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塑料袋栽平菇工艺,是我们当地平菇生产的主要方法之一,但在发菌阶段极易感染杂菌。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发酵料袋栽平菇试验。  相似文献   
42.
树舌灵芝发酵液中灵芝酸的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树舌灵芝MP-01发酵液中灵芝酸,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灵芝酸的含量,确定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的最住比色条件为:比色波长为520nm,5%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用量分别为0.2mL和1.0mL(在反应系统中浓度分别为1.0%和83%),显色温度70℃,显色时间为25min,在此条件下测得醇溶物和醇沉物提取液中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022mg/g和0.049mg/g。  相似文献   
43.
樟芝挥发油的提取及其GC-MS分析与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汽蒸馏法(SD)提取清香木叶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用生长速率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从樟芝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樟芝挥发油中的活性物质对棉花枯萎病菌、沙门氏菌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44.
采用液体深层发酵的方法获得樟芝发酵全液,以乙醇、酸化萃取手段获得发酵全液醇溶酸性组分ESAC,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红外光谱对醇溶酸性组分进行鉴定,对樟芝醇溶酸性组分进行植物病原菌和医学病原菌的抗茵试验。结果表明,醇溶酸性组分主要含有5-氧-四氢呋喃-2-甲酸、苯乙酸、4-羟基苯乙醇、2,4-二羟基苯基乙基酮、3-甲基-2,4-二羟基乙酰苯、2,3,4-三氟苯甲酸异丙酯、5,7,8-三甲基-6-氧杂萘邻酮基乙酸酯、顺-10-十二碳烯酸四氢吡喃酯。ESA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最强。  相似文献   
45.
采用单因子固体培养方法,对马勃菌进行碳源和氮源利用情况的筛选。试验中的碳源分别为葡萄糖、半乳糖、甘露醇、麦芽糖、蔗糖、乳糖、玉米面、玉米淀粉、地瓜淀粉、马铃薯淀粉、可溶性淀粉;氮源分别为豆粉、麸皮、蛋白胨、尿素、玉米粉、酵母膏、(NH4)2SO4、NH4NO3、NaNO3、NH4Cl、NH4HCO3、NH4H2PO4。结果表明,马勃菌对碳源的利用以甘露醇为好,氮源以NaNO3为好。  相似文献   
46.
樟芝液体发酵菌丝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樟芝(Antrodia camphotrata)液体发酵菌丝中的脂肪酸,并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提取物中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显示,樟芝液体发酵菌丝中含有9种脂肪酸,分别为十四碳酸(14∶0)2.80%、十五碳酸(15∶0)5.01%、棕榈酸(16∶0)17.41%、硬脂酸(18∶0)7.62%、油酸(18∶1)30.18%、亚油酸(18∶2)19.74%、α-亚麻酸(18∶3)0.96%、γ-亚麻酸(18∶3)15.95%和二十碳四烯酸(20∶4)0.33%;其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少,为32.84%,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多,为67.16%;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必需脂肪酸占55.06%.-  相似文献   
47.
灰树花胞内粗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及其提取物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胞内多糖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实验范围内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2.53℃,浸提时间2.24 h,水料比35.76:1,在此条件下多糖的理论提取率为7.28%,验证值为7.15%.S180荷瘤昆明小鼠的连续灌胃试验结果表明,灰树花多糖能显著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低剂量多糖组(200 mg/kg/d)、高剂量多糖组(500 mg/kg/d)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20 mg/kg/d)的抑瘤率分别为61.51%、44.42%和73.75%.  相似文献   
48.
pH对灰树花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研究对不同pH条件下和相同pH条件下灰树花发酵液及菌丝生长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灰树花发酵液的初始酸碱度以pH8为宜,终止pH35,菌丝最适宜生长的pH为5左右。无论初始pH相同或不同,发酵液的pH随着时间的延长和菌丝的生长而逐渐下降,其下降的趋势为快慢快慢。  相似文献   
49.
八个樟芝菌株液体培养两种胞外酶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8个樟芝菌株的纤维素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产酶最高的324菌株最高产酶量能达到0.055U。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最高产酶量在1.0U~1.4U,其中324菌株产酶量较高。8个菌株的pH一直呈下降趋势。菌株324产酶量较高,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0.
灰树花发酵液提取多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灰树花发酵液为原材料,采用酸法、碱法、盐法和中性热水法提取灰树花发酵液纯多糖,提取量分别为0.8%、1.09%、1.96%和1.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