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4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78篇
林业   301篇
农学   113篇
基础科学   95篇
  205篇
综合类   935篇
农作物   180篇
水产渔业   163篇
畜牧兽医   441篇
园艺   178篇
植物保护   10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51.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养分以及土壤生物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基础意义,相关研究也越来越多,但缺少系统的文献梳理,对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热点演变特征认识不足。基于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及CNKI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对文献的发文量、作者群、发文机构、关键词及突现等进行聚类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从2001年开始发表以土壤养分与土壤动物相关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且发文量随时间推移每年均有所增加,至2016年该研究领域的论文发文量保持相对稳定。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主要包括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近20年的土壤养分-蚯蚓研究中土壤质量和群落结构这2个关键词是2001—2021年最具有突发性的研究热点,从2020年开始对土壤健康的研究是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52.
总结了近年来在华南地区主要蔬菜生产区进行的田间试验结果,分析了施磷钾肥对叶菜、瓜类、豆类蔬菜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及目前条件下华南地区蔬菜磷钾肥的偏生产力、农学效率、肥料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肥料贡献率和地力贡献率。结果表明,叶菜、瓜类和豆类蔬菜施用磷钾肥均能促进蔬菜产量的增加和磷钾养分的吸收。叶菜、瓜类、豆类蔬菜磷肥偏生产力分别为781.9 kg/kg、257.6 kg/kg、211.9 kg/kg,农学效率为30.5 kg/kg、64.1 kg/kg、23.1 kg/kg,表观利用率为17.2%、9.7%、6.1%,生理利用率为222.3 kg/kg、370.6 kg/kg、292.7kg/kg,肥料贡献率为16.4 %、19.4%、12.9%,地力贡献率为83.6 %、80.4%、87.1%。叶菜、瓜类、豆类蔬菜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298.8 kg/kg、164.3 kg/kg、165.8 kg/kg,农学效率为29.5 kg/kg、39.5 kg/kg、25.8 kg/kg,表观利用率为24.8%、24.3%、13.0%,生理利用率为152.3 kg/kg、218.6 kg/kg、229.1kg/kg,肥料贡献率为13.8 %、21.6%、17.4%,地力贡献率为86.2 %、78.3%、82.6%。分析肥料利用率分布频率可以看出,磷肥表观利用率<20%的试验样本和钾肥表观利用率<30%的试验样本均占总样本的80%以上,表明目前试验条件下各类蔬菜的磷钾肥利用率较低,生产上需同时解决蔬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提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5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食品安全风险因素中细菌污染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对食品加工过程中细菌污染的管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微生物污染主要包括真菌污染、细菌污染、病毒残留等。在肉鸭屠宰加工过程中,细菌污染是最主要的微生物污染形式。这些细菌不仅会影响到产品的外观品质、产品货架期,甚至会导致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传统的鸭肉消费以小作坊、菜市场屠宰为主,卫生条件较差,产品容易受到微生物污染;而工业化的集中屠宰、储运、售卖是肉鸭屠宰加工行业的大势所趋,对工业化肉鸭屠宰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防控研究,符合人民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本文介绍了工业化肉鸭屠宰加工销售过程中细菌污染防控措施,以期为肉鸭安全屠宰加工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为掌握果用型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嫁接育苗技术,选择不同母树采穗,研究不同母树对嫁接的影响,并进行不同时间、不同嫁接方式和不同砧木处理的嫁接试验.结果表明,母树、嫁接时间、嫁接方式和砧木侧枝处理均对嫁接成活率影响显著;修根换土处理对嫁接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可缩短抽梢时间....  相似文献   
56.
按照GB/T 17657—2022《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中的三点弯曲法,先测试竹条径向两面(近竹青面和近竹黄面)各节间和节部的抗弯弹性模量,然后将试件从宽度方向一分为二,测试其各对应位置的弦向抗弯弹性模量和静曲强度。探讨竹条节间中心位置不同方向的弹性模量相互之间及其与弦向静曲强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竹节对竹条弹性模量的影响,确定侧压型竹层板用竹条的实用分级方法;按中间点径向抗弯弹性模量对竹条进行分级,并测试其弦向静曲强度,分析竹条分级的可靠性;将不同等级的竹条分别制备侧压型竹层板试件,测试其静曲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验证竹条分级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通过测量竹条节间径向两面抗弯弹性模量并计算其平均值,可以较准确地推测其弦向抗弯弹性模量值;通过测试竹条某节间径向两面抗弯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可以很好地预测该部位的弦向静曲强度;仅测量竹条中间点(无论是节间还是节部)的径向抗弯弹性模量就能较好地推测出整根竹条的弦向抗弯弹性模量;采用竹条中间点径向抗弯弹性模量分等可以对竹条(弦向静曲强度)进行有效分级;按竹条中间部位的径向抗弯弹性模量对竹条进行分级,其侧压型竹层板的分...  相似文献   
57.
通过色选机对进境小麦麦角超标进行加工处理,以剔除混在进境小麦中的麦角.结果显示:色选机可以剔除大部分麦角,使其含量降至国家标准以内.我们推荐参数(使用布勒-SORTEX B色选机时)为:小麦流量不超过设计产能80%,色选机初选异色剔除粒、疵点剔除粒分别设定为55%、50%,色选机复选异色剔除粒、疵点剔除粒分别设定为50...  相似文献   
58.
2010年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情况与2011年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1月~10月,全国30个省(表1)99种,(表2)水产养殖品种中发生了94种疾病和近50宗的不明病因的疾病(表3)。鱼类、虾类、蟹类、两栖类、爬行类、贝类、藻类、棘皮动物类、腔肠动物等发生了10种病毒性、58种细菌性、24种寄生虫性等疾病,并以细菌性、寄生虫性疾病为重。发病率高的可超过80%,平均发病率超过28%、死亡率超过7.8%,由疾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在130亿元~150亿元。  相似文献   
59.
为了研究不同健康程度和抗生素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的差异及其与养殖环境中菌群结构的相关性,采用Illumina Hi Seq PE250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健康、亚健康、典型黑身病和口服氟苯尼考条件下的斑石鲷肠道、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中的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养殖水体中细菌多样性高于肠道和颗粒饵料。不同健康程度及氟苯尼考干预下斑石鲷肠道中细菌均以变形菌门、厚壁菌门和软壁菌门为主,且对应的操作分类单元(OTU)占样品全部OTU的比例均达到85%以上。黑身病的发生可影响斑石鲷肠道中丰度最高的前20种优势细菌种类的排名次序,其中变形菌门中的弧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且随着弧菌属丰度的增加,斑石鲷的黑身病症状也逐渐加重。饵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投喂斑石鲷能使患病鱼肠道弧菌属的丰度从60.33%下降到1.29%,较大程度改变了肠道的菌群结构,并证实氟苯尼考有效防治黑身病。其次,养殖水体和颗粒饵料对斑石鲷肠道菌群也有一定影响,且养殖水体的影响高于颗粒饵料。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斑石鲷肠道菌群结构,其研究结果为今后斑石鲷的健康养殖、疾病防控及其微生态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0.
2016年7月,山东省长岛县深水网箱养殖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暴发严重皮肤溃疡症。作者对病鱼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常规生理生化试验、gyrB和16S rDNA基因克隆测序等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在病灶溃疡处分离到一株绝对优势菌BZ01,该菌株在TSB固体培养基上呈半透明菌落,在TCBS选择性培养基上菌落呈绿色。透射电镜观察为短棒状,具有单根极生鞭毛。人工回接感染证明,该菌株对许氏平鲉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可以引起皮肤溃疡等症状,且与自然感染症状一致,其LD50为2.07×10~6 CFU/ml。通过gyrB和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BZ01与弧菌属同源性最高,并在系统发育树中与轮虫弧菌(Vibrio rotiferianus)聚为一枝,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表型测定结果,将该菌株鉴定为轮虫弧菌(V.rotiferianu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香豆素类、肽酰转移酶类高度敏感,而对大环内酯类、多肽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中度敏感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