结果,避免生态性灾  相似文献   
123.
土壤-植被系统演变对生物防沙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包兰铁路横穿腾格里沙漠的沙坡头段 ,全长近 5 0km ,这里年降水量 186mm ,流动沙丘相对高度 2 0m以上 ,以 4m·a- 1 的速度向东南方向移动。无灌溉条件下、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防沙固沙工程体系始建于195 6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该体系确保了包兰铁路的畅通无阻 ,累计经济效益逾百亿人民币。虽然当初的建设者充分考虑了耐旱的乡土树种、有效的工程固沙系统 ,但很难想到几十年后的土壤 -植被系统的演变会危及整个防护体系的稳定性。植被在从人工系统向自然系统的演变中经历了覆盖度从增加到减少的自疏过程、从灌木到半灌木到草本的变化 ,其降低风速和防风的功能减弱 ;土壤从流动风沙土发育成钙积旱成土 ,地表生物结皮发育 ,增加了表土的抗风蚀的能力 ;土壤 -植被系统的演变使得降水在生态系统中的再分配过程已经彻底改变 ,并由于防护林体系配置不完善 ,在 5 0~ 5 0 0cm的土层深度一个生物成因的干旱层逐渐形成 ,新的水分平衡格局明显威胁到现有的防风固沙体系。  相似文献   
124.
蚱蝉每5年一代,以卵和若虫在枝条和土中越冬。卵期260—340d,6月中下旬孵化。若虫四龄,老熟若虫7月初出土羽化,7月中下旬达盛期。成虫7月中旬产卵为害,8月上旬达盛期。成虫寿命45—60d,雌雄比1:1。其危害与树种、树龄、气候等关系密切。防治措施:利用天敌,选择抗蝉害树种,修剪卵枝,于林下喷施农药,浇灌氨水,人工捕捉出土若虫等。  相似文献   
125.
罗进选 《甘肃林业科技》2001,26(3):51-52,67
1991-1998年在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梨园内进行了劣质低产梨园改造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头高接换种是劣质低产梨园更新改造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换种更新后,果实纵径增加了102%,横径增加了68%,单果质量增加了142%,总糖含量降低了5%,总酸含量降低了36%,单产增加了20%,产值增加了253%。  相似文献   
126.
低效林人工改造技术浅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低效林概念、类型和特征分析入手,对低效林人工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进行了论证,并介绍了几种成功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127.
对深山含笑嫁接时期,嫁接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白玉兰作砧木嫁接深山含笑时,在各个时期进行嵌芽接的嫁接成活率均很低;切接以3月中下旬最理想,其中带顶芽切接成活率达95.8%;其次是不带顶芽包头切接,成活率达85.0%,都显著高于或极显著高于同期进行的不带顶芽不包头切接(其成活率为69.2%)。在另外两个时期(9月10日、2月18日)切接的成活率均较低,分别为0和45.0%。  相似文献   
128.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祁连山中段不同海拔的4种植物群落,即垫状植被(cushion plants,CP)、高寒草甸(alpine meadow,AM)、沼泽化草甸(swamp meadow,SM)和高寒灌丛(alpine shrub,AS)作为实验样地,采用BIOLOG技术,探讨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在不用海拔梯度形成的植被条件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的大小顺序为: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垫状植被,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模式相似,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物种丰富度指数(H)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显著相关(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Mc Intosh指数(U)与土壤全氮显著相关(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p H和全氮可能是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的控制因子。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高寒草甸与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9.
为研究青蒿提取物对牦牛瘤胃液体外培养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四期牧草体外发酵及甲烷产量的影响,选取3头健康、年龄相近的瘘管牦牛为瘤胃液供体,采用体外产气法,全年四期牧草作为发酵底物,每期牧草分别添加0%、0.25%、0.5%、1.0%和2.0%的青蒿提取物,筛选最佳添加量。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不同期牧草体外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显著增加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和潜在产气量,并有改善牦牛瘤胃发酵的作用,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生成,提高有机物质消化率(OMD),增加代谢能(ME)和泌乳净能(NEL)(P0.05);在维持瘤胃正常发酵的条件下,青蒿提取物作为甲烷抑制剂在枯草期、返青期、青草期、枯黄期的适宜添加量分别为0.5%、2.0%、1.0%、0.25%。当返青期添加0.5%时抑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0.
在安康降水量和温度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法和逐步回归模型法,分析安康日照时数与飞播油松成苗效果的关系及时域动态,并通过与降水量和温度研究结果对比分析,探讨林地水热条件对飞播油松成苗效果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成苗效果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与12月日照和均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12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3月降水量正相关极显著;与4月日照和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5月日照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6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与7月日照负相关显著;与9月和11月日照正相关极显著,与10月日照正相关显著;与秋季月均温正相关极显著,与月降水量负相关极显著。9月和7月日照是影响成苗效果的主要日照因子,4月、11月、3月和5月均温对成苗效果作用较大,12月、2月和11月降水量是影响成苗效果和对照有苗样方频度的主要降水指标,12月、4月、11月、8月、1月和2月降水量与多效抗旱驱鼠剂(RPA)有苗样方频度依次相关。在安康林地水热条件下,RPA成苗效果模型值大于对照,证明使用RPA拌种可以有效提高飞播造林油松成苗量和有苗样方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