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笔者通过RT-PCR方法对LMV北京分离物(LMV-BJ)基因组3''端1620nt的核苷酸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为EF423619)。所获片段含有NIb基因3''端的574nt,编码NIb C-端190个氨基酸;完整的CP基因,全长为834nt,编码一个由277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30kDa的结构蛋白;3''非编码区含有209nt。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LMV-BJ与已经报道的法国分离物O(X97704)、法国分离物E(X97705),美国分离物(X65652),巴西分离物(AJ278854)和余杭分离物(AJ306288)基因组3''末端和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2.
[目的]2019年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的大豆黑斑病发生严重,发病植株叶片和豆荚上产生褐色病斑,叶片上病斑连接成片、出现穿孔,最终干枯脱落,严重影响产量.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方法]从发病地区采集大豆黑斑病病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通过病原菌形态显微镜观测,结合致病性测定,并对病原菌DNA的ITS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鉴定结果明确,引起北京和山西部分地区大豆黑斑病的病原菌均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以为大豆黑斑病的相关研究以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地区草莓病毒病的病毒种类和病毒序列的分子变异特点,从北京地区表现畸形症状的草莓叶片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得到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trawberry mild yellow edge virus,SMYEV)的含有外壳蛋白(CP)基因的729 nt特异性核苷酸片段。经序列测定和分析可知,北京地区存在2种不同的SMYEV分离物(BJ1和BJ2),两者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82.72%~82.96%。将北京分离物与分别来自德国、美国、智利、捷克、澳大利亚、比利时、意大利、韩国和中国沈阳等国家或地区的不同分离物的C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33个分离物可以分为四大组群,BJI和BJ2分别归属不同组群,BJ1与19个其他国家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BJ2与中国沈阳的2个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BJ1和BJ2与其他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1.10%~98.35%和82.03%~98.6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介于82.17%~99.17%和90.91%~94.63%。  相似文献   
44.
北京市昌平区不同生菜品种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北京市昌平区生菜病害发生情况,为生菜栽培以及生菜病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对北京市昌平区温室栽培的10个生菜品种的病害种类、病株率进行调查,并对病原物进行分离纯化和形态鉴定。调查的10个生菜品种共发生3种病害,分别是生菜霜霉病、生菜灰霉病和生菜软腐病。显微形态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生菜霜霉病和生菜灰霉病的病原物分别为莴苣盘梗霉Bremia lactucae和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病害调查结果显示,除了‘北散生2号’外,其他生菜品种上均有病害发生。‘北紫生3号’与‘红皱’品种只发生了生菜灰霉病,并且病株率较低,分别是6.8%和9.6%,表现相对抗病。所有调查的品种中,‘北散生2号’品种对以上3种病害的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45.
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传病害是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一类主要的植物病害,随着保护地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轮作倒茬越来越困难,病害发生越来越重,导致保护地蔬菜产量、质量大幅度下降,土传病害已成为影响保护地蔬菜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为害较严重的有番茄枯萎病、茄子黄萎病、辣(甜)椒枯萎病和晚疫病,番茄根结线虫病、多种蔬菜作物苗期立枯病、猝倒病、茄科蔬菜青枯病、瓜类枯萎病和瓜类疫病等。  相似文献   
46.
北京昌平地区草莓根腐病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草莓根腐病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可正确有效地指导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本试验采用单孢分离法和组织分离法从昌平地区所采集的草莓根腐病株中共分离得到41个菌株。采用病土定植法测定菌株对草莓幼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所分离的菌株均可引起草莓根腐病,致使草莓根部及根茎基部发育受阻,缢缩变黑,腐烂折断;造成地上部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甚至死亡。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菌株的分类地位进行鉴定,其中39株可以鉴定到种,分别属于10个属的15个种,另外有1株只鉴定到属,1株只鉴定到科。在41个菌株中,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等4个种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菌株总量的29.25%、12.20%、12.20%、9.75%;致病力最强的种类为伏革菌科真菌、棒形拟盘多毛孢和胶孢炭疽菌,其次为尖孢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木贼镰刀菌、茄病镰刀菌,发病率均可达50%;淡色生赤壳、伏革菌科菌、Plectosphaerella cucumerina、Stachybotrys chartarum、Neonectria radicicola等为首次报道的草莓根腐病致病菌。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北京昌平地区草莓主产区中草莓根腐病的防治,并为草莓根腐病快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
芽孢杆菌BJ-6分离于杏树根部土壤,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试验制备其抗血清,明确ELISA反应条件,用于相似抗原性生防茵的筛选.分别以芽孢杆菌BJ-6的抗茵蛋白和茵体研磨物为免疫抗原,制备出两种抗血清,采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发现:其效价分别为1:3200和1:6400;所购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抗体效价为1:7000;待测抗原可在37℃3 h、4℃18 h+37℃3 h、37℃3 h+4℃18 h和4℃18h条件下包被:初步测定两种抗血清具有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8.
6种常用杀菌剂对木霉菌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6种常用杀菌剂对木霉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杀菌剂和同一种杀菌剂不同使用浓度对木霉菌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和百菌清稀释200、400、600、800、1000倍时,对木霉菌的抑制率均为100%。农利灵和甲霜灵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较弱,稀释200倍时,抑制率分别为89.7%和79.6%。大生对木霉菌的抑制作用则最弱,稀释200倍时,抑制率仅为55.3%。  相似文献   
49.
“植物保护学Seminar”课程对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托该课程当前教学效果及课程思政研究现状,综合授课效果制约因素,强调加强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并提出了打破传统学科方向界限、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丰富授课形式、注重学生分组互评、强化沉浸式教学等课程改革新举措以及构建案例库、开设专题讲座、增设实践环节、线上线下相结合等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旨在为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转变提供参考,也为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0.
植物样本保存方法不当易导致样本枯萎和腐烂,严重影响病毒检测结果。为提高PCR法检测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的效果,明确待检测植物样本的有效保存条件,将经过RT-PCR检测感染SMoV的草莓叶片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自然风干保存、硅胶干燥保存和氧化钙(CaO)干燥保存3种不同的干燥保存条件。采用试剂盒法提取各处理草莓叶片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比较得到最佳干燥保存条件后,再以几种常见的低温、干燥保存为对照,分析草莓叶片不同保存方法对草莓斑驳病毒PCR检测效果的影响。电泳结果显示,含有SMoV的草莓叶片在CaO干燥保存条件下PCR检测效果最好,且操作简单易行。该方法可以为高效、便捷的保存带毒草莓叶片样本提供参考,适用于田间大量样品的采集,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