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基础科学   6篇
  30篇
综合类   55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对吉兰泰地区梭梭与肉苁蓉生境土壤生态系统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法简便易行,符合客观实际。梭梭林地土壤各因子对梭梭树高生长影响的关联序为:全磷>pH值>容重>全氮>有机质>全钾>全盐>含水量。  相似文献   
72.
包头——东胜公路穿过平原区、风沙区和黄土丘陵区。本文通过分析公路建设对沿线水土资源的影响 ,提出了公路建设过程中水蚀、风蚀防治模式及筑路中破场土地复垦的途径 ,对防治因公路建设引起的荒漠化和保障公路安全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74.
为探明砒砂岩区坡面缓冲带生态调控效应,研究10、15 m沙棘缓冲带以及天然撂荒地带上(距离缓冲带上方100~150 m)、带中和带下(距离缓冲带下方100~150 m)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和不同土层土壤水库蓄水效率差异。结果表明,沙棘缓冲带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级配和物化性质等指标,同时具有良好的分选效果和拦沙作用,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高,生态调控能力较为显著;不同坡位下,缓冲带内土壤级配、物化性质以及土壤水库利用率均表现为带中>带下>带上;相同坡位下,3种沙棘缓冲带土壤分形维数、容重、孔隙度、有机质含量等物化性质随着缓冲带的宽度增加而优化,表现为15 m带宽>10 m带宽>对照坡面(容重除外),容重表现为对照坡面>10 m带宽>15 m带宽。  相似文献   
75.
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水分条件的制约,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过程,逐步发育形成了广泛分布的低覆盖度植被,这些低覆盖度植被类型中存在大量的天然乔木疏林或稀疏灌丛,地表处于半流动状态,而配置成行带式后,能够完全固定流沙,并且不同配置模式下行带式固沙林土壤与植被自然恢复程度不同.因此,通过对不同带宽的低覆盖度行带式固沙林对土壤及植被修复的影响研究,揭示了不同带宽行带式固沙林带间土壤因子与植被因子的变化过程,从而阐明行带式固沙林对带间植被自然恢复和土壤发育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行带式杨树固沙林能够明显的促进带间土壤与植被修复;带间距离的宽窄影响植被恢复及土壤发育效果;宽带间距固沙林带间植被多样性指数高,地上生物量大,根系生物量,总长度及表面积均高,土壤水分养分条件好,微生物数量大植物残体分解快,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模糊综合评估结果表明,不同带间距行带式固沙林土壤植被恢复程度不同,宽带间距20m的恢复效果>带间距15m>带间距10m.行带式固沙林通过带间宽度的变化可以调节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窄带间距固沙林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则由于造林密度大而受到抑制.宽带间距可以明显加快土壤及植被修复的速度,进而缩短土壤及植被修复的时间.  相似文献   
76.
行带式固沙林带间植被恢复及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植被和土壤调查,研究了赤峰市敖汉旗不同带间距离的行带式人工林带间植被恢复及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养分变化的差异,从而阐明行带式固沙林对带间植被自然恢复和土壤发育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1)行带式杨树人工林带能够明显地促进带间植被恢复与土壤发育;(2)带间距离的宽窄影响植被恢复及土壤发育效果为:带间距24m>带间距18m>带间距12m;(3)不同带间距对物种的生态位宽度有重要影响;(4)林带间的植被恢复效果符合高斯模型,根据高斯模型推算出当带间距介于28~40m时,林带将最大程度地发挥对带间植被恢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龙  姚云峰  秦富仓  郭月峰  王欣  常伟东 《土壤》2014,46(5):787-792
选择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流域内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多尺度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的空间变异性具有明显的多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块金系数逐级减小,小尺度下土壤有机碳表现为中等程度空间相关性;大、中尺度为强烈空间相关。结构性因素对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变异作用逐渐增强,而同时削弱随机因素对其变异所产生的影响。地形因子与NDVI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均有显著影响,大尺度的研究中,环境因子与有机碳密度的相关性由大到小表现为海拔坡度NDVI坡向;中、小尺度的研究则表现为NDVI海拔坡度坡向。  相似文献   
78.
阴山北麓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承担国家土地资源调查成果数据对阴山北麓地区 1 995 -2 0 0 0年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景观指数选取了 1 2个。结果表明 ,阴山北麓地区耕地面积呈增加的趋势 ,草地呈减少的趋 ,其变化显著 ,林地面积略有增加 ,但在地区景观中的比例仍非常小 ,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较快 ;整体景观的破碎度略有下降 ,多样性指数增加 ,景观类型间的差异增大 ,景观优势度降低 ,均匀度增加 ,草地的优势度下降 ,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优势度增加 ,景观向均衡化发展。分析表明 ,阴山北麓地区以耕地和草地景观为主 ,呈现农牧交错区的典型特点 ,农林牧用地比约为 1∶0 1 4∶4。对面积和分维数关系分析表明 :随面积的增加 ,耕地分维数呈波浪式增加。  相似文献   
79.
赤峰市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测度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林业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一套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度测定指标体系,同时提出了评价方法和模型,并对赤峰市2000—2004年林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  相似文献   
80.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以1995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利用GIS图像、数据处理功能,获取景观要素图斑,得出图斑的数量、周长、面积等特征,并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计算研究地区的景观指数,通过对景观指数的分析,揭示该地区沙漠化现状及动态。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各种类型沙漠化土地总面积37.4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39.1%;植被盖度小于30%的较严重沙漠化土地从1995年到2000年以61.0hm2/年的速度扩展;景观破碎度变大,反映出入类活动对景观的干预作用不断增强;沙漠化景观要素的形状指数变化表现出内、缘比变大,不利于沙漠化土地的自然恢复。研究地区沙漠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