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92篇
林业   502篇
农学   313篇
基础科学   323篇
  276篇
综合类   2232篇
农作物   307篇
水产渔业   161篇
畜牧兽医   959篇
园艺   297篇
植物保护   173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75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30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81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类芦植被对AM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及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贵阳市花溪区麦坪废弃煤矿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在受酸性矿山废水(AMD)污染的土壤上经类芦植被恢复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自然恢复类芦植被后对AMD污染土壤的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改善作用,探讨类芦植被对AMD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效应及潜力。结果表明:AMD污染土壤呈养分极贫瘠、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极低的特征,污染土壤经自然恢复类芦植被后,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化学特性有显著改善,具体表现为:经类芦植被恢复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对照(无类芦植被恢复)的污染土壤分别平均增加了48.95%,133.71%,46.23%,23.10%,29.83%,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得到极显著(p0.01)提高,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生物量极显著(p0.01)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可作为评价AMD污染土壤修复前后质量改善状况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另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在类芦植被对AMD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土壤酶(脲酶)、土壤养分(全磷、全氮、有效磷、有效氮、有机质、速效钾)、土壤微生物(细菌)是主要控制因素。基于类芦植被能显著地提高AMD污染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使AMD污染土壤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并表现出对AMD污染土壤修复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类芦植被可作为AMD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和生态恢复的先锋物种或优势植物。  相似文献   
82.
开展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法》赋予水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是政府部门开展水土保持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水土保持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近20年来,随着各级水土保持监测机构逐步建立与人员、设施、设备配备,覆盖山西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初具规模。通过调查,分析了全省的水土保持监测现状,弄清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
水稻密穗型品种通过“扩库”使产量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育成和推广在近20a来浙江省晚粳稻品种改良及增产中起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密穗型品种的形态学特征及其生理生态特性,从群体小气候环境、物质的生产和分配、产量结构、稻曲病的发生及稻米品质和灌浆特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密穗型水稻的研究作了展望,认为应继续加大形态类型创新和育种基础材料的创新,开展不同类型品种源库关系的研究,以及不同类型品种品质差异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 以标杂A1、石杂2号为材料, 研究了超高产(3 500 kg hm-2以上)杂交棉冠层的叶面积配置、叶倾角和光分布等冠层特性的变化及与群体光合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 超高产条件下杂交棉叶面积指数高且持续期长, 群体叶面积配置与光分布较均匀, 花铃期冠层中部有较好的透光性, 吐絮期底部漏光损失较小, 整个冠层仍保持较高的光吸收率。超高产杂交棉不仅群体光合速率峰值高, 而且高值持续时间长, 生育后期非叶器官仍维持较高的光合能力, 特别是茎的光合贡献率为常规高产棉花的1.6~4.9倍, 这是杂交棉在生育后期能保证群体光合优势的一个重要原因。超高产杂交棉的棉铃干物质空间分布与叶分布、光分布和冠层光合分布的比例吻合程度较高, 保证了光能的有效利用, 促进同化物及时向棉铃转运, 有利于挖掘杂交棉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5.
氮肥形态及施用方式对菠菜生长和硝酸盐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氮肥形态及施用方式的盆栽试验研究表明,石灰性土壤上施用硝态氮肥茨菜生长量大,硝态氮累积量低;大量的铵态氮肥对菠菜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铵态氮肥可造成菠菜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滞后;硝态氮肥基施和适当推迟采收时间都能有效减少菠菜体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因此应以施用硝态氮肥为主,同时配合少量铵态氮肥,并结合重基施轻追肥、适当延长采收期,不权能够获得高,而且还能明显减少硝态氮累积量。  相似文献   
86.
阐述了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机安全生产是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是每一个农机工作者的使命。对如何做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展开了探讨,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87.
目前在湘鄂川黔边境的武陵山区,杂交稻作单季中稻栽培,发展迅速,对提高水稻产量和解决粮食问题起了重要作用。然而对育秧技术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技术改进较慢,秧田播种量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更有甚者,有些地方还在沿用常规中稻的老水秧田育秧,播种量较大,且不分茬口迟早播种量“一刀切”,栽插时秧龄也普遍偏短等。难以育出杂交中稻高产要求的多蘖壮秧。本试验的目的,是从探求个体与群体的矛盾着眼,设计不同的秧田播种量,重点考查秧苗分蘗的发生、停止和死亡的日期,个体器官的建成以及最大载苗量构成的各项指标,为培育适合杂交中稻高产的多蘖壮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8.
牵引耕地机组耕宽耕深不稳定的原因姚淑珍乌盟工业学校机引犁在耕作中耕宽耕深的不稳定性有以下几种原因.1挂接不正确牵引犁工作时如果在水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挂接不当,不但影响作业质量,出现重耕漏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机具的使用寿命.依据犁的挂接原理:耕作时,犁...  相似文献   
89.
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的SSR分子标记与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SSR技术,对小麦粘类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的1对近等基因系(NILs)和回交群体(BC1')进行分析,筛选与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行恢复基因定位,以进一步探讨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在18对位于1BS上的SSR引物中,有6对引物在近等基因系间扩增出了稳定的多态性差异;经分离群体验证表明,恢复基因与4对SSR引物的扩增位点Xwmc406、Xbarc8、Xwmc611和Xgwm273有连锁关系,遗传距离分别为2.7、2.8、21.4和26.2cM,这些标记可稳定应用于小麦粘类CMS育性恢复基因的辅助选择;研究还表明,小麦粘类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主要受1BS上的1对主效恢复基因及一些微效基因共同控制;本研究标记出的恢复基因应为Rfv1;上述4个标记与该主效恢复基因Rfv1之间的位置顺序依次为Xwmc406、Rfv1、Xbarc8、Xwmc611、Xgwm273。  相似文献   
90.
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番鸭肝“白点病”患鸭的肝脾匀浆中分离到 7个病毒分离株 .在电镜下观察到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 ,外壳直径 75nm,内核直径 50 nm;病毒核酸型为 RNA;不凝集鸡、鸭、兔、豚鼠红细胞 ,与禽呼肠孤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 ;对番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可致感染细胞圆缩、融合 ,出现多核细胞和巨细胞 ,胞浆内有近核包涵体 ;试验感染 1日龄敏感雏番鸭死亡率达 10 0 % ,临床及病理变化与自然感染发病的番鸭基本一致 ,并可回收到该病毒 .结果表明 ,目前国内流行的番鸭肝“白点病”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