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8篇
  39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该文以北京林业大学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为例,介绍了高等林业院校农业资源利用学科的历史渊源、专业发展现状、专业特色、专业优势以及学术梯队,总结了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并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该学科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2.
1.适时打顶留叶,培育筒形株型:单株留叶数18~22片。顶叶开片长50~55cm,宽20~25cm。要求:一是在烟株50%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期视烟株长势适时打顶,打顶时花蕾和花叶一并打掉。打顶的频度倾向于一次性打顶,部分烟株二次打顶,调整顶叶开片和整齐度;  相似文献   
53.
用快速称重法测定了宁夏盐池沙地旱生灌木园内中间锦鸡儿和油蒿在生长季的蒸腾速率,同时测定了同时期环境因子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形式,油蒿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则呈双峰曲线形式.中间锦鸡儿和油蒿有着适应干旱生境的水分生理特征,但避旱的具体方式不同,中间锦鸡儿属于低蒸腾植物,油蒿属于高蒸腾植物.随着温度的增加,两种植物的蒸腾速率都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含水量的不同影响油蒿蒸腾速率的高低,而中间锦鸡儿则相对保持自身稳定的蒸腾规律.  相似文献   
54.
论述了河南省高职院校食品加工类专业群建设与食品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产业链发展的高职院校食品加工类专业群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55.
生态垫对造林地土壤水分及养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在树苗基部覆盖生态垫与未覆盖生态垫的土壤进行比较,研究生态垫对北京市通州区造林地土壤水分、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铺设生态垫后,在0~20cm、20~40cm土层全年土壤含水量分别平均提高了25.3%、15.1%。一年四个季节中,0~20cm层土壤水分含量为28.1%(冬季)>25.1%(夏季)>13.9%(春季)>12.1%(秋季),20~40cm层土壤含水量为32.1%(冬季)>30.5%(夏季)>19.9%(秋季)>17.6%(春季)。尤其在冬季和春季,生态垫对土壤水分含量影响显著;(2)铺设生态垫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增加的趋势,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有减少趋势,但差异不显著。生态垫对土壤速效钾含量影响显著,在四个季节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56.
生物炭基肥料在培肥土壤和农作物增产提质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以露地大白菜为供试作物,通过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尿素(U)、尿素+生物炭(BU)、尿素+生物炭+碱木质素(JMZS-BU)和尿素+生物炭+海藻酸(HZS-BU)5个处理,考察不同掺混型生物炭基氮肥基施对大白菜产量、品质、养分吸收及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肥增加了大白菜产量和氮钾吸收,增加了大白菜硝酸盐含量;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3个炭基尿素处理大白菜产量增加12.2%~27.9%,产量由大到小顺序为HZS-BU>JMZS-BU>BU;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减少12.5%~24.9%,维生素C含量增加7.6%~30.9%,碱木质素掺混型炭基尿素处理降低大白菜硝酸盐含量和增加大白菜维生素C含量的幅度更大。与普通尿素相比,炭基尿素处理增加了大白菜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2种掺混型炭基尿素尤其海藻酸掺混型炭基尿素处理的增幅更大。与普通尿素对比,炭基尿素处理增加了土壤EC值、pH、有机质、全氮、矿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增加了土壤养分持留时间,碱木质素掺混型炭基尿素的增幅更大,这有助于降低后茬种植对无机养分投入的需求。相关分析表明,炭基尿素处理提升大白菜产量与其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EC含量密切相关,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提升的影响效应更大。综合考虑大白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培肥效应,推荐碱木质素炭基尿素为露地大白菜生产的优选基肥。  相似文献   
57.
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从水势和水量两个角度,在正常水分状况下,对泡桐叶片的水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桐序列叶片绝对含水量(Wd)呈抛物线变化,即嫩叶>老叶>成熟叶,叶片间相对含水量(Wr)无差别.在叶片的吸水过程中,成熟叶和老叶具有明显的稳定期,嫩叶却不明显,吸水速率为成熟叶>老叶>嫩叶.从开始浸泡至拐点的时间嫩叶为3h54min,成熟叶3h42min,老叶3h48min.在失水过程中,老叶和成熟叶之间无差别,嫩叶的失水速度却明显快于成熟叶和老叶,但到达拐点的时间最短为成熟叶(3h24min),嫩叶和老叶无差别(3h34min,3h33min).泡桐序列叶片水势变化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在成熟的功能叶片处有明显的拐点,其后叶水势较为稳定.泡桐成熟叶片的水势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别在9:00左右和14:00左右达到最低值,日变幅约0.8MPa.叶水势与绝对含水量和相对含水量均呈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Rd=0.95,Rr=0.96).在水分亏缺情况下,水势指标比含水量指标更敏感,更易于准确反映叶片水分亏缺状况.  相似文献   
58.
毛乌素沙地土壤的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盐池沙地土壤的持水特性,采用张力计和压力膜法测定了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并用y=ax-b(y为土壤容积含水量,x为土壤吸力)模型进行了拟合,效果较好.进一步研究了土壤的供水性和各类有效水含量.结果表明,持水性、供水性和有效水含量由表层到下层是逐渐降低的.  相似文献   
59.
采用箱法对栗钙土、灰钙土、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4种有代表性的干旱土壤表面CO2通量进行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粗骨土和山地灰褐土)的通量显著大于草原土壤(栗钙土和灰钙土)。干旱区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平均值为230.05μmol/(m2·h),变化范围为-147.27~2319.55μmol/(m2·h)。不同土壤类型之间存在差异,粗骨土(351.82μmol/(m2·h))>山地灰褐土(347.33μmol/(m2·h))>栗钙土(193.36μmol/(m2·h))>灰钙土(162.37μmol/(m2·h))。土壤表面CO2通量存在季节变化,趋势呈"S"形。9月份最高(516.79μmol/(m2·h)),以土壤向大气释放为主;1月份最低(-7.09μmol/(m2·h)),以大气进入土壤为主;具有春夏秋冬交替规律,与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土壤表面CO2通量稍有后滞。全天候土壤表面CO2通量呈"山峰"形变化,04:00最小(154.13μmol/(m2·h)),12:00最大(349.65μmol/(m2·h)),具有昼夜交替规律,比气候日变化稍有滞后。影响土壤表面CO2通量的环境因子有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cm、10~20cm和20~30cm)、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和20~30cm);其中,地表空气温度、土壤温度(0~10cm、10~20cm和20~30cm)和土壤含水量(0~10cm)分别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正相关关系,而10~20cm和20~30cm深度的土壤含水量与土壤表面CO2通量呈负相关关系,地表空气相对湿度与土壤表面CO2通量的关系不显著。大气与土壤之间的CO2存在双向转移机制,CO2不仅从土壤向大气转移,而且也从大气向土壤转移,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差异性分布,导致温带和寒带地区的土壤具有平衡大气CO2浓度的功能,是温带、寒带地区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60.
为研究北京西山地区古土壤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的发生分类,用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的方法,分析了两个受古红色粘土影响的土壤之粘土矿物种类和表面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粘土矿物种类主要为伊利石、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以及绿泥石和高岭石等.剖面上下层之间的粘粒全量组成和性质分异不明显,硅铝率为1.6~1.9, 和我国南方的红壤相似.土壤发育受红色粘土类成土母质影响较大,而受现代成土因素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