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污染问题日益引起关注与重视,选择一种合适的检测方法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研究尤为重要。采用Tenax树脂吸附采样、在线式吹脱捕集仪热解吸进样、HP-5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hydrogenflame inonization decector,FID)检测的方法建立了室内空气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分析方法:TenaxGC吸附/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确定了最佳采样条件和化合物的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采样效率、分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采样便捷,样品预处理方便,回收率高,样品测定准确,适合环境空气中低浓度VOCs的测定。  相似文献   
32.
果园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果园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特性、果树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强调了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3.
<正>近年来山东许多地区的鸡场相继发生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鸡群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噜、采食与饮水量减少以及蛋鸡的产蛋率下降等等。该病常混合或继发感染大肠杆菌,造成肉鸡死亡率高,蛋鸡虽  相似文献   
34.
用人工槽模拟的方法研究文峪河上游三类典型河岸林土壤对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截留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杨-辽东栎混合林、云杉林和落叶松林河岸带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量分别为158.38,145.38,142.98 mg/kg。有效氮的截留主要发生在0-10 cm土层。NH+4-N和NO-3-N比例在1.68~1.80之间,土壤截留的有效氮比较稳定。河岸林土壤对有效氮的截留与土壤结构密切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容重显著负相关。丰富的有机质和全氮促进了有效氮的产生和滞留。土壤酸碱度在截留过程中影响有效氮的截留比,而对有效氮的最终截留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5.
本研究旨在探索水貂肠炎病毒(mink enteritis virus,MEV)的母源抗体消长规律及其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以免疫母貂所生仔貂为研究对象,采集21、30、45、60日龄仔貂血清,测定水貂病毒性肠炎母源抗体HI效价(MEV HI);选取25只47~52日龄健康水貂接种制备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免疫前后14 d采血测定MEV HI效价;免疫后14 d进行水貂肠炎病毒攻毒临床症状观察,并测定粪便HA效价;攻毒后14 d对濒死和存活水貂安乐死,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免疫母貂所产仔貂的MEV HI效价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在21日龄时较高,45日龄时少部分仔貂MEV HI效价<1:32,60日龄时大部分仔貂HI效价≤ 1:4;使用制备合格疫苗免疫后14 d对照组水貂的MEV HI效价均不高于1:4,免疫组MEV HI效价升高至1:64~1:512;攻毒保护试验表明,免疫组水貂100%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的攻击,水貂的精神、饮食、粪便等均未见异常,且攻毒后粪便HA效价为1:8~1:16;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表明,MEV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能够很好地阻止病毒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复制和对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因此,免疫母貂所生仔貂21日龄时体内抗体效价最高,制备的疫苗免疫50日龄左右的水貂时能够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并产生高水平的抗体,能够抵抗水貂肠炎病毒强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36.
以27份辣椒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游动孢子灌根法进行了抗疫病水平的鉴定,以期筛选抗疫病的辣椒种质资源。结果表明:鉴定为高抗水平的材料共有3份,占供试材料的11%;其中L151的病情指数最低,为2.86,其次为L19,病情指数为5.71。鉴定为抗病水平的材料共有6份,占供试材料的22%,病情指数介于10.00~30.00。中抗材料有3份,占供试材料的11%,其余15份材料均为感病材料,占供试材料的56%。同时,为了评估辣椒疫霉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室内条件下测定了杀菌剂氟啶胺和氰霜唑对疫霉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表明氟啶胺和氰霜唑对7株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区间范围分别为42.68%~71.85%和1.87%~55.01%;其中氰霜唑对菌株P5的抑制率最低,仅为1.87%,对菌株P1和P2的抑制率也较低,分别为22.38%和37.50%,预示着供试的部分辣椒疫霉菌菌株对氰霜唑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风险。  相似文献   
37.
中国西北荒漠地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探究荒漠植物适应环境波动的调节过程和机制,可帮助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的演替和发展。该研究选取宁夏盐池毛乌素沙地优势物种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进行叶绿素荧光的长期原位连续观测。运用小波分析方法探究油蒿光系统Ⅱ(Photosystem Ⅱ,PSⅡ)能量分配参数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ifference,VPD)和土壤含水率(Soil Water Content,SWC)在多时间尺度上的动态格局。结果表明:日尺度下,PSII能量分配参数滞后PAR 43 min,分别滞后空气温度、VPD和SWC 3.3、4.6和10.72 h(P<0.05),油蒿可能通过叶黄素循环等热耗散机制和改变气孔导度等途径调节PSⅡ能量分配。在季节尺度下,PSII能量分配参数分别滞后于空气温度、VPD和PAR 7.2、8.8和14.7 d,滞后于SWC长达21.6 d(P<0.05),油蒿可能通过提高PSII修复能力、增加特定蛋白数量和叶绿素浓度等方式调节PSII能量分配。油蒿PSII能量分配参数和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波动符合其物候期规律,最大光化学效率和实际光化学效率在7和8月降低,调节性热耗散和非调节性热耗散增高。5和9月,非调节性热耗散增高且伴随最大光化学效率低值出现。研究认为,不同时间尺度PSⅡ能量分配调控机制存在差异,油蒿通过修复损伤最大光化学效率维持在0.78附近使PSⅡ生理状态恢复正常生理水平,对水分亏缺、极端温度和高辐射有一定适应能力。该研究可为农作物生长实时监测与保护农业生态平衡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8.
为探究地西泮(Diazepam, DZP)在模拟养殖环境中的降解特点及累积特征,设置2个浓度胁迫组(A、C组),并在2个浓度下添加蜈蚣草(Pteris vittata)作对照组(B、D组),共4个试验组;分析水体、底泥和蜈蚣草中DZP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探讨蜈蚣草和底泥对水体中DZP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给药后4组水体中DZP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A:(0.118±0.002)μg·L-1、B:(0.117±0.004)μg·L-1、C:(1.141±0.078)μg·L-1和D:(1.142±0.039)μg·L-1,给药后第768小时水体中DZP质量浓度下降了29.71%~40.17%;DZP降解半衰期介于65.29~139.11 d。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逐渐上升,给药768 h后4组底泥中DZP质量分数分别达到初始质量分数的17.99倍(1.384μg·kg-1)、14.81倍(0.918μg·kg-1)、4.77倍(7.848μg·k...  相似文献   
39.
设施番茄灰霉病是由气象因子影响的一种重危害、高损失的真菌性病害。通过多年的观测调查发现:当连续10日及以上设施内日平均气温≥14.8℃、相对湿度≥90%、出现连阴或者连续多云寡照天气时,番茄就会出现灰霉病。番茄灰霉病不仅会导致番茄果实腐烂落果,造成减产甚至绝产,还会影响番茄品质。结合病虫害防治调查及农业气象试验,提出了选用抗病毒品种、改善设施内气象条件等减少番茄灰霉病发生的生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0.
基于GIS与GPS的中国农村精准施肥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利用GIS和GPS研究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基础上,以农户作为精准施肥的单元,探讨在中国农村进行精准施肥的途径。结果表明,不同农户地块养分存在一定空间变异性,由此导致相邻农户施肥量存在差异性,而采用农户为单元的施肥推荐既可以避免土壤养分空间变异造成的推荐施肥偏差,又可考虑中国农村分散经营的实际的状况,从而使土壤养分管理更加精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