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4篇
园艺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将包含载体p Ptcor∷8Ptcor8∷YFP的农杆菌EHA105转入到不抗寒的柠檬中,并对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培养基中的6-BA的浓度,卡那霉素(Kan)浓度以及除草剂(Basta)的浓度对柠檬的转化效率有明显影响;再生培养基配方为MT+0.5 mg/L 6-BA,添加75 mg/L kan或10 mg/L Basta时能够有效筛选到抗性芽,并获得了3株转基因柠檬植株,YFP阳性率为3.6%。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芸乐收在吉林市昌邑区水稻上的应用试验,主要介绍了从试验地点选择到试验条件安排,都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最后得出了结论与应用经验。现将具体试验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帽儿山次生林区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地形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帽儿山次生林区,按坡位、坡向差异对等设置20块样地,采集1 m剖面深度范围内不同发生层土样,研究了地形因子(坡位、坡向、坡度)对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本区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为8.89~31.31 kg/m2,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土壤有机碳的表聚特征十分明显,平均而言,A层集中了全剖面总有机碳的53.2%。坡位和坡向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分布:平均而言,下坡A层有机碳密度是上坡的1.95倍,其1 m剖面有机碳密度是上坡的1.67倍;阴坡A层有机碳密度是阳坡的1.38倍,其1 m剖面有机碳密度是阳坡的1.23倍。不过,在所调查的范围内坡度对上、下坡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均无显著影响。逐步回归显示,坡位是土壤有机碳数量分异的主控因子,可独立解释A层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的61.25%和1 m剖面有机碳空间变异的64.0%。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森林土壤碳储量准确估算和碳汇林立地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评价桃果实抗氧化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果实酚类物质组分含量评价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以12个红肉桃、7个白肉桃和4个黄肉桃品种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分析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红肉桃各品种具有较高的表儿茶素和总酚含量。在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将8个酚含量指标概括成4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通过隶属函数分析求得各综合指标的隶属函数值,结合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对各品种果肉抗氧化能力进行综合排序,发现红肉桃中的‘北京一线红’综合评价值最高,同时红肉类型排序靠前,多数白肉、黄肉类型排序靠后,与聚类分析结果较一致。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抗氧化能力与肉色密切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结合单体酚、总酚含量可综合评价不同肉色桃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对桃果实抗氧化能力的贡献排序依次为新绿原酸、总酚、表儿茶素、阿魏酸、绿原酸、芦丁、儿茶素、槲皮素。  相似文献   
15.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2020年,化肥利用率被列入“美丽中国”的指标。在保证粮食持续增产,农民不断增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稳步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藏粮于技” 国家战略的核心。本文分析了肥料利用率现状,进而提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科学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和促进绿色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