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枣树丰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提高枣树的产量和枣果品质,该文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在枣树的矿质营养及水分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并针对当前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混杂、品质低劣等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枣树良种选育研究,以及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等.  相似文献   
62.
以1年生李杏砧木木质化枝条为试材,采用NAA和IBA激素3个浓度50、100、200mg·L~(-1)处理枝条1h,研究了从欧洲引进的4个李杏砧木硬枝扦插成活情况。结果表明:供试李杏砧木插穗根系快速生长期在扦插后5~6周;激素处理可以不同程度提高4个砧木品种硬枝扦插成活率;4个品种硬枝扦插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5-39、2-1、9-5品种经过适宜激素种类和浓度处理可以取得较高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3.
昆虫线虫抑制植物线虫的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斯氏科(Steinernematidae)、异小杆科(Heterorhabditidae)、索科(Mermithidae)和小杆科(Rhabditidae)线虫为几类较有生物防治前景的昆虫线虫。一些昆虫线虫除了能够有效地防治有害昆虫,还具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本课题组研究发现小杆科、小杆属Rhabditis(Oscheius)的某些昆虫线虫品系也有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国内在这方面报道很少,国外许多线虫研究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过一些研究。本文着重报道昆虫线虫抑制植物线虫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植物线虫的生物防治途径和昆虫线虫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4.
国内外杏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杏作为主要核果类果树树种之一在世界各大洲都有栽培.由于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杏的生长结果表现和商品化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因此,有关杏的研究所关注的领域和目标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65.
京仁4号是从杏与扁桃远缘杂交后代中选出的仁用杏新品种,母本为仁用杏品种龙王帽,父本为从意大利引进的扁桃品种意大利4号。果实7月中旬成熟,卵圆形,有果顶尖;成熟时果皮黄色,向阳面具片状红色,着色面积中等;果核卵圆形,核壳粗糙,单核平均纵横侧径分别为3.77、2.58和1.49 cm,平均鲜质量4.15 g;核仁饱满,味甜,双仁多,单仁平均纵横侧径分别为2.47、1.61和0.84 cm,平均鲜质量为1.15 g、干质量为0.93 g,离核;出仁率29.98%;杏仁脂肪含量(w,后同)为435.96 g·kg-1,蛋白质含量为288.28 g·kg-1,钙含量为1.11 g·kg-1,铁含量为23.01 mg·kg-1。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66.
 为了有效的利用SSR-PCR对仁用杏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早期鉴定,采用正交设计,对仁用杏杂交苗SSR-PCR反应的5因素4水平进行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建立了仁用杏杂交苗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0μl反应体系中,1×buffer、2.0 mM/L Mg2+、0.25 mM/L dNTPs、0.25μM/L Primer、60ng/20μl模板DNA和0.05 U/μl Taq酶。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不同水分对桃果实细胞内糖酸分布的影响,以成熟白凤桃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土壤水分水平( W1:田间持水量的60%~70%,W2:田间持水量的75%~85%)对果肉细胞内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和有机酸(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和莽草酸)在液泡、细胞质与细胞间隙中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W1处理桃果实液泡、细胞质和细胞间隙中可溶性糖分别为39.47,16.73,13.03 mg/g,有机酸分别为4.38,3.15,0.69 mg/g,而在W2处理中可溶性糖分别为35.63,16.11,13.33 mg/g,有机酸分别为4.00,3.27,0.65 mg/g,表明增加水分供应可降低液泡中可溶性糖与有机酸含量。各种糖、酸组分透过细胞膜的渗透速率均高于液泡膜,随着土壤水分含量升高果实中糖、酸通过细胞膜与液泡膜的渗透速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68.
‘改良白凤’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及代谢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蜜桃品种‘改良白凤’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各糖组分(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含量及相关代谢酶(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及山梨醇氧化酶(SOX))的活性,并对糖分与相关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糖与果糖在盛花后30 d含量最高,蔗糖在盛花后110 d含量最高,且为果实中糖的主要积累形式;SS合成方向酶(SS–SD)活性随果实发育不断增加,在果实成熟时活性达到最高,为19.0μmol/(h·g);SS分解方向酶(SS–CD)活性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最高,之后迅速下降,在末期活性有所增强;AI和NI在果实发育初期活性最强,之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蔗糖与SS–SD呈显著正相关,与AI和NI呈显著负相关,与SPS不相关;葡萄糖、果糖与AI、NI、SOX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结果:在‘改良白凤’水蜜桃发育过程中,SS–SD是调控蔗糖积累的关键酶,而SPS并不是调控蔗糖代谢的关键酶,AI、NI和SOX在葡萄糖和果糖积累过程中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
枣树离体培养和脱除枣疯病原MLO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李云  王宇  田砚亭  孙浩元 《果树学报》2001,18(2):115-119
综述了枣树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现状及脱除枣疯病原MLO的研究进展 ,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 ,对已取得的经验和影响枣树离体培养的因素作了总结 ,指出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0.
综合利用灰色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台湾青枣原产地和拟引进地区的温度、湿度、降水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根据取得的结果绘制了台湾青枣引种气候适宜区域图。对于划分出的不同区域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