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8篇
  5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51.
本文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在茶叶产业助力广东山区精准扶贫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该项目成果有效地应对了广东山区产业精准扶贫所遇到的环境气候、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等问题,为广东茶叶产业扶贫提供了一套可复制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扶贫模式.  相似文献   
52.
为了促进寒区沼气生产,通过在低温条件下对产甲烷菌群的传代富集,以及沼气促进剂的投放,研究提高低温沼气发酵的效果。结果表明:第一代累计产气量100.0 mL,甲烷含量为45%左右,第五代为338.3mL,第六代则达到了367.7mL,甲烷含量也增至65%以上;在第五代中筛选出的高效产甲烷菌群中投入促进剂,累计产气量可达到428.0mL,增加产气率达40%以上,甚至超过了第六代产气效果16.4%。可见,随着代数的增加,菌群数量、产气量均相对增加,启动时间逐渐缩短;而沼气促进剂也能够增加甲烷发酵的效率,从而大幅提高产气量。  相似文献   
53.
针对上海奉贤碧海金沙封闭养殖海域的水质状况及浮游植物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并据此分析养殖期间的水质污染状况和潜在风险。调查时间为2016年4月、7月、10月及2017年1月。水质调查表明:4月、7月、10月,调查海域DIP、DIN和COD浓度保持较高水平,其中,DIP、DIN浓度在4月最高,而COD浓度最高值出现在7月。而养殖结束后,即10月到次年1月,水质状况明显改善。浮游植物共发现7门42种,其中秋季、夏季居多。浮游植物四季演替明显,春季优势度最高为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夏季则为绿藻门的小球藻(Chlorella),秋季蓝藻门的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为主要优势种,冬季则为蓝藻门的颤藻(Oscillatoria),其中小球藻四季均为优势种。浮游植物丰度较高集中在秋季、夏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分别在0.709~2.088和0.440 4~0.870 7。分析表明: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且水质污染较重,影响浮游植物丰度的环境因子为营养盐浓度和温度,卷曲鱼腥藻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分别在夏季和夏、秋季优势度较高,具有潜在造成赤潮的风险,需控制养殖容量,结合生态修复,优化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54.
以柑普茶的发展现状为背景,通过对柑普茶的分类总结,探究柑普茶的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总结出适用于柑普茶的加工工艺,以期为柑普茶的产业化、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微囊藻水华在低盐度封闭海域也时常发生。为探讨低盐度封闭海域中的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对盐水枝角类动物生殖、抗氧化酶的重要影响,在室内条件下培养耐盐为8的有毒铜绿微囊藻,分别开展不同藻密度的有毒铜绿微囊藻[4个有毒铜绿微囊藻处理组、1个对照组(小球藻)、1个禁食组]、不同组合的混合饵料(设置4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藻密度为1×105个/mL)对蒙古裸腹溞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不同食物条件对蒙古裸腹溞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同的藻密度条件下,随着有毒铜绿微囊藻藻密度增大,蒙古裸腹溞寿命显著减短,并且在有毒铜绿微囊藻处理组中均无繁殖现象;在混合饵料(小球藻+有毒铜绿微囊藻)条件下,有毒铜绿微囊藻占比越大,蒙古裸腹溞的净生殖率越低,世代时间越短;在96 h的酶活性测试中,与小球藻组相比,暴露在有毒铜绿微囊藻条件下的蒙古裸腹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时间显著下降。研究表明,有毒铜绿微囊藻显著抑制蒙古裸腹溞的种群生长。在2种食物条件下,添加小球藻可以缓解铜绿微囊藻对蒙古裸腹溞的毒害作用,同时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也显著影...  相似文献   
56.
滑坡不同部位形态变化过程存在差异性,分析滑坡形态演化过程对其形成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黑方台硅化厂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获取了多期次、高精度点云数据,建立了多期点云差分模型,分析了该滑坡地表形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同一滑坡多次滑动后形成的平面形态具有相似性,裂缝发育状态对滑坡形成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7.
我国南黄海海域漂浮铜藻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南黄海海域漂浮马尾藻属(Sargassum)的种类,以2013年5月采自南黄海海域漂浮马尾藻属藻类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其ITS2序列,并用Clustal X和Mega 4.0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和N-J系统发育树的构建。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域漂浮的马尾藻属藻类为铜藻(Sargassum horneri),其ITS2序列大小为700 bp左右。  相似文献   
58.
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东海浙江枸杞岛蜈蚣藻属的种类进行初步研究,确定该属在东海枸杞岛分布有7种,分别是Grateloupia filicina(蜈蚣藻)、Grateloupia catenata(链状蜈蚣藻)、Grateloupia ramossissima(繁枝蜈蚣藻)、Grateloupia imbricate(复瓦蜈蚣藻)、Grateloupia lanceolata(披针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带形蜈蚣藻)和Grateloupia asiatica(亚洲蜈蚣藻)。通过对采集到的海藻样品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和分枝等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的观察,并与分子鉴定的结果比对,发现蜈蚣藻、链状蜈蚣藻、繁枝蜈蚣藻、复瓦蜈蚣藻、带形蜈蚣藻、亚洲蜈蚣藻等种类样品的形态学鉴定结果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而披针形蜈蚣藻样品中GQ-6和GQ-8形态差异较大,但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表明二者均为披针形蜈蚣藻。  相似文献   
59.
以粉煤灰为载体的水稻苗床调酸营养壮秧剂可提高秧苗素质,使水稻苗茎粗增加0.16mm,根长增加0.5cm,地上、地下部干重增长率分别为90.91%和19.67%。在不同土壤上使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60.
白色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的假丝酵母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在鸽的养殖中是普遍存在,但近年来在蛋鸡养殖中也较为常见,不经治疗易出现所谓的久治不愈的腹泻或久治不愈的呼吸道病,也常被误诊为支原体病、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导致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下降,给养殖企业造成很严重的间接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