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丘陵山地幼龄果园套种花生是以培肥地力,调节水分和养分,促进果树生长,达到以短养长,以园养园为目的.有效利用山地果园的自然资源,建立果树花生互惠共生,共存共荣的生态系统,最终实现促进果树生长.实践表明山地幼龄果园套种花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1999年春季在福建省惠安、福清两花生主产区,对国外引进的5个抗黄曲霉花生品种进行力及收获前籽粒田间A.flavus自然感染研究。结果表明,5个抗病品种的田间抗性表现与室内鉴定结果相一致。均表现为抗黄曲霉侵入。但产量均比我省当家品种泉花10号显著减产,减产幅度为29.8%-42.7%,其中ICGV91287稳定性比对照种好,ICGV94449A、J11稳定性与对照种差异不显著,ICGV94449B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适合于苦瓜的ISSR反应体系,为后续苦瓜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亲缘关系鉴定奠定基础,本研究以"609"苦瓜品种作为模板DNA,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影响反应体系的DNA模板、引物、d NTP和Taq酶的含量进行优化,并对单因素结果进行L9(33)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苦瓜ISSR:20μL最佳反应体系为:2μL的10×Buffer(含Mg2+),30 ng模板DNA,0.25 mmol/L的d NTP,0.5μmol/L的引物,1.25 U的Taq DNA聚合酶。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引物的退火温度,确定最适宜的退火温度。验证优化的最佳反应体系,选用引物cw39132对48个苦瓜品种进行所确立扩增体系的验证,结果显示扩增产物条带清晰明亮、多态性丰富,且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表明本研究所确定的反应体系适用于苦瓜的ISSR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4.
探索我省低芥酸油菜的丰产、稳产栽培技术,进行4种不同密度比较试验,得出以每666.7m^2种植2.1万株的生育期最短,产量最高,且花期整齐、角果数增加,现蕾苔期苗势理想,个体和群体生长协调。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释放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 cucumeris (Oudemans))的柑桔生防园与化防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变化。生防园共采集到节肢动物84种,主要以天敌和中性节肢动物为主;化防园32种,主要以害虫为主。生防园害虫优势种主要为桔皱叶刺瘿螨(Phyllocoptruta oleivora (Ashmead))和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 Quaintance);天敌优势种主要为纽氏钝绥螨(A.newsami (Evans));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主要为几种跗线螨。化防园害虫优势种为黑刺粉虱、桔皱叶刺瘿螨、糠片蚧(Parlatoria pergandii (Comstock))和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天敌没有明显优势种;中性节肢动物优势种开始为跗线螨,随后不明显。化防园优势集中性高于生防园。生防园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后期均高于化防园,说明生防园释放胡瓜钝绥螨后,保护和恢复了生防园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花生黄曲霉菌株若干生理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flavus菌株在生理代谢方面,分化为可产生色素和不产生色素2种类型,分别占21.3%和78.7%,可产生淡黄色、谈红色、淡紫色等3种颜色。在产孢性方面分化成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而不产生菌核、只产生少量分生孢子而产生大量菌核和只产生菌丝等3种类型,分别占90.9%、8.7%和0.39%。菌核颜色分化有褐色、白色、粉红色、黑色等4种颜色,在产毒方面分化成不产毒和产毒菌株类型,分别占37.4%和62.6%,产毒菌株间的产毒能力也有较大差异。在致病力方面也存在分化,其中产毒菌株比不产毒菌株致病力强,同一产毒类型菌株间致病力也有强弱之分。  相似文献   
17.
18.
双孢蘑菇主要害虫防治及其无公害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孢蘑菇是世界上著名的食用菌之一,也是我国出口数量较多的食用菌栽培品种。双孢蘑菇害虫即以双孢蘑菇菌丝或子实体为食料,从而维持自己种群繁衍的昆虫或其它动物的统称。其中大多是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弹尾目的昆虫,还有蛛形纲的部分螨类、软体动物的部分蛞蝓和线形动物的部分线虫。除蛞蝓外,体长都在5mm以下;多数喜阴湿、黑暗。主要为害方式:咬食菌丝和子实体,使子实体产生缺刻、孔洞;蛀入菌柄,使柄内出现隧道,柄外呈孔洞;捣烂菌肉,使菇体出现斑点,产生色变、皱缩或腐烂。蘑菇害虫多为腐生性。  相似文献   
19.
丘陵山地旱稻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水源的日益匮乏,旱稻生产正逐步向富饶的幼林山地、幼龄果园渗透和扩展。旱稻同水稻一样,必须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因地制宜确定种植时间、方式、密度、施肥种类和数量,才能达到合理开发,增产增收和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的。 1 选地要求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山地植稻的成败,而干旱又是旱稻生长和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据研究,在干旱情况下,当太阳辐射水平高时,抑制稻株正常生长发育,而荫蔽有利于保持水分、减少蒸腾。虽然荫蔽光照强度较低,但单位面积光合效率却比干旱强光高。显然,干旱情况下荫蔽能促进稻株生长,增加产量。因此,山地种植旱稻应选择太阳辐射水平较低的 座北朝南或座西朝东、土层深厚、蓄水力强的阴湿缓坡地带。 2 抗旱耕作   新垦山坡地突出的特点是易造成水土流失。雨水既冲走表土,剥去土层,带走肥料,又加剧 了库塘溪流的淤积,因此山地种植旱稻应根据降雨、渗流、储蓄、转化的规律,实行抗旱耕 作,防止和治理水土流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  相似文献   
20.
花生A.flavus菌株产毒性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Vogel氏法对福建省花生主产区分离到的254个A.flavus菌株产毒性进行研究。产毒菌株率为62.6%,其中低毒菌株占46.1%、中毒菌株占14.2%、高毒菌株占2.4%。惠安、莆田、福清、平潭4个县(市)产毒菌株率在70%以上。A.flavus菌株致病力研究结果表明,产毒菌株比非产毒菌株致病性强,差异显著;低毒与高毒菌株间致病性差异不显著。同一产毒类型菌株间致病性有强弱分化,不同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