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2篇
林业   219篇
农学   134篇
基础科学   118篇
  84篇
综合类   951篇
农作物   95篇
水产渔业   36篇
畜牧兽医   366篇
园艺   257篇
植物保护   9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在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地理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与气候环境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有代表性的生产力数据和与其相应的气象资料,构建了中国森林生产力气候模型,模拟出中国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分布格局,借助气候环境信息制图软件,绘制了中国森林生产力图。  相似文献   
72.
杉木人工林针叶光合与蒸腾作用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3个林分(密度A1 667株·hm-2;B3 233株·hm-2;C9 767株·hm-2)的测定和分析表明,树冠不同部位的同龄叶的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及其最大光合速率不同;树冠同一层内,成熟针叶光合速率依当年生叶、1 a生叶、2 a生叶递减.强光下,中层叶的蒸腾速率明显小于上层叶.弱光下,中层和下层叶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几乎等于甚至超过上层叶.一般而言,杉木针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为1 000~1 900 μmol·m-2s-1,光补偿点很低,大致在4.780 ~30.114 μmol·m-2s-1范围.同一枝条不同部位不同年龄针叶光合和蒸腾的能力差异明显.枝条后部针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明显小于处于枝中、前部的同龄叶,却明显具有较高的量子利用效率或对弱光(以散射光为主)的利用效率,分别为当年生叶0.006 60 μmolCO2·μmol-1PAR;1 a生叶0.017 94 μmolCO2·μmol-1PAR;2 a生叶0.012 97 μmol CO2·μmol-1PAR. 针叶最大光合速率可达13.335 μmolCO2·m-2s-1 .同一枝条不同部位的杉木针叶的蒸腾效率变化于0.003 5 ~0.007 gCO2·g-1H2O,越靠近枝条后部,蒸腾效率越低.一般而言,阳生叶的光合能力是阴生叶的2~4倍.生长季中当年生针叶光合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均有2个峰值,中部和下部当年生叶的变化幅度小于上部针叶.辐射强度、空气湿度或者叶片周围空气的水汽压,是决定叶片气孔导度、光合与蒸腾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呼吸作用白天明显高于夜间,多呈中午单峰型;日变化规律主要受温度、叶片周围空气的水汽压大小控制.蒸腾和呼吸呈紧密线性负相关.3个林分中,无论是2 a生叶,1 a生叶或当年生叶,光合强度均是密度小的最大,密度大的最小.密度越大,叶平均N素含量越低,光饱和点越低,而光补偿点越高,偏向于利用较弱的光,生长也较弱.  相似文献   
73.
选用8周龄共360只体重相近的海兰褐壳蛋鸡,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在蛋鸡采食其它营养成分相同的情况下.配制不同梯度的能量饲料,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能量水平的提高.见蛋日龄提前。但见蛋后,高能Ⅰ组和低能Ⅱ组产蛋率上升较慢。随着能量的降低,到达产蛋率峰值的时间推迟,峰值以对照组最高,低能组居中,高能组最低。峰值后,高能Ⅰ组产蛋率迅速下降到35周龄的4.29%,高能Ⅱ组下降到46周龄的13.57%,而其它各组在37周龄前维持较高的产蛋率70%左右,到46周龄仍维持在41%以上。其平均产蛋率为对照组〉低能Ⅰ组〉低能Ⅱ组〉高能Ⅱ组〉高能Ⅰ组。22周龄前,体重随能量水平的增加而提高。28周龄各组体重均达到峰值,峰值后,除高能Ⅱ组体重基本平稳外,对照组、低能Ⅰ组和低能Ⅱ组体重逐渐降低,而高能Ⅰ组体重却迅速下降。除高能Ⅰ组蛋重明显低于其它各组,且变化曲线不规律外,其它各组符合蛋重的变化规律。蛋鸡存活率以高能组最低,低能组居中,对照组最高。腹脂率随能量水平的升高而提高,以高能Ⅰ组最高达差异显著水平(P〈0.05),高腹脂与低产蛋率相关。  相似文献   
74.
梨园内全园套种三叶草,分别在离地1.5m、1.0m和0.2m(三叶草高度)处悬挂黄色和蓝色粘虫板,研究其对害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颜色、不同高度的粘虫板对害虫的诱杀效果不同。黄板诱杀梨树害虫的效果明显好于蓝板。0.2m高的黄板诱杀蚜虫、梨茎蜂、蛾蚋的数量显著高于其他高度黄板诱杀的数量。  相似文献   
75.
不同氮肥用量对番茄生长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用量对番茄生长性状、果实品质及植株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_2(N=2 g/盆)处理的单株结果数(21.5个/株)、平均单果质量(6.5 g/个)均达最高值,该处理所产果实鲜样VC含量(37.5 mg/100 g)和糖酸比(9.4)均为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植株中氮、磷含量均表现为果实叶茎,而钾含量则表现为果实茎叶。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各器官中氮、钾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N_2处理显著高于N_1、CK和N_4(P0.05),该处理果实的VC含量和糖酸比也达最大值;综上,番茄盆栽中纯氮用量以2 g/盆为宜。  相似文献   
76.
77.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灌区水资源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对水资源进行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石津灌区为例,使用软件工程中常用的模块化设计方法,按照系统确定的目标,建立了能够描述水资源状况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属性数据模型,完成了石津灌区水资源管理的地理信息系统框架设计,根据这一设计思想,开发出一套相应的软件.  相似文献   
78.
施肥对中日水稻品系土壤养分及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方法对5种水稻品系土壤养分与稻米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优质水稻栽培的施肥方法(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产量低,5个品系以ZR13产量最低,ZR63最高。与日本施肥相比,常规施肥显著提高了5个水稻品系土壤NH4+-N含量,降低了土壤速效磷含量;从食味品质指标的变化看,日本施肥比常规施肥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低,具有较高的食味值。从不同品系看,ZR63的产量和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均最高,但食味值最低。日本施肥下,ZR13的食味值比ZR63高17.2%;常规施肥下,ZR51的食味值比ZR63高56.1%。综合产量和食味品质,ZR32、ZR51是比较理想的品系,ZR6、ZR13食味值高,但产量低,ZR63产量高,食味品质差。  相似文献   
79.
水葫芦象甲对宁波地区10科12种作物的寄主专一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该象甲的幼虫在植株间的转移性极差,大多在被测植物上存活2~5天后死亡,成虫则可能因气温等自然条件不同而在被测植物上存活10~62天,幼虫和成虫均不在被测植物上取食、寄生与产卵。象甲的成虫取食水葫芦叶片的正面叶肉、叶柄上部、匍匐枝与花柄表面形成取食斑,产卵于叶柄上中部;幼虫寄生于叶柄海绵组织内,形成向下的寄生通道,并自叶柄基部钻出在根表面纠集根毛化蛹;高龄幼虫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明显大于成虫和低龄幼虫。象甲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随其群体量的增加而逐步提高,成虫总量15头/m2、幼虫60头/m2以下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不明显;成虫总量25头/m2、幼虫190头/m2以上时,控制作用明显增强;成虫总量130头/m2、幼虫450头/m2以上时,对水葫芦的控制作用达到顶峰,最终可使水葫芦密度比对照减少52.69%,株高下降67.19%,单株叶片数减少29.42%,最大叶直径减少41.33%,生物量减少64.82%,外观上可见大量叶片枯黄折倒、小分枝死亡和植株下沉。  相似文献   
80.
果树矮化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解剖、生理和分子等方面综述果树矮化机理的研究进展。对果树矮化机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