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H3N8亚型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广泛,除了可以感染野鸟和家禽外,还可以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并且H3N8亚型流感病毒跨物种传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养殖业和人类生命健康都具有重要威胁.为了解H3N8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3年贵州省分离的两株H3N8亚型AIV(A/duck/Guizhou/S 1092/2013(H3N8)(简称DK/GZ/S1092/2013)和A/duck/Guizhou/S1145/2013(H3N8)(简称DK/GZ/S1145/2013))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小鼠(Mus musculus)感染性实验和受体结合特异性实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除了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位于同一个进化分支外,其他7个基因片段均具有不同起源.感染性实验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不需要提前适应就可以在小鼠的肺脏和鼻甲内有效复制,对小鼠呈现低致病性,小鼠感染病毒后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目.DK/GZ/S1092/2013仅引起小鼠的体重下降1.8%,DK/GZ/S 1145/2013仅引起小鼠的体重下降0.8%.受体结合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株病毒同时具有结合禽源唾液酸(sialic acid,SA) α2,3-Gal受体和人源SA α2,6-Gal受体的能力,具有感染人类的潜在风险.本研究通过对两株H3N8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发现H3N8亚型AIV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风险.研究结果对于H3N8亚型AIV的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兴隆林业局苗圃土壤肥力,为更好地科学培育苗木做好测定工作。  相似文献   
23.
崔鹏飞 《林业科技》1992,17(3):40-42
随着胶合板生产中传统用材资源的减少,开发和利用杨木作芯板或背板的生产工艺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黑龙江省香坊木材综合加工厂过去在胶合板生产中桦木的用量较大,分别占表、背和芯板用量的50%、30%和20%。现在采用“桦+桦+杨”和“桦+杨+杨”的软硬材混合配板方式生产胶合板,使杨木占背板用量的50%,从而缓解了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几组低温下不同冻结历时黄土三七灰土击实试验结果 ,与现场低温下施工碾压效果的对比分析表明 :冻结会对黄土灰土产生显著冻胀作用 ,直接影响碾压质量 ,当温度从 - 1℃降低到 - 9℃ ,土体压实干密度从 1 .58t/m3降至 1 .41 t/m3;在同一低温下冻结历时从 2 h增长到 6h,而土体压实干密度也相应降低 ;同时 ,最优含水量也相应减小 ,当土体含水量≤ 1 30 g/kg时 ,灰土碾压质量几乎不受冻结的影响 ,即黄土三七灰土冻结起始含水量为 1 30 g/kg。本研究还分析了灰土冻结的机理和发生发展过程 ,对灰土碾压冬季施工的工程质量评价和施工对策提供了理论和量化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5.
通过对刺龙芽广泛调查研究,提出了刺龙芽播种、插根、组织培养等几种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26.
为研究南方湿热地区不同砧木对天工翠玉葡萄生长结果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综合品质优良的砧穗组合,以7种砧木嫁接天工翠玉,天工翠玉扦插自根树作对照,对植株的生长结果习性、果实经济性状、果实品质等多项指标进行调查和测定,分析各砧穗组合差异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葡萄砧穗组合的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O4、5BB和Do...  相似文献   
27.
【背景】低致病性H7N9病毒自2013年在我国首次出现以来,研究发现其对家禽均呈现低致病力,对哺乳动物模型小鼠也不表现任何的致病力。但是,2015年在湖南分离的1株低致病性H7N9病毒(简称HuN/S40726),却对哺乳动物小鼠表现为高致病力。分析、推测导致该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力改变的原因可能在于该病毒PB2蛋白E627V的改变。【目的】为了揭示该病毒致病力的变化原因以及对哺乳动物致病性增强的机制,提供人类H7N9病毒感染、危害增强风险预警,展开该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低致病性H7N9病毒代表株(简称SH/S1053)和上述湖南HuN/S40726病毒,开展了哺乳动物致病力对比试验以及可能导致病毒发生致病力变化的相关基因位点对比分析。然后以HuN/S40726病毒为模式毒株,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成功建立了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利用基因点突变技术定点突变了HuN/S40726病毒PB2蛋白的627位氨基酸,救获了重组病毒r HuN/S40726、r HuN/S40726-PB2/627E和r HuN/S40726-PB2/627K。通过小鼠感染模型评估了以上3株重组突变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分析了PB2蛋白627位氨基酸的突变对小鼠致病力的差异。然后通过构建HuN/S40726病毒及其突变病毒的聚合酶复合表达质粒系统,以SH/S1053病毒为背景毒株构建聚合酶复合表达质粒系统作为对照,使用双荧光素酶法检测了PB2蛋白627位氨基酸的不同突变体在293T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进一步分析PB2蛋白627位氨基酸影响病毒毒力的内在机制。【结果】通过哺乳动物致病力对比试验以及可能导致病毒发生致病力变化的相关基因位点对比分析,推测导致HuN/S40726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力改变的原因可能在于该病毒PB2蛋白E627V的改变。重组救获病毒和突变株对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PB2蛋白E627V的改变显著的增强了HuN/S40726病毒对小鼠的致病力,使得病毒MLD50由≥6.5 log10EID50变化为3.5 log10EID50,病毒毒力增强了至少1 000倍以上。聚合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33℃还是37℃下,PB2蛋白E627V的改变,显著提高了HuN/S40726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与病毒对小鼠的致病性增强呈正相关性。【结论】PB2蛋白627位氨基酸(V)决定了HuN/S40726病毒对小鼠的高致病力。PB2蛋白E627V的改变能够显著增强HuN/S40726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聚合酶活性,是引起HuN/S40726病毒对哺乳动物致病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2009年在我国南方活禽交易市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从鸭体内分离到2株H4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DK/FJ/S1419/09(H4N3)(FJ/419/2009)和DK/HUN/S1010/09(H4N3)(HuN/010/2009)。为了解这2株H4N3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及对小鼠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其HA基因来源于近两年流行的H4亚型病毒株,NA基因来源于其它亚型病毒株。内部基因来源较复杂,与FJ/419/2009内部基因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均来自国内H5、H6等亚型分离株,但与HuN/010/2009同源的内部基因则差异较大,与PA、M和NS同源性最高的病毒株分别为A/wild/duck/Korea/UP122/2007(H1N1),A/muscovy/duck/Thailand/CU-LM1983/2009(H4N6)and A/avian/Japan 8KI0068/2008(H3N6)。用106EID50病毒剂量感染6周龄BALB/c小鼠,结果显示试验组小鼠感染后第3 d采脏器样品,仅在鼻甲和肺部能检测到病毒存在。以上数据表明,尽管这2株H4N3特殊亚型组合病毒来源复杂,但对小鼠的致病性较低。  相似文献   
29.
为了解H5N3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7年浙江省分离到的一株H5N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DK/ZJ/S1368/2017(H5N3)]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及小鼠感染性实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株病毒的HA蛋白裂解位点处仅含一个碱性氨基酸,属于低致病性AIV。同时,该病毒的血凝素(HA)基因与H5N7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聚合酶碱性蛋白2(PB2)基因和核蛋白(NP)基因与H10N7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碱性聚合酶蛋白1(PB1)基因与H1N1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酸性聚合酶蛋白(PA)基因与H6N2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神经氨酸酶(NA)基因与H10N3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基质蛋白(M)基因与H3N8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非结构蛋白(NS)基因与H1N1亚型流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表明其基因来源复杂。小鼠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无需提前适应即可以在小鼠肺脏和鼻甲中复制,小鼠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其体质量变化不明显,表明该病毒对小鼠呈低致病性。本研究通过对该H5N3亚型AIV的生物学特性的分析,发现该病毒基因来源复杂,无需提前适应就可以在小鼠体内复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潜在威胁,提示应当持续加强对H5N3亚型AIV的监测和相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0.
H3亚型流感病毒是威胁公共卫生安全以及动物生命安全的主要流感病毒亚型之一。为了解H3N7亚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2015年浙江省分离到的一株H3N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 A/duck/Zhejiang/S1075/2015(H3N7)(简称DK/ZJ/S1075/2015)进行了遗传演化分析、抗原性分析以及小鼠感染性实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的聚合酶碱性蛋白2(PB2)基因、核蛋白(NP)基因、神经氨酸酶(NA)基因、非结构蛋白(NS)基因分别与H4N2、H7N3、H10N7、H4N6亚型流感病毒有着密切的关系,表明该株病毒的基因来源具有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分离株的抗原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本实验室分离的多株H3亚型AIV存在16倍以上的抗原性差异,表明其发生了明显的抗原漂移。小鼠感染性实验结果表明,分离株无需提前适应即可在小鼠肺脏和鼻甲中复制,但小鼠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其体重变化不明显,呈现低致病性。本研究结果为H3亚型流感病毒的全面监测和综合防控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