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杏果实发育过程中NBS基因家族的表达规律,为果实抗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NBS基因家族鉴定与转录组分析.[结果]在串枝红杏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55个NBS抗病基因,主要分为CNL型(126个)和NL型(29个),45%的基因主要分布在1号与2号染色体上,顺式作用元件较多且大多属...  相似文献   
12.
京绯红(Prunus armeniaca L.)杏由晚熟品种串枝红和极早熟品种骆驼黄通过人工杂交育成。果实圆形,果顶凹,缝合线深度中等,两侧果肉较对称;平均单果质量74.5 g,最大单果质量92.6 g。果皮底色橙黄,着中等面积片状红色;果肉橙黄色,汁液、纤维含量中等,果实硬度中等偏硬,味酸甜,略有香气;半离核,苦仁。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5%,果糖含量0.804%、葡萄糖含量1.50%、蔗糖含量6.14%、苹果酸含量0.795%、柠檬酸含量0.756%。在北京地区,4月上中旬盛花期,花期5~7 d。4月中下旬展叶,11月中下旬落叶,年生育期约210 d。成熟期介于双亲之间,北京地区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实发育期约90 d,大约比串枝红提前1周、晚于骆驼黄3周,可持续采摘2周左右。果实较硬、耐贮运、供应期长。丰产稳产,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北京地区及具有相似气候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发挥中国杏新品种DUS测试指南的指导作用,在测试指南研制过程中,通过调查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以及衍生性状果实纵径/横径、果实侧径/横径、叶片长度/宽度、叶片长/叶柄长的变异及分布情况,确定了这些性状的分级取值区间,探讨了分级标准。为进一步制定杏DUS测试指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海拉尔市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小杆线虫(Rhabditis(Oscheius)sp.)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方法]以大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和黄粉甲(Tenebrio molitor)老熟幼虫为寄主,测定小杆线虫的侵染力;以水浴方法测定小杆线虫的耐热能力.[结果]小杆线虫在10、20和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低;但在80、160、320和64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较高,侵染大蜡螟96 h、侵染黄粉甲120 h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在80 IJs/虫的剂量下侵染力最高,侵染120 h,寄主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在所测试的较高剂量下,小杆线虫对黄粉虫的侵染效果低于对大蜡螟的侵染效果.侵染大蜡螟达到90%以上校正死亡率的侵染效果需96 h,而侵染黄粉虫达到同样的效果则需120 h,浓度1 000~5 000 IJ/ml的小杆线虫在36℃条件下水浴2 d,有25%左右的个体存活,水浴6 d,仍有3%~9%的个体存活,至第9天,线虫个体全部死亡;在38℃下水浴6 h,40℃下水浴2 h,线虫个体全部死亡.[结论]小杆线虫具有较强的侵染力和耐热能力,具有开发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5.
16.
杏SS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杏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体系验证.优化后的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 μL,1×buffer、2.0 mM/L Mg2+、0.25 mM/L dNTP、0.20 μM/L Primer、60 ng/20μL模板DNA和0.05 U/μL Taq酶.利用32个杏品种验证此反应体系,6%的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在184~267 bp之间,不同品种间DNA谱带具有多态性, 且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群杏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高光效资源为优异种质挖掘和育种服务。【方法】利用LI-6400XT对4个生态群共103个杏品种的Pn、Gs、Ci和Tr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杏种质资源的Pn、Gs、Ci和Tr均呈正态分布,其遗传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主要受Gs、Tr影响。东北亚生态群Pn的变化为7.81~15.75μmol?m-2·s-1,其平均Pn高于其他生态群。不同生态群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北生态群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最大,变幅为4.45。东北亚生态群Pn与Gs、Tr的相关性一般高于其他3个生态群,在各生态群中Pn与Gs、Tr的相关系数较高,与Ci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Pn、Gs、Ci和Tr的遗传差异主要受品种影响;东北亚生态群平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利用潜力较大;筛选出5份高光效材料为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8.
综合利用灰色聚类和灰色关联分析两种研究方法,对台湾青枣原产地和拟引进地区的温度、湿度、降水等环境因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根据取得的结果绘制了台湾青枣引种气候适宜区域图。对于划分出的不同区域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92年以中熟品种‘大偏头’为母本,极早熟品种‘红荷包’为父本进行杂交,当年冬季杂交种子经层积沙藏处理,翌年春季播种育苗,1994年定植共获得杂种树130株。2000年通过对杂种实生树的果实性状进行鉴定比较,代号YQ-2-5被初选为优株。经过连续3年的鉴定和综合评价,该优株表现出坐果率高,丰产,果实风味酸甜适口,抗日灼等特  相似文献   
20.
毛叶枣播种及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叶枣砧木的播种育苗试验表明:种壳对种子吸水有一定障碍,破碎种壳使毛叶枣提前20d左右发芽,赤霉素对毛叶枣种子的发芽作用不显著。通过采用不同浓度ABT生根粉处理,毛叶枣扦插繁殖的最高生根率和成活率达到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