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农学   3篇
  4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该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瓶栽杏鲍菇菌种制作的工艺流程、技术关键、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推荐了栽培菌株的同时,简要比较了固体菌种及液体菌种的优劣,以期为瓶栽杏鲍菇工厂化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对瓶栽食用菌的车间、床架、加湿设施、空调设施、通风设施、照明设施、原料搅拌设备、装瓶机、灭菌锅、接种机、搔菌机、抑制机、挖瓶机、栽培瓶及周转筐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栽培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使用不同浓度的α-酮戊二酸处理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Dan3菌丝,结果显示低浓度α-酮戊二酸(1~5mmol/L)促进菌丝生长,高浓度α-酮戊二酸(10~20mmol/L)抑制其生长。金针菇赖氨酸合成途径中有3个基因(HCS、HIDH以及SDH)的表达模式呈α-酮戊二酸低浓度促进表达,而高浓度抑制表达;另有4个基因(HAH、AAR、AAT2和SDR)在添加α-酮戊二酸后表达量下降。金针菇菌丝中赖氨酸含量也显示出被低浓度α-酮戊二酸促进而被高浓度抑制的现象,2.5mmol/L是诱导赖氨酸合成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44.
‘申耳1号’毛木耳由2007年采集于内蒙古赤峰县的野生菌株经人工驯化而来。发菌周期短,原基数量多,朵形大小适中,类似耳状,产量高,生物转化率在90%以上,子实体弹性强,口感糯,表面光滑,适合鲜品销售。  相似文献   
45.
对从国内外收集到的19株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DC.ex.Fr.) Quel]菌株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未采用外类群参考的情况下,供试菌株间的相似系数在0.448到0.857之间,其中栽培菌株的相似系数较高,以0.72为阈值时,分成两个类群:来自台湾(3)、三明(5)、武汉(15、16、17)、上海(19)和日本(1、12)的8个菌株构成一个类群,而另外2株台湾菌株(2、6)和1株武汉菌株(18)以及一株来源不明的13号菌株构成另外一个类群.栽培菌株与其它菌株相似程度较低,而且在子实体形态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46.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香菇产业转型升级,不少企业投资建设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车间。在扼要介绍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要点的基础上,分析其运作难点,建议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企业选址前要重点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已经投资建设的企业要配套其他品种或开拓出口市场提高设施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47.
该文对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培养料配制、装瓶、灭菌、冷却和接种等工序进行较为详细的解析,并对其关键点和操作要领进行说明,以期为瓶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8.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9.
以刺芹侧耳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为试材,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刺芹侧耳栽培过程中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以期掌握刺芹侧耳整个栽培周期中基质菌丝体和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动态,为进一步探索刺芹侧耳栽培过程中菌丝吸收利用氮后合成的有机氮载体以及转运和传递方式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基质菌丝体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发菌阶段显著上升,在后熟阶段及搔菌处理时期,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子实体生长阶段,基质菌丝体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下降。基质菌丝体中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为精氨酸(Arg),现原基时含量达到最高值为7 082.30μg·g~(-1)(占比65.86%),从现原基到子实体成熟过程中基质菌丝体中Arg含量逐渐下降,最终为1 741.31μg·g~(-1)(占比40.67%)。由此推测Arg在刺芹侧耳生长过程中的氮素营养转运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农杆菌介导的Cas9基因转化金针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酿脓链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Cas9序列(SpCas9序列,Addgene#43802)根据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并构建FvCas9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金针菇单核体Dan3,经抗性培养基筛选以及潮霉素和Cas9基因PCR扩增验证,结果显示Cas9基因已经成功转入金针菇菌丝体中,转化率为6.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