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菌液接种法,利用Williams 鉴别系统,对采集自我国8 个省市14 个地点的18 份根肿病
菌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采自云南魏山、盘龙、玉溪,重庆武隆,湖北长阳,山东青岛,陕西
太白,四川郫县、彭州、什邡,上海嘉定,辽宁大连等地的16 份根肿病菌均为4 号生理小种;采自四川
甘孜的根肿病菌为7 号生理小种;采自云南通海的根肿病菌为2 号生理小种。说明目前我国的十字花科蔬
菜根肿病菌以4 号生理小种为主。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飞  康俊根 《种子》1998,(3):37-39
杂种优势育种是现代育种工作中应用普遍.成效显著的方法之一、但杂种优势的早期确定是限制其成功的关键。本文从群体遗传学、生理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综述了杂种优势早期预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了令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紫甘蓝新品种紫甘3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CMSZ95-7为母本,自交系Z97-18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中晚熟,从定植到收获90 d(天)左右。株型直立,开展度62 cm,外叶数14片,紫色,叶面蜡粉多,叶缘无缺刻。叶球深紫色、紧实,圆球形,球高16.4 cm,横径14.8 cm,中心柱长6.1 cm,单球质量1.5~2.0 kg,质地脆嫩,味甘甜,不易裂球,每667 m2产量4 400 kg左右,适于全国各地春、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14.
结球甘蓝全株重和叶球重是其产量性状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对甘蓝杂交育种和创制高产结球甘蓝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6×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结球甘蓝产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F1代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SSR标记对13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表明,亲本880014、739和12119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好,可作为优良的亲本材料。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为15109×01-20、12119×01-20、1602×13127和15109×739;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好的组合是1344×99011、1344×739、15109×739和12119×01-20。综上,15109×739和12119×01-20是具有增产潜力的优良组合。在中等遗传距离条件下,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甘蓝枯萎病抗性基因FOC1的抗性功能,利用前期克隆的FOC1基因,以pBI121质粒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同源重组法构建FOC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采用冻融法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甘蓝外植体转化法对感病甘蓝进行遗传转化,利用载体特异引物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PCR鉴定。结果表明,最终成功构建FOC1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BI121-35S-FOC1,并已成功整合到受体甘蓝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延庆县甘蓝生产区采集典型的甘蓝枯萎病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通过致病性试验和形态学鉴定,确认甘蓝枯萎病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粘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conglutinans(Wollenw.)Snyder & Hansen〕;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 ℃,低于5 ℃或高于35 ℃时不能生长;在pH值为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pH值为8的条件下生长最快;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以硝酸钾、硝酸钙和硝酸钠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萝卜胞质雄性不育(OguCMS)是目前甘蓝中应用较广的雄性不育类型,MYB转录因子具有调控植物防御应答反应和多个发育过程的作用。本实验以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OguCMS花药中下调10.3倍的EST序列为信息探针,结合电子克隆及RACE技术,得到一个与甘蓝OguCMS雄性不育相关的MYB转录因子全长cDNA,命名为BoMYB1(GenBank登录号:JN703995)。经亚细胞定位预测,该基因定位于细胞核,全长1141bp,包含一个长度为196bp的5’非翻译区、246bp的3’非翻译区和一个699bp的开放阅读框。该基因在花药中具表达优势,并在花药发育晚期出现表达高峰,受植物激素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JA-ME)的调控,诱导花药发育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提示,BoMYB1可能是参与OguCMS花药发育的重要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芸苔属作物S位点上有三个紧密连锁的基因SLG,SRK,SCR/SP11。其中SRK和SCR/SP11蛋白分别为柱头和花粉SI信号识别决定因子。复等位基因显隐性关系与SRK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不相关,可能是由于在绒毡层中SCR基因受到强烈的下游调控导致杂合体中隐性SCR基因在小孢子细胞中表达受到抑制。分子进化研究表明十字花科S位点基因的多态性来自于共同的祖先,并在不同种分化之前已经形成。利用芸苔属植物自交不亲和性遗传机理发展而来的PCR-RFLP方法提供了在芸苔属作物育种中切实可行的精确鉴定植株的S基因型和自交不亲和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紫甘2号是以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D13为母本,以自交系ZGX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紫甘蓝一代杂种。中早熟,从定植到收获70 d(天)左右。叶球紧实,深紫色,圆球形,不易裂球,耐贮运,球高15 cm,横径15 cm,中心柱长6.5 cm,单球质量1.5~2.0 kg,花青素含量547.6 mg·kg-1(FW)。耐热,较对照紫云抗TuMV和黑腐病,一般每667 m2产量5 000 kg左右,适宜春秋两季栽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甘蓝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并研究花药发育相关重要基因编码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采用SMART技术与同源重组方法,在酵母菌株Y187中构建了甘蓝花蕾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以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Ogura细胞质雄性可育保持系‘463’为试验材料,混合其不同生长时期的花蕾,提取总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产物经CHROMA SPINTM+TE-400柱纯化后,与线性载体质粒pGADT7-Rec共转化入感受态酵母菌Y187中,二者利用酵母细胞内较高的同源重组酶活性,在酵母体内进行同源重组产生有复制活性的环形文库质粒,然后在缺亮氨酸(LEU)培养基板上筛选出所有克隆,成功构建了甘蓝花蕾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经检测,cDNA文库的转化率为1.20×108转化子/3μg pGADT7-Rec,文库滴度为1.85×109 pfu/mL,重组率大于95%。该文库容量为4.5×106cfu,理论上包含了甘蓝花蕾发育相关的所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