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18篇
  39篇
综合类   10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隔盐层对滨海地区盐分动态及国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津市大港区的盐渍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分别在栽植穴底部和侧壁铺设10 cm厚的陶粒、蛭石和沸石作为隔盐层,研究种植国槐后不同隔盐措施对中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通过每月定期测定土壤盐分质量含量及国槐的生长指标,分析不同隔盐措施的降盐效果及对国槐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隔盐措施的表层土壤盐分质量含量受当地气候条件的影响发生积盐和脱盐的周期性变化,在此期间出现2次显著的聚盐高峰期,分别是春末和夏末;3种隔盐材料都能够降低该地区土壤中的主要盐离子和全盐量,其中以沸石作为隔盐层处理的降盐效果最佳;不同隔盐措施都能够改善国槐生长环境,其中以沸石作为隔盐材料最有利于改善国槐生长环境,可最大程度地促进国槐生长.  相似文献   
192.
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施肥与营养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述了我国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养分需求规律与营养诊断以及施肥效应等现状,建议在我国加强三倍体毛白杨养分需求规律的研究,建立三倍体毛白杨营养诊断标准体系,加强对三倍体毛白杨人工林地肥料-水-生物量、林木-凋落物-土壤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重视其人工林的长期生态功效,保持林地的可持续利用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核桃幼苗在缺磷胁迫下的适应性及其机理。【方法】以核桃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缺磷(对照,CK)、中度缺磷(MP)和重度缺磷(SP)3个处理进行盆栽试验,测定核桃幼苗长势和生理指标,分析缺磷胁迫对核桃幼苗生长和生理活动的影响。【结果】(1)在缺磷胁迫下,核桃幼苗地上部分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均显著低于CK,而根系活力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却高于CK,且总体上随着缺磷程度的加重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更明显;(2)在缺磷胁迫下,核桃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显著低于CK,且随缺磷程度加深降低越明显。另外,各处理Pn在处理中后期出现上升现象,Gs和Tr在60 d后显著下降;(3)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处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总体均以CK最高,其次为MP处理,SP处理最低。但缺磷处理中后期能提高核桃幼苗SOD和POD活性以及...  相似文献   
194.
为了研究山东省不同植被类型森林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选取山东省黑松林、柏木林、针阔混交林3种植被类型下的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土层(0-20cm、20-40cm)的土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易氧化有机碳(EO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0-40cm土层黑松林、柏木林和针阔混交林的SOC含量变化依次为4.35-15.04 g·kg-1、5.72-34.87 g·kg-1和3.71-10.72 g·kg-1,各土层中柏木林的SOC含量最高;(2)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存在一定差异,SOC和POC含量表现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黑松林,DOC含量在上、下土层间表现为柏木林>针阔混交林>黑松林,EOC含量表现为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黑松林;(3)除黑松林的DOC和EOC外,其余各植被类型的SOC、EOC、EOC、POC含量均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4)SOC与POC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余各碳组分之间关系不显著,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碳组分受土壤理化因子影响较大,全氮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极显著(P<0.01),速效钾、全钾和pH对土壤碳组分的影响显著(P<0.05)。黑松林、柏木林、针阔混交林土壤的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之间存在差异性,总体上柏木林的有机碳含量最高,说明SOC及其组分受到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5.
农林废弃物环保型基质再利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我国农林废弃物日益增多的现状,从生态资源角度出发,在阐述农林废弃物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着重介绍通过适当的人工干预,促进农林废弃物生态利用的途径,改变以往作为固体废弃物予以清除的做法;同时对制定农林废弃物产品的质量标准及其生物降解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中农林废弃物再生产与应用的现实紧迫性和广阔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6.
荒漠草原土壤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对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机质及其δ13 C值垂直分布特征、表土δ13C值与建群种-短花针茅δ13 C值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并测定土壤部分理化性质。结果显示:表土有机质含量变化范围为4.17~20.45g/kg;随深度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呈指数降低,其变化范围为17.98~1.39g/kg,而δ13C值则随剖面深度增加而明显富集,到75cm深度时δ13C值又迅速降低,变化范围为-26.38‰~-13.72‰,变幅>3‰,说明该地区气候和植被状况可能发生过剧烈变化;表土和植物δ13C值分馏程度较其它地区偏大,二者呈极显著相关(r=0.555,P<0.01),进一步说明地上植被状况是影响土壤有机质δ13 C值垂直分布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7.
薛岩  孙向阳  杨平 《北京农业》2007,(21):36-43
本论文主要研究台湾青枣施肥试验,旨在通过多种方法的肥料营养配比实验,并经过长时间的精心观察、调整,实验分析对比,找出最合理的营养配比,即青枣茁壮成长和速生丰产必需元素的最佳配比结构。可指导种植地青枣的推广,使其成为地区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主栽品种。本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共有16种施肥处理,通过对台湾青枣叶片的氮、磷和钾营养元素的分析对比,得出台湾青枣6-9月期间,施用氮肥27.3g,磷肥5.89g,钾肥31.95g,可使植株中的含氮量变化显著;施用氮肥27.45g,磷肥2.95g,钾肥15.97g,可使植株中的含磷量和含钾量变化显著。并利用数理统计回归分析建立了针对台湾青枣的初步施肥模型。  相似文献   
198.
复合型有机改良剂对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改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竹酢液、腐植酸、赤砂糖3种物质为改良材料对园林废弃物堆肥基质进行改良试验,以改良后基质的pH值、EC值、种子发芽率、根长、发芽指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适宜固体栽培基质的最优改良剂.结果表明:添加竹酢液、腐植酸、赤砂糖混合改良剂的处理有效降低了基质pH值、EC值,改良效果随时间推移维持稳定;施加改良剂对于基质的种子发芽率、根长、发芽指数影响极显著(p<0.01),可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根长、发芽指数;基质pH值、EC值与种子发芽率、根长、发芽指数有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改良剂的效果主要呈现在调节pH值、EC值上;将改良后基质之间各指标进行比较,腐植酸7.0g+竹酢液0.5 mL+赤砂糖5.0g加水配制至1L的复合改良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9.
随着全国农村改革的深化、科技兴农战略的顺利实施,广大农村的农机化在迅猛发展,农垦农机如何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发挥在全国农机化工作中的试验、示范和带头作用;如何进一步推动农垦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每一个农垦农机工作者,在工作中所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0.
从商界的推销原则——爱达(AIDA)模式的角度出发,对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基于相关的分析,指出应用爱达(AIDA)模式进行授课的教师提升自身水平的努力方向与定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