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4篇
  13篇
综合类   46篇
园艺   5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柑橘密码子用法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频密码子分析法,对柑橘的17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codingDNAsequence,CDS)进行了分析,计算出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frequencyofsynonymouscodon,RFSC),确定了TAA、GCT、GAT、CTT、AGG、AGA和GTT等7个高频密码子。将柑橘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人、果蝇、酵母和大肠杆菌等不同种类模式生物比较后发现,柑橘密码子的偏爱性与不同种类生物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将柑橘的密码子使用频率与拟南芥、番茄、水稻和尖叶蕉等不同种类的植物相比,发现柑橘密码子的偏爱性与同为双子叶植物的拟南芥、番茄完全一样,而与水稻、尖叶蕉这2种单子叶植物均有较大的差异。分析结果对动物或微生物的基因在柑橘中的表达或柑橘基因在微生物中的表达以及基因克隆时设计引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一、前言 .七十年代末,浙江省江山县从外地调入大批温州蜜柑苗以发展柑桔生产。至今,大多数5~6年生的柑桔,开花很少或不开花,即使开花,座果率也很低。其原因系大多数砧木为非枳砧,主要为香橙(Citrus junos)中的蟹橙和酸橙(Citrus aurantium)中的构头橙。与枳壳砧温州蜜柑相比,表现生长势强健,枝条直立,投产迟。  相似文献   
83.
甜橙β-胡萝卜素羟化酶cDNA克隆及其瞬间反义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已报道的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β-胡萝卜素羟化酶(BCH)cDNA序列(AF296158),设计1对引物,以华盛顿脐橙(C.sinensis)成熟果实c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出1条长为1057bp的cDNA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入pUCm—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所得序列与已报道序列同源99.62%,表明所获得的基因是BCH基因。将该基因反义插入到pBI121中构建成反义植物表达载体,其正确性得到测序的鉴定。含有该植物表达载体的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在脐橙白皮层中诱导了β-胡萝卜素积累。  相似文献   
84.
柑橘酸性转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植物液泡和细胞壁转化酶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一对PCR引物,以柑橘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分别扩增出长约740 bp和530 bp的DNA片段,分别克隆入pBS-T 和pMD18-T载体,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获得柑橘酸性转化酶基因家族的两个成员,成员A和B基因片段分别长742 bp和524 bp。其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记(登记号分别为AF014925和AF314197)。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成员A编码的氨基酸与植物液泡酸性转化酶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与拟南芥的最高,达76%,而成员B编码的氨基酸与植物细胞壁酸性转化酶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与豌豆的最高,达71%。两成员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5% 和50%,推测酸性转化酶基因成员A 和B编码的蛋白分别定位于液泡和细胞壁。  相似文献   
85.
温州蜜柑花芽分化期内源玉米素和赤霉酸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张上隆  阮勇凌 《园艺学报》1990,17(4):270-27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薄层荧光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宫川温州蜜柑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玉米素(ZT)和赤霉酸(GA_3)的含量变化。在花芽诱导期12年生树和2年生苗枝条内ZT含量先呈下降趋势,然后迅速上升,在花原基出现期持续增加并分别达到38.09和42.98 μg·g~(-1)DW的高峰。枝条中的ZT含量是叶片内的2.0~37.0倍。枝条内GA_3含量在花芽诱导期不断下降,在花原基出现及其发育期保持在20.0 ng·g~(-1) DW左右的低水平。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中未成花的小苗与正常开花的大树的ZT和GA_3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ZT与GA之比,小苗高于大树  相似文献   
86.
以3年生枳砧兴津温州蜜柑盆栽苗为试材,研究高温处理对柑桔幼果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和内原乙烯水平的影响,及其与幼果脱落的关系,以探讨柑桔高温热害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高温处理使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膜脂脂肪酸组分中亚麻酸比例减少,硬脂城比例上升;致使股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下降;加速了内原乙烯合成;加剧了幼果脱落.细胞膜脂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与不饱和脂肪酸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r=-0.8407),而与幼果累积落果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07).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可能是高温热害加速幼果脱落的初始反应.  相似文献   
87.
柑橘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从柑橘种及品种、转化方法、导入的目的基因、转化所用的外植体、转基因频率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柑橘转基因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已成功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柑橘种类有枳、甜橙、酸橙、宽皮柑橘、柚和来檬;柑橘转基因的手段主要是农杆菌介导法,PEG介导法和基因枪法也有应用;目前导入柑橘的目的基因主要是与抗病抗虫相关的基因。近年来涉及柑橘糖、类胡萝卜素、有机酸、乙烯、GA、柠檬苦素、叶绿素、黄酮类及果胶等代谢以及果实发育、成熟和柑橘开花等生理过程的基因均已分离,为通过遗传工程手段调控柑橘果实物质代谢及发育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8.
柑橘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类胡萝卜素是柑橘成熟果实的主要色素 ,其含量和组成影响果实外观及营养价值。柑橘类胡萝卜素合成及调控研究已开始深入到分子水平 ,本研究小组现已成功分离柑橘类胡萝卜素合成主链上的所有 9个基因 (同源基因 )。介绍作者分离这些基因的过程和国内外对这些基因特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并展望今后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89.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用H2SO4—H2O2法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茎叶钾含量最高,氮次之,磷和钙较低,花芽分化初期,氮和钾含量均有峰值.未结果树氮峰值较低,钾较高,且峰值时间较迟.用80%乙醇加热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分析了醇溶性糖,淀粉和全糖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醇溶性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积累其后下降,淀粉含量秋冬和早春较低,花萼原基后上升,总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同醇溶性糖相似,形态分化期波动大.未结果树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比结果树高,C/N比值比结果树高41.3%~63.3%.  相似文献   
90.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用H_2SO_4-H_2O_2法分析了8年生和2 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茎叶钾含量最高,氮次之,磷和钙较低,花芽分化初期,氮和钾含量均有峰值.未结果树氮峰值较低,钾较高,且峰值时间较迟.用80%乙醇加热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分析了醇溶性糖,淀粉和全糖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醇溶性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积累其后下降,淀粉含量秋冬和早春较低,花萼原基后上升,总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同醇溶性糖相似,形态分化期波动大.未结果树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比结果树高,C/N比值比结果树高41.3%~63.3%.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and nutrition in satsuma orange(Citrus unshiu Marc.)trees,the mineral elements and carbohydrate in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bearing trees(8-year-old)and non-bearing trees(2-year-old)were measured from September to April.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 occurred from early March to mid-April.In the leaves and stems of bearing trees K was the highest,followed by N,while P and Ca contents were comparatively low.At the early stage of flower bud differentiation,K and N contents were both up to the highest value.Compared with the bearing trees,the non-bearing trees had lower N peak and higher K peak,which occurred at a later date.The 80%ethanol soluble sugar contents kept increasing until the stage of flower bud formation and declined thereafter.Anthrone and sulfuric acid colorimetry showed that starch content was low from September to early spring and increased at the stage of the interspace of flower bud formation.Total sugar content was similar to the ethanol soluble sugar before flower bud formation.Carbohydrate content in the non-bearing trees was higher than in the bearing trees and the C/N rate was 41.3%~63.3 0% high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