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2篇
  1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35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检测校正模型。【方法】检测样本的蛋白质含量和油分含量,根据光谱-理化值共生距离算法(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ampling, SPXY)按照3∶1的比例将426个样本划分为包含320个样本的校正集和106个样本的预测集,结合多元散射校正和一阶导数等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进行优化,并采用线性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 method, PLS)、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3种方法对比分析建立棉花毛籽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近红外快速测定模型,以决定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差作为模型的评价指标。【结果】SVM模型和PLS模型在校正集的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8,但对预测集的拟合决定系数不到0.8,说明模型均存在过拟合现象;而RF模型在校正集和预测集的拟合效果都非常好,决定系数均大于0.9,其中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和剩余预测偏...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衡水湖桃栽植区天蛾科昆虫种群的发生动态,于2021年4-10月对该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黑光灯诱杀,进而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和标本的制作,并记录此时间段天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分析获得了衡水湖桃栽植地4-10月天蛾科昆虫种群动态变化。在衡水湖桃栽植区诱捕到到的天蛾科昆虫并制作成标本共1 004只,隶属于天蛾科,8属,8种,分别是枣桃六点天蛾、榆绿天蛾、红天蛾、甘薯天蛾、蓝目天蛾、雀纹天蛾、霜天蛾、黄脉天蛾。其中优势种是枣桃六点天蛾,有440只,占总数的43.8%;其次为榆绿天蛾,数量为240只,占总数的23.9%;霜天蛾和黄脉天蛾为劣势种,分别占总数的2.4%和0.6%。天蛾科昆虫出现于4-10月,高峰期在7、8月,7月中旬至8月中旬种群数量最丰富,发生规律显示随温度升高,种群数量增加,昆虫数量也增加。温度降低,种群数量和昆虫数量也随之减少。温度对于天蛾科昆虫种群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