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2篇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球计数板法测定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PSA培养基最适合草莓枯萎病菌的生长和产孢,菌落生长的适温为5~40℃(最适温度为28℃),适宜pH值为5,菌落产孢的适宜pH值为6,且光暗交替可促进菌落的生长和产孢,同时明确了不同碳氮源对草莓菌落生长及产孢的影响。采用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草莓枯萎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烯唑醇和戊唑醇对菌落生长的抑制毒力最强,EC50分别为0.2072μg·mL-1和0.2130μg·mL-1,分别是多菌灵的238.85倍和232.35倍;腈菌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毒力次之,EC50分别为0.7929μg·mL-1和0.8513μg·mL-1,分别是多菌灵的62.42倍和58.13倍;三唑酮和霜霉威的毒力最小  相似文献   
22.
为了筛选对草莓根腐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本试验采用土壤稀释分离法、对峙培养法等方法。从昌平区兴寿镇草莓基地采集的16份土样中分离得到106株细菌。以草莓根腐病菌为靶标,筛选出7株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其中1-9和8-3菌株抑菌范围较广,对3种草莓根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2-4菌株对草莓根腐病菌的抑菌范围最窄,仅对1种草莓根腐病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抑菌谱测定得知,1-9,12-4,16-1等菌株抑菌范围较广,对供试的7种以上的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拮抗细菌生物膜和代谢产物检测结果表明,7株拮抗细菌都能产生生物膜和吲哚乙酸,推测这些菌株具有较强的定植能力和促生效果。  相似文献   
23.
草莓褐色叶斑病是中国新发现的一种病害,造成叶片坏死和果实腐烂。为明确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对草莓褐色叶斑病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研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DN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该病原菌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种类和活性。结果发现,该病原菌能够产生多种细胞壁降解酶,即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和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但不产生纤维素酶(Cx),其中PG和PMG活性较强,且PG和PMG在培养6天时活性最强,PMG在23℃条件下培养时活性最强,PG在28℃条件下培养时活性最强,静止和振荡交替培养有利于PG和PMG的产生。致病作用研究发现,果胶酶(PG和PMG)可引起果实腐烂和叶片坏死,说明其在该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芽孢杆菌BJ-6分离于杏树根部土壤,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抑菌活性,试验制备其抗血清,明确ELISA反应条件,用于相似抗原性生防菌的筛选。本文分别以芽孢杆菌BJ-6的抗菌蛋白和菌体研磨物为免疫抗原,制备出两种抗血清,其效价分别为1:3200和1:6400。间接ELISA反应发现:所购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效价为1:7000;待测抗原可在37℃3h、4℃18h+37℃3h、37℃3h+4℃18h和4℃18h条件下包被;初步测定两种抗血清具有种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5.
介体传播的草莓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莓病毒在世界各草莓栽培区广泛分布,可随无性繁殖材料和传毒介体传播扩散,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已知传播草莓病毒的介体主要有蚜虫、蓟马、粉虱、线虫和真菌等,总共可传播19种病毒,其中2个为病毒暂定种。本文综述了不同介体传播的草莓病毒的分类地位、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并展望了介体传播草莓病毒的检测技术和防治方法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26.
北京生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生菜黑斑病是生菜的重要病害之一,在生产上影响生菜质量并导致减产。目前报道的生菜黑斑病病原菌种类较多,为了明确引起北京地区生菜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从北京市昌平区生菜种植温室采集生菜黑斑病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致病性测定与鉴定。【方法】采用的病原菌鉴定的主要方法为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对病原菌DNA的ITS部分序列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引起生菜黑斑病的病原菌为互隔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生菜黑斑病的相关研究以及今后生产上相关生菜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在草莓上的发生和危害情况,利用RT-PCR方法对不同产地的不同品种草莓种苗进行检测,并对CMV草莓分离物的部分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MV侵染草莓后产生的症状主要为植株不同部位的畸形、变色,但有些无明显症状的植株也可以检测出CMV。共检测了我国7个不同省市的220个草莓种苗样品,其中北京、云南、辽宁、河北、四川和陕西的草莓种苗样品中均可检出CMV,内蒙古的种苗中未检出CMV。检测的6个不同草莓品种均含CMV,但北京和内蒙古的‘红颜'种苗未检出CMV,云南的‘圣诞红'种苗CMV检出率仅为2.6%。利用RT-PCR技术扩增草莓种苗中CMV的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并对PCR产物测序,得到包含部分外壳蛋白基因及3'端非编码区共430 bp的2个草莓分离物序列。获得的2个分离物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97%,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表明2个分离物分属于CMV不同亚组,其中北京草莓分离物Bjcmz归属于亚组IA,河北分离物Hbcmc归属于亚组IB。  相似文献   
28.
笔者通过RT-PCR方法对LMV北京分离物(LMV-BJ)基因组3'端1620nt的核苷酸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GenBank登录号为EF423619)。所获片段含有NIb基因3'端的574nt,编码NIb C-端190个氨基酸;完整的CP基因,全长为834nt,编码一个由277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30kDa的结构蛋白;3'非编码区含有209nt。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LMV-BJ与已经报道的法国分离物O(X97704)、法国分离物E(X97705),美国分离物(X65652),巴西分离物(AJ278854)和余杭分离物(AJ306288)基因组3'末端和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氨基酸序列分别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9.
南瓜蚜传黄化病毒湖北和云南分离物的部分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从带有黄化症状的南瓜叶片中提取总RNA,用RT-PCR方法扩增得到来自湖北和云南的南瓜蚜传黄化病毒(CABYV)2个分离物的1375nt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分别将PCR产物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9-T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对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分析(GenBank登录号为EF488996和EF488997)。所获片段含有部分复制酶基因576nt,非编码区199nt和完整的CP基因600nt,编码一个由199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约为22kDa的结构蛋白。湖北和云南分离物与法国分离物、意大利分离物、西班牙分离物、北京分离物和上海分离物的CP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推测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3.1%~98.5%和91.4%~98.5%。  相似文献   
30.
【目的】古树具有极大的生态价值意义,通过调查北京市昌平区和门头沟区古树健康状况与病虫害发生情况,掌握两区古树生长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古树保护与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庆王坟、戒台寺、潭柘寺、妙峰山古树群的古树进行健康状况及病虫害调查。【结果】调查的422棵古树中,81%的古树处于健康状态,腐朽率3.79%,流胶发生率为4.5%,新鲜蛀孔发生率为1.18%。其中国槐、银杏、七叶树、玉兰和元宝枫古树的健康率均为100%。在发生病虫害的古树中,油松古树腐朽率最低,为1.72%、病情指数1.72;白皮松古树流胶率发生最低,为2.86%;油松古树蛀干害虫危害率最低,为0.47%。【结论】北京昌平区、门头沟区古树整体处于健康水平,古树病虫害发生程度与健康等级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