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3篇
  31篇
综合类   75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热激处理金冠苹果果实内部温度动态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自制的多点温度瞬时响应探针动态测定在40℃的热空气中进行热激处理的金冠苹果果实内部的实际温度分布,同时,又从热物理学角度综合分析了金冠苹果在热激处理过程中果实内部的热量传递状况,为此建立了非稳态传热模型,并利用数值方法模拟计算了苹果果实内部各点瞬时的温度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有着良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并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对采后果实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Li-cor仪器太阳辐射测量单位定量变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研究的角度不同,辐射研究结果有能量、亮度、量子数等方面的量纲,实践中不同单位之间换算很有必要。该文研究了太阳辐射测定中几个单位的定量变换方法,得出了相应的变换系数;并实测了植物冠层上和冠层内太阳辐射,并对单位变换系数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在冠层上,单位变换差异晴天仅为7%,阴天为2%,处在仪器测定辐射的相对误差范围内;在植物冠层内,线状辐射仪和辐照度仪同时采样,以线状辐射仪测得结果为基准,相同时刻辐照度仪测得结果经换算成辐射量子流密度单位后,与线状辐射仪对比差异全天平均达25%,远大于冠层上;光斑作用使LI-200辐照度仪在群体内测光产生较大误差。除中午辐射最大值,光斑最多时段以外,线状传感器能消除光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用LI-2000冠层分析仪确定作物群体外活动面高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研究定量确定作物群体外活动面的方法。使用美国产LI-2000型冠层分析仪,实测高秆作物(玉米为代表)和矮秆作物(小麦为代表)的群体,从冠层顶向群体内部逐层累积叶面积系数(LAI),并分析其变化趋势。分别使用雷蒙德皮尔模型和龚珀兹模型模拟其变化。两种模型模拟LAI值与实测LAI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95。方差分析表明,矮秆的小麦冠层,雷蒙德皮尔模型模拟优于龚珀兹模型模拟结果。高秆的玉米冠层,龚珀兹模型模拟相关系数达0.994,相关极为显著。小麦的活动面高度,与小麦2/3株高差异较大。平展型玉米冠层和直立型玉米冠层活动面高度,与其2/3株高相差仅11~17 cm。用2/3株高来估计活动面高度较为合理,而对小麦冠层来讲则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44.
番茄无土育苗基质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锯末为主的复配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腐熟锯末为主育番茄苗时,不出现幼苗黄化和出苗不齐现象,幼苗前期(28d以前)生长缓慢,生长速度远低于对照;从28d开始,锯末复合基质中幼苗生长速度开始加快,以V(锯末):V(蛭石):V(煤灰)=6:2:2时表现最优,42d时番茄幼苗与对照已无差异。因此,培育42d左右的番茄幼苗时,腐熟锯末可替代草炭作为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45.
冬季日光温室北墙内表面热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摸清日光温室墙体内表面上辐射、对流传热分量和向墙体内部的传导热分量的日变化情况,以及墙体内部传导传热热流状况,以指导温室生产有针对性的采取保温措施,采用墙体内及表面空气多点多日连续温度监测,用传热学中平板表面对流换热和物体内部热传导传热计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日光温室北墙表面热量收支和墙体热量流动状况。结果表明,墙体内40-50cm深度存在日温不变层;40cm热流仅4W.m-2左右。传热学计算表明北墙内表面自然对流为湍流状态,对流传热系数在1.69~4.43W.m-2.K-1。墙体内表面晴天白天最大对流换热量为26.5W.m-2,而墙面接受最大辐射热交换69.8W.m-2;墙内表面向墙内传导传热量最高达83.6W.m-2;随深度增加,热流降低,位相滞后。阴天时热流量迅速减小。结论:在郑州冬季天气条件下,60cm厚墙体已接近合理水平,再增加厚度增强保温效果的潜力不大;北墙表面空气与墙体间传热为湍流状态,而非平流状态;白天北墙表面以辐射换热量为主,是对流换热量的2.6倍。  相似文献   
46.
采用同步测量法测定了不同品种果蔬的导热系数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由水含量、含水量、密度、硬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果蔬,与其导热系数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由水含量和密度,而和果蔬的硬度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7.
日光温室南墙内置泡沫板的保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日光温室越冬栽培时土壤耕层温度,在温室南墙内侧分段填埋20cm(T1)、30cm(T2)、40cm(T3)3种不同高度泡沫板,以不填埋泡沫板为对照(CK)。连续30d观测并记录温室内离南墙30cm处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值,从而对不同高度泡沫板的保温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室南墙内侧填埋泡沫板有利于增加室内土壤耕层温度,且土壤耕层温度与填埋泡沫板高度呈正相关。在试验范围内以填埋40cm深度泡沫板效果最佳,与CK相比,南侧边际耕层温度可增加1~2℃。填埋泡沫板在晴天不影响土壤蓄热,而雪天、阴天土壤温度也可保持在8℃以上,避免了冻害的发生,在不影响作物(番茄)正常生长的条件下还可有效提高根系活力。研究结果可为减少气象灾害对温室生产的影响以及指导日光温室越冬茬作物生产提供依据,在越冬茬作物栽培中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8.
大蒜原产于亚洲西部高原,在我国已有两千余年的栽培历史。它是深受群众欢迎的香辛类蔬菜,因此分布极广,遍布城乡各地。 从生理角度来看,光合作用是高产的基础,而合理的群体结构是影响光合性能的前提。大蒜叶片直立或斜立,有利于阳光照射到叶层的基部,根据这一形态特征,结合各器官间的生长相互关系,确定不同品种的合理群体结构,能有效地利用空间(光能)和地力(肥水),使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地上部各器官都能得到健全而协调的发展,使群体合理的叶面积系数较早的出现并维持较长时间。使产品形成盛期各叶层能有较好的光照条件,维持较强的光…  相似文献   
49.
以黄瓜品种"津联1号"为试材,腐熟和未腐熟2种菇渣为主要育苗基质,研究了5种不同颗粒粒径菇渣的理化性质以及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菇渣作为设施育苗基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腐熟和未腐熟2种菇渣的容重、持水孔隙度、pH值、EC值与颗粒粒径呈负相关;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与颗粒粒径呈正相关。黄瓜幼苗的栽培试验表明,粒径在≤3mm和≤5mm,总孔隙度在80%左右,通气孔隙度在20%以上的腐熟菇渣最适宜黄瓜幼苗生长,其它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50.
不同贮藏温度对番茄穴盘秧苗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秧苗置于12℃、8℃和5℃无光条件下进行贮藏,贮藏5,10,5d后测定秧苗的形态和生理指标以确定秧苗适宜贮藏温度和贮期。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下降,差异显著;秧苗的鲜重、干重、G值和定植后成活率有不同程度下降;秧苗在8℃和12℃下可贮15d,5℃下可贮5d,秧苗适宜贮藏温度范围:8~12℃;贮藏15d后8℃下秧苗品质优于其他温度,可作为该番茄秧苗的最佳贮藏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