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7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7篇
  13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37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猪多杀性巴氏杆菌(Pm)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以Pm的PlpB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m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经反应条件优化,确定反应条件为63℃,20 min.检测结果显示,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为25 cfu/mL;与大肠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菌无任何交叉反应.采用建立的LAMP方法与常规PCR方法对临床54份分离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31份为阳性,23份为阴性,二者符合率为100%.该方法的建立为Pm在临床上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2.
选取体细胞数6.0×10^5-1.2×10^6范围内的奶牛30头,随机分成3组,即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10头。对照组肌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实验1组注射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1号,实验2组注射多联菌苗2号,注射量均为1mL,每隔6d注射一次,共给药5次。首次注射前及注射后第7、14、21、28d采取乳样,进行体细胞计数。实验28d后对照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大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说明隐性乳房炎不经治疗,有很大的可能性恶化;实验1组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远远小于实验前的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多联菌苗1号和2号治疗奶牛乳房炎疗效明显;实验1组和实验2组奶牛体细胞平均数差异显著,多联菌苗2号的效果好于1号。  相似文献   
73.
从广西南宁某猪场分离1株病毒(GX-3/98),通过RT-PCR扩增出猪瘟病毒约250 bp的E2基因主要抗原编码区,与猪瘟石门系强毒株及兔化弱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6%和81.1%,属于基因Ⅱ群,subgroup 2.1亚型。该毒株经本动物传3代,均不表现典型的猪瘟临床症状。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后,以此分离病毒攻毒,进行免疫保护相关试验,结果免疫组100%(2/2)获得保护,且在攻毒前、后扁桃体HCFA检测均为阴性。对照组(非免疫猪)攻毒后50%(1/2)死亡,另1头猪耐过。扁桃体HCFA检测,于攻毒后1周开始出现阳性结果,且一直持续到猪死亡的第79天。本试验结果初步表明,我国现行使用的猪瘟兔化弱毒苗对目前猪瘟病毒流行毒株仍具有良好的保护力。GX-3/98流行株为1株毒力较低的猪瘟病毒,能够长时间散毒。  相似文献   
74.
为评价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对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的防治效果,构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小鼠模型,确定使试验小鼠100%发病的最小剂量。采用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免疫雌性小鼠,共免疫2次,首末免疫间隔14d,首免后第7天免疫组雌鼠与雄鼠合笼,分娩后第10天对免疫组雌鼠进行攻菌试验,24h后观察雌鼠体征和乳区外观变化,进行乳腺内细菌计数,测定发病率。结果表明,奶牛乳房炎多联菌苗免疫后可使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乳腺炎发病率降低83.3%。  相似文献   
75.
76.
以粗硫酸盐松节油为原料,采用PS(一种有机酸代号)为催化剂,在催化剂质量用量为原料的20%,水与原料摩尔比为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8h的条件下,合成矿物浮选起泡剂。起泡剂总一元醇含量为32.42%,总有效成分含量为55.56%,产品各项质量指标和浮选性能明显优于市售工业品。  相似文献   
77.
对两种草坪草和六种牧草种子生活力四唑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子适宜的预处理方法,四唑溶液浓度和染色时间,结果表明:除春箭舌豌豆种子外,其余种子在染色前均需浸渍或缓慢预湿及横切或纵切,针刺等预处理:在30℃下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假俭草、碱茅和籽粒苋种子用0.1%浓度,染色14h,染色14h,狗牙根和串叶松香草种子用0.5%浓度,染色22h,春箭舌豌和湖南稷子种子用0.5%浓度,分别染色14或6h  相似文献   
78.
新型工程木材─空心结构刨花板沈隽,徐兰英(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产工业研究所)程源庆,孙建华(黑龙江省五常市林业局)(黑龙江省尚志市国营林场公司老街基林场)1工程木材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大,木材综合利用已成为林产工业发展的主要方...  相似文献   
79.
为掌握不同来源的19株蜜环菌的(Armillaria spp.)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对蜜环菌的rDNA-ITS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并对菌索分枝数、生物量和总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株蜜环菌中,12株为蜜环菌狭义种(A.mellea),2株为芥黄蜜环菌(A.sinapina),1株为头柄蜜环菌(A.cepistipes),1株为高卢蜜环菌(A.gallica),1株为奥氏蜜环菌(A.ostoyae);19株蜜环菌只有15株在PDA培养基上能形成菌索,其中,菌株MC1、MC8、MC4、MC7和MA2的菌索分枝较多,菌株MA2、MB1和MC7的生物量较大,菌株MC5的总萜含量最高。因此,19株蜜环菌通过rDNA-ITS序列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菌索的生长特征,MA2和MC7是较优良的菌株,而菌株MC5是提取总萜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介绍了通过对一例羔羊大肠杆菌病的发病情况、诊断、治疗和防控体会,提出加强饲养管理和采用强力霉素、黄连素等抗生素防治羔羊大肠杆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