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6篇 |
免费 | 62篇 |
国内免费 | 13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41篇 |
农学 | 216篇 |
基础科学 | 542篇 |
164篇 | |
综合类 | 1672篇 |
农作物 | 191篇 |
水产渔业 | 159篇 |
畜牧兽医 | 1009篇 |
园艺 | 236篇 |
植物保护 | 1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77篇 |
2021年 | 143篇 |
2020年 | 143篇 |
2019年 | 141篇 |
2018年 | 142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110篇 |
2015年 | 103篇 |
2014年 | 218篇 |
2013年 | 220篇 |
2012年 | 256篇 |
2011年 | 259篇 |
2010年 | 261篇 |
2009年 | 244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191篇 |
2006年 | 190篇 |
2005年 | 182篇 |
2004年 | 155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50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6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31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9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为了研究獭兔不同发育时期盲肠组织结构变化特点,总结其发育规律,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技术,对相同条件下饲养的不同生长阶段(出生后1,15,30,60d)獭兔各6只进行解剖,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盲肠组织结构.结果发现,獭兔盲肠黏膜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的高度、杯状细胞的体积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半环形皱襞间的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小,皱襞的长度和体积也随年龄增长有所增加.此外还发现,随年龄的增长八点黑獭兔盲肠蚓突内的淋巴小结数目明显增多,黏膜下层内的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随年龄增长也越来越多,黏膜皱襞变得密集. 相似文献
63.
鸡啄肛是大群养鸡中一种常发的啄癖现象,特别是产蛋鸡群最易发生,造成创伤甚至死亡,是养鸡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危害很大。因此,必须引起养鸡场(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在施用不同量牛粪后土壤-甜高粱体系中钾元素的利用和分布情况,试验分析了牛粪、甜高粱及土壤试验前后速效钾、全钾含量和甜高粱产量。结果表明:试验前在最浅层(0~≤5 cm)土壤中速效钾含量极显著低于>5~≤10 cm、>10~≤15 cm、>15~≤20 cm土层(P<0.01),4个土层土壤钾含量分别为27.73,43.27,42.97,40.40 mg/kg;试验后各土壤层全钾、速效钾含量与试验前相比均有增加;不同施肥处理对甜高粱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施化肥组甜高粱总产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钾元素在植株茎叶及根系中的富集作用表现为茎叶>根系。说明单施有机肥不是最佳施肥方式,需要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入。 相似文献
65.
66.
67.
68.
在多年奶牛生产实践中发现 ,奶牛产犊时除人工喂给奶牛自体排除的羊水外 ,均喜舔食产床上粘附着的自体排除物。据此现象 ,将健康母牛产犊时排除体外的新鲜胎衣 ,喂给该产犊母牛。于 1992年至 1996年 ,通过 80例临床胎衣喂给与不喂给随机分组对比实验发现 ,喂给组比不喂给组奶牛产后身体恢复快 ,膘情好。第一发情期早 ,卵巢发育良好 ,子宫炎发病率低 ,配种准胎率高。健康奶牛在产犊后 ,将新鲜胎衣喂给奶牛得到良好效果。表 1 胎衣喂给与不喂给实验结果组别实验头数/头产后距第一情期间隔时间 /d卵巢发育情况 /头正常 非正常或静止子宫炎发… 相似文献
69.
为了研究不同日粮对高海拔地区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与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3组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开展60 d饲养试验,A组(70%玉米+30%稻谷,补饲干鱼+水草+紫花苜蓿)、B组(70%玉米+30%豆饼,补饲干鱼+水草+杂草)、C组(100%玉米,补饲干鱼+水草),测定其生长性能和相关生化指标。结果:A组、B组、C组中华绒螯蟹的增重率分别为158.11%、152.21%、136.32%,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02%/d、1.80%/d、1.56%/d,A组生长性能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血清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70%玉米+30%稻谷,补饲干鱼+水草+紫花苜蓿"饲料配方在高海拔地区饲养中华绒螯蟹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