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4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林业   778篇
农学   400篇
基础科学   419篇
  311篇
综合类   2530篇
农作物   312篇
水产渔业   210篇
畜牧兽医   1803篇
园艺   479篇
植物保护   163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330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299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318篇
  2000年   271篇
  1999年   209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88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5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5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探究有利于夏玉米生长和氮素利用的适宜灌溉水溶解氧浓度,本试验以夏玉米为供试作物,采用地下滴灌供水方式,以地下水灌溉为对照,设置10(OA10)、20(OA20)和40(OA40) mg·L-1灌溉水溶解氧浓度3个增氧水平,研究不同增氧水平对盆栽夏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氧地下滴灌显著提高了土壤溶解氧浓度,与对照相比,OA40、OA20和OA10处理土壤溶解氧浓度平均提高14.83%、9.71%和8.00%,表现为作物生长增强,作物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相比,OA10处理的株高、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分别增加7.39%、16.30%和12.02%;OA40处理叶干质量和茎鲜质量分别增加15.82%和12.43%;OA10、OA20和OA40根系鲜质量分别增加60.00%、17.66%和52.98%,根系体积分别增加34.03%、14.56%和51.32%;OA10和OA20处理根系活力分别增加272.77%和64.44%;OA10和OA40处理产量分别增加24.46%和21.8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9.10%和21.61%,百粒重分别增加17.53%和15.14%。OA10和OA40处理籽粒氮素吸收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3.90%和35.27%,OA10处理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和氮素吸收效率分别增加21.57%和33.33%。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增氧地下滴灌可显著提高作物根区溶解氧浓度,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以OA10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本研究结果为增氧灌溉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2.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及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黄河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和突出问题,合理开发利用该区的地下微咸水资源,利用微咸水进行农田灌溉已成为缓解该区域水资源短缺的重要策略之一。以黄河三角洲盐渍化典型地区为例,通过野外田间灌溉试验探讨了微咸水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冬小麦生长、产量、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土壤水盐调控措施。结果表明:(1)冬小麦生长期微咸水灌溉(淡水-微咸水-微咸水组合灌溉)增加了试验田土壤的含盐量,特别是表层0—20cm增加量达0.9g/kg;随后的雨季降水使土壤盐分得到淋洗进而避免盐分过多积累,至下一季冬小麦播种前0—20cm土壤盐分增加量减至0.12g/kg;(2)受微咸水灌溉的影响,冬小麦灌浆期的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5),但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等差异不显著(p0.05);(3)微咸水灌溉和淡水灌溉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9 767,10 455kg/hm~2,微咸水灌溉下冬小麦略有减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千粒重均为44.9g,2种灌溉条件下冬小麦生长期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当地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3g/L的微咸水与淡水进行合理的组合灌溉,节约淡水资源,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从微咸水长期安全使用和土壤可持续利用来讲,需要采取一定的水盐调控措施并长期监测土壤盐分动态。  相似文献   
153.
为了探讨控释氮肥施用的最佳用量,在大田条件下,试验设6个处理:T1不施氮肥、T2常规施肥(基施)、T3常规尿素(基施+追施)、T4控释尿素100%、T5控释尿素90%、T6控释尿素80%。研究控释氮肥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控释氮肥处理提高了玉米株高、地上部干物重,且从拔节到成熟期,控释尿素100%、控释尿素90%处理地上部干物重高于普通尿素处理,且控释尿素90%处理最大。控释氮肥合理用量提高了玉米的茎粗、穗粒数,减少了玉米秃尖长度。控释尿素90%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637.6 kg/hm2,与不施氮肥相比产量提高16.7%,与常规施肥(基施)相比产量提高9.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产量和经济效益分析,控释尿素90%:处理是比较理想的肥料用量选择。  相似文献   
154.
稻谷极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粮食微生物的活动不仅会影响到粮食的安全储藏,导致粮食腐坏变质,还会严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采用GB 4789.15-2010对稻谷进行传统培养,并从中分离得到两株优势菌株.对分离出的优势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观察菌株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形态及菌丝、孢子形态,初步判定两菌株均为曲霉.同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对两菌株的ITS及28S片段进行扩增,扩增得517bp的ITS片度及560 bp的28S片段,将基因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确定两菌株为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和亮白曲霉(Aspergillus candidus).  相似文献   
155.
摘 要:采用5℃低温处理,研究Atfad8叶绿体转基因烟草对冷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烟草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增加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上升后下降。 Atfad8叶绿体转基因烟草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植株,而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植株。Atfad8基因的导入提高了烟草幼苗的耐冷害能力。  相似文献   
156.
为探讨晚稻全生育期Cd的迁移转化规律及预测模型,采用长沙市望城区大田试验土壤-水稻Cd点对点数据,对水稻4个典型生育期(苗期、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及不同部位(根、茎叶及籽粒)Cd的吸收、累积和分配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生育期各部位Cd含量和富集能力均为根>茎叶>籽粒,且根部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不同生育期差异显著,具体为成熟期>灌浆期>分蘖期>苗期;Cd转运能力为土-根>根-茎叶>茎叶-籽粒>根-籽粒,籽粒Cd大部分来自于茎叶的转移,且分蘖期转运能力显著高于其余生育期;Cd积累量和分配差异为茎叶>根>籽粒,且分蘖期和成熟期远大于苗期和灌浆期;土壤pH和有效态镉(ACd)含量是影响水稻Cd吸收的主控因子,pH为负效应,有效态镉为正效应,分蘖期茎叶Cd含量受其影响最大,是控制Cd进入籽粒的关键时期。可利用分蘖期土壤pH和有效态镉含量预测成熟期籽粒Cd含量,最优预测模型为lgCd成熟期籽粒=0.158-0.099pH分蘖期+0.261lgACd分蘖期。研究结果可为中国长株潭地区稻田土壤Cd污染风险评估和管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7.
水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是由水力、机械和电气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因此使得对机组振动的研究变得十分复杂。目前,随着水轮发电机设计、制造、安装水平的技术的发展,大型发电机组的稳定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有的机组由于发电机定子铁芯松动或定子合缝变化等原因,机组在冷起动时产生很大的径向振动,严重地影响着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水轮发电机组在冷起动时出现的不稳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介绍了减少冷起动时机组振动的几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8.
 利用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和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20份韭菜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选用的12个ISSR引物和15个RAPD引物分析分别产生了258和101条扩增产物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即20个韭菜品种中一个或多个但不是全部具有的带)分别为132和40条,分别占总数的51.2%和39.6%。,也就是说12个ISSR引物和15个SSR引物对韭菜不同品种的扩增可分别产生51  相似文献   
159.
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转基因棉花的获得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22  
利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法将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ow-peaTrypsinInhibitor,CpTI)基因转移进入棉花(GosypiumhirsutumL.)。棉花幼苗的下胚轴与携带有CpTI基因和Npt-Ⅱ基因的根癌农杆菌共培养,在选择培养基上诱导出了卡那霉素抗性(Kmr)愈伤组织。选择Npt-Ⅱ阳性的胚性愈伤组织在胚状体诱导培养基上进行胚状体诱导,继而在分化培养基上进行植株分化,最终获得了再生棉花植株。经Npt-Ⅱ分析、PCR及Southern检测证明,外源CpTI基因和标记基因(Npt-Ⅱ基因)存在于转化棉株及其后代中。抗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生物活性检测表明转基因植株后代具有明显的抗棉铃虫能力。  相似文献   
160.
来源及选育过程MN413大豆新种质是1990年以MS8118(经等离子处理N50次、30Kev)高产株系为母本与豫豆10号有性杂交,经混合集团及系统选育,于1997年定型并取名为MN413(蒙宁413)。1998年参加本所品比鉴定,平均亩产239.7kg,比中豆19增产18.5%,并在0.4亩繁殖田中亩产达274kg;1999年参加本省多点异地鉴定,平均亩产260.3kg,比中豆19增产40.7%,高抗倒伏,高抗花叶病毒病和大豆孢囊线虫病,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高产栽培鉴定结果2000年在蒙城综合实验站进行面积为1.625亩的高产栽培试验,经南京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江苏省农科院、安徽省种子总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