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3篇 |
免费 | 111篇 |
国内免费 | 6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82篇 |
农学 | 113篇 |
基础科学 | 92篇 |
193篇 | |
综合类 | 848篇 |
农作物 | 171篇 |
水产渔业 | 158篇 |
畜牧兽医 | 384篇 |
园艺 | 154篇 |
植物保护 | 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0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00篇 |
2020年 | 59篇 |
2019年 | 112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26篇 |
2013年 | 120篇 |
2012年 | 167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10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01篇 |
2006年 | 80篇 |
2005年 | 82篇 |
2004年 | 73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0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0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22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8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壳斗科幼苗的特征及其系统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我国壳斗科7属23种及变种幼苗的外部形态及解剖学(子叶、发育叶的形态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等)观察、比较和分析,认为有些特征在亚科或级水平上较为稳定,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据此提出了支持将本科划分成水青冈业Subfamily I Fagodieae和栎亚科Subfamily Ⅱ Quercoideae两个亚科的观点,并讨论了水青冈属Fagus、三棱栎rigonobalanus1、粟属Cast 相似文献
992.
993.
荒漠区中麻黄营养生长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区天然中麻黄实生苗当年生长缓慢,第2年高生长和萌蘖生长显著提高,第3年高生长减弱,达到其生物学高度,但萌蘖枝数仍成倍增加。3龄天然苗刈割后,第1年再生草高生长、萌蘖生长迅速;第2年高度继续增加,但趋于缓和,萌蘖枝数成倍增加;第3年高生长量小,并达到其生境下的高度峰值,萌蘖枝数连续增加,但趋于缓和。对多年生天然中麻黄的刈割试验表明,同一立地条件下天然苗和刈割再生草都是生长3年后高度达到最大值,且高度峰值差异不显著;但萌蘖枝数却是多年生中麻黄刈割后再生草>3龄苗刈割再生草>天然苗。天然和人工中麻黄营养生长比较中,不同生境下中麻黄生物学高度不同,但同一生境下相似,但人工中麻黄高度显著大于天然的,高差达22~23 cm。无论是天然苗、人工苗,还是天然苗刈割再生草、人工苗刈割再生草,3年内萌蘖枝数随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人工中麻黄的萌蘖枝数显著大于天然的。通过改善生境条件,可提高单株生物学高度和萌蘖枝数,并科学控制刈割期,可大大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94.
995.
以轮虫弧菌的单拷贝基因toxR基因的高保守区域为目的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建立针对该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以此为基础,实验选用UF-150 Genechecker微流控荧光定量PCR仪,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建立了轮虫弧菌的微流控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性扩增toxR基因目的片段,对轮虫弧菌纯培养物检测下限为1.34×100 拷贝/μL。在人工感染样品中的应用结果显示,对鱼体组织中轮虫弧菌的检测下限为1.34×103 CFU/g,检测结果可以目视判读,检测时间缩短至42 min以内。研究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场地要求低等突出优势,适于开发水产病原实用性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96.
2013年夏季山东地区某刺参育苗场处于保苗期的刺参苗种暴发 腐皮综合征疾病,表现为附着力下降、棘刺顶端溃烂、排脏、表皮溃疡和自溶等症状。自患病个体病灶组织分离优势细菌,并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回接感染、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完成致病原的鉴定。此外,通过对发病前后养殖系统中优势菌丰度的变化,追踪确定了所分离病原菌的致病阈值。结果显示,从患病参苗体表病灶处分离的一株优势菌HP130917A-1,经回接感染证实,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其对刺参苗种的半致死浓度为1.2×106 CFU/ml。生理生化结合分子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此外,完成了患病池保苗期间池水和附着基表面微生物菌群结构动态分析,共分离得到了6种主要优势菌,分别为溶藻弧菌、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溶藻弧菌一直是养殖系统中优势度最高的种类,且随着附着基在保苗池中时间的延长,其在附着基表面沉积物中的浓度越来越高。到第50天时,浓度达到8.97×106 CFU/cm2。而此时系统中参苗开始暴发腐皮综合征疾病,可将此浓度视为该病原的致病阈值。因此,在夏季保苗过程中应加强养殖系统中弧菌总数的监测,制定适宜的附着基更换频率,建立和优化刺参保苗工艺,以期为刺参苗期疾病防控和优化健康养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旨在探讨短期饲喂高脂饲料对珍珠龙胆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Epinephelus lanceolatus♂)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所产生的影响,以便于预估高脂饲料对石斑鱼生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粗蛋白水平为48%的基础上分别配制脂肪水平为8%(EE8)、10%(EE10)、12%(EE12)、14%(EE14)、16%(EE16)、18%(EE18)和20%(EE20)的7组等氮饲料,饲喂初均重为(13.70±0.01) g的珍珠龙胆石斑鱼4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粗脂肪水平的提升,增重率(WGR)和存活率(SR)无显著性变化(P>0.05),EE14~EE20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而脏体比(VSI)显著增大(P<0.05),饲料粗脂肪超过16%后蛋白质效率(PER)显著上升(P<0.05)。EE14~EE20组腹肌粗脂肪(AMEEC)显著升高(P<0.05),EE16~EE20组的肝体比(HSI)显著增大(P<0.05)。与EE12组相比,EE8、EE10、EE18和EE20组的... 相似文献
998.
九里香内生细菌HBS-1的鉴定及其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织表面消毒法对九里香内生菌进行分离,以芒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和芒果蒂腐病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为靶标菌对获得菌株进行皿内拮抗能力筛选,利用浸果法测定菌株发酵滤液对芒果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鉴定菌株。结果从九里香中分离到28株内生菌,其中有8株真菌、9株细菌对2种病原菌均有拮抗活性,以HBS-1抑菌活性最好,对芒果炭疽病菌及芒果蒂腐病菌抑制率分别为42.0%和50.0%;菌株HBS-1发酵滤液能明显降低芒果采后病害的发病率,10倍稀释液的防效优于化学药剂特克多800倍液,50倍稀释液的防效与化学药剂特克多800倍液相当;经鉴定,内生菌HBS-1为芽孢杆菌属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