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4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为明确不同盐分浓度胁迫下,菌根化育苗对加工番茄全生育期的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轻、中、重度盐渍化土壤,及菌根化育苗与非菌根化育苗,共6个处理组合,即非菌根化苗+轻度(T1)、菌根化苗+轻度(T2)、非菌根化苗+中度(T3)、菌根化苗+中度(T4)、非菌根化苗+重度(T5)、菌根化苗+重度(T6),研究不同处理在全生育期,菌根化育苗对盐胁迫下加工番茄植株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造成加工番茄植株生长及干物质积累障碍,而菌根化育苗处理能缓解这种抑制作用。同时,菌根化育苗处理能够增加菌根侵染率和菌根依存度。与非菌根化育苗相比,菌根化育苗提高了番茄植株的N、P、K含量。整个生育期,T2处理植株体内N含量较T1处理提高5.2%~8.6%;T4处理较T3处理增加5.6%~8.8%;T6处理比T5处理提高5.2%~11.9%。在整个生育期,P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T2、T4和T6处理较T1、T3、T5提高了0.6%~24.8%。K含量在苗期至收获期,T2较T1处理最高增加了10.29 g·kg-1,3种盐渍化土壤中,菌根化育苗处理与非菌根化育苗处理相比,地上和地下部K+/Na+增加11.1%~39.3%。不同盐渍化土壤中加工番茄产量及品质均表现为菌根化育苗处理高于非菌根化育苗处理,且随盐渍化程度的加深而下降。表明菌根化育苗能缓解盐胁迫对加工番茄株高、茎粗及干物质积累的抑制,并提高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进而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及品质。这些结果既可为加工番茄耐盐育苗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又能为干旱区加工番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辣椒大棚土壤和相邻露地小麦-辣椒轮作土壤(对照),研究了大棚辣椒连作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连作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而pH值显著低于对照;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随连作年限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高于对照,而真菌数量不断增加;连作土壤酶活性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细菌数量与土壤有机质、全磷呈显著相关性,真菌数量与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性,放线菌数量、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活性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性,与养分呈显著相关性。土壤全磷、全氮、pH值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大,而全氮、pH值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3.
以番茄‘合作906’为试材,采用醋糟基质桶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液浓度和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并对栽培基质化学性状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实验设0、1/4、1/2、3/4倍4个Hoagland营养液浓度和600、900、1 200 mL/次3个用量,共12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番茄营养生长期和开花期,醋糟栽培基质的pH值降低,变化范围在6.79~6.29之间;基质的EC值增大,变化范围在1.50~2.77 mS/cm之间。醋糟混配基质中只浇清水不能满足植株生长需求,1/4倍Hoagland营养液900 mL/次用量对番茄植株生长最有利,且开花期对营养液需求增大,但1/2倍浓度、900 mL/次施用量番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最高,又以1/2倍浓度1 200 mL/次处理产量最高。结果说明,醋糟混配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水肥管理方式为:营养生长期浇灌1/4倍的Hoagland营养液可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并在开花期略提高营养液的用量,结果期可用1/2倍的Hoagland、900~1 200 mL/次施用量以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84.
对武威市20户丰产典型农户的日光温室越冬一大茬黄瓜高产高效栽培经验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高产高效的特点,总结出高产高效的关键措施是:建造保温,采光性能好的第2代节能日光温室,重施基肥;提早播种期,选用大苗定植;多次落蔓和叶,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根据植株的长相进行管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  相似文献   
85.
以黄瓜品种‘中农6号’为试材,采用营养液栽培法,研究了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可溶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明显受到抑制,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施用EBR后缓解了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并且使黄瓜幼苗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与对照相比,低氧胁迫根系中出现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3.96× 103的新蛋白条带,有11种蛋白表达量增强,其相对分子质量(×103)分别为89.95、82.53、66.21、60.42、56.17、38.44、34.71、33.25、30.21、28.03和18.24,施用EBR后根系中这些表达增强的蛋白条带均有所减弱,叶片中则有9种蛋白条带发生明显变化,其相对分子质量( ×103)分别为109.68、68.38、52.27、47.43、41.73、40.52、39.33、33.94和14.40,这些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外源EBR缓解低氧胁迫伤害作用密切相关.可见,外源EBR可通过调节黄瓜幼苗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表达,从而缓解低氧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减轻低氧胁迫对植株的伤害.  相似文献   
86.
冬夏兼用型日光温室内热湿性能分析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日光温室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农业设施类型,可进行春提早、秋延后与越冬栽培,但在夏季高温季节使用困难。为了提高苏北地区日光温室的利用效率,该文设计了一种后墙部分可拆装的冬夏兼用型日光温室,该日光温室的后墙包括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镀锌钢架和秸秆块组成的拆装墙体,下部分为空心砌块砌筑的固定墙体。该文以当地传统空心砌块后墙日光温室为对照,首先监测两种日光温室最热月和最冷月的室内外温湿度变化;其次,比较分析了两种日光温室后墙材料热工性能、冬季后墙温度波动和热流密度的差异以及夏季室内空气流动速率的差异;最后,分析比较了两栋日光温室冬夏季室内作物生长状况、产量以及投入产出比。结果显示,冬夏兼用型日光温室固定墙体的热稳定性能和隔热性能分别高于传统空心砌块墙体10.8倍和18.3倍,昼平均热流密度高约19.0%,蓄热时间长约1.0 h,夜间平均热流密度高约18.3%,放热时间长约2.1 h。夏季拆除秸秆块后,冬夏兼用型日光温室内空气流速明显高于对照温室。田间监测发现,与对照温室相比,冬夏兼用型日光温室冬季白天室内平均气温高1.1℃,室内平均湿度低9.1%;夜间室内平均气温高1.0℃,室内平均湿度低6.8%,番茄单株产量显著提高16.7%;夏季通风口面积大,室内空气流速大,通过自然通风排除的热量多,白天室内平均气温低4.0℃,夜晚室内平均气温低3.1℃,日最高气温低1.4~8.1℃,不结球白菜单株鲜质量显著提高38.5%。统计结果显示,与对照温室相比,冬夏兼用型日光温室投入产出比高8.05%。综上,与当地传统空心砌块后墙日光温室相比,冬夏兼用型日光温室冬季保温性能和控湿性能好,夏季通风降温性能优良,能够实现作物的周年生产,在苏北地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江苏省农业废弃物产出情况、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概述分析,探讨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效率和整体效益,促进江苏省农业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8.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小白菜寒笑为试验材料,研究硝酸钙胁迫下,施用不同浓度多胺(Put、Spd、Spm)对小白菜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80 mmol/L的Ca(NO3)2胁迫处理10 d,小白菜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干质量、鲜质量、叶面积、根长、根体积、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及光合能力显著降低,喷施外源多胺可以缓解硝酸钙胁迫对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抑制.在喷施1.0 ~ 15.0 mmol/L腐胺(Put)、0.1~ 1.5 mmol/L亚精胺(Spd)和0.1 ~ 1.0 mmol/L精胺(Spm)的情况下,缓解效果先升高后降低,其中5.0 mmol/L Put、0.5 mmol/L Spd和0.3mmol/L Spm缓解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9.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具有生产集约化、技术密集、商品化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常熟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在依靠设施进行春提早秋延后等蔬菜反季节栽培获得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改变了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使用方式与投入量,对设施环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依据对常熟市设施蔬菜种类及肥药使用的调研结果,分析常熟市设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0.
开展省域尺度粮食贸易碳转移空间格局及其责任分担研究,对于合理划分碳减排责任、探索面向粮食安全的省际协同碳减排策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研究采用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截面数据,基于粮食贸易线性规划方法和粮食贸易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对省际粮食贸易及其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揭示了其空间转移格局;采用粮食贸易碳排放量责任分担计算方法探讨了各省份粮食贸易碳排放责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省际粮食贸易与粮食贸易碳排放格局中,输出区主要为东北、华北、西北和华中地区,输入区主要为西南、华南和华东地区。2020年全国粮食贸易总量为1.53 亿t,输出区中东北地区累计向外输送7 126.54万t,占贸易总量的46.7%,华北地区累计向外输送2 617.38万t,占贸易总量的17.1%,西北地区累计向外输送455.51万t,占贸易总量的3.0%,华中地区累计向外输送5 069.71万t,占贸易总量的33.2%;2)粮食贸易碳排放在空间上呈现出"北碳南输、中碳西输"的流向格局,粮食贸易碳排放呈现"南-北"大、"东-西"小的流量特征。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甘肃、宁夏、新疆是全国粮食碳排放输出区,南北方向粮食贸易碳排放流量共计9 119.82万t,东西方向粮食贸易碳排放流量共计2 229.49万t;3)粮食贸易碳排放转移过程中输入区较输出区而言应承担的碳减排责任更大,经济发达的省份的责任占比较大,而经济规模较小的省份责任也相对较小。输出区分担碳减排比例平均为29.5%,输入区分担比例平均为70.5%;4)共担原则下输出区中安徽、黑龙江、吉林、江西、内蒙古、山西和新疆的分担比例较低,甘肃、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和宁夏的分担比例较高,受帮扶效应影响,经济发达省份对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帮扶较多,会承担较多减排责任。总体而言,基于共同责任分担原则,不仅有利于控制输出区、输入区的碳排放,而且对于稳固粮食主产区产量有积极作用,为此该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公平合理分配区域间碳减排责任优化策略,以实现农业领域"双碳"战略与粮食安全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