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4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68篇 |
农学 | 34篇 |
基础科学 | 65篇 |
43篇 | |
综合类 | 391篇 |
农作物 | 22篇 |
水产渔业 | 11篇 |
畜牧兽医 | 395篇 |
园艺 | 41篇 |
植物保护 | 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51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55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31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34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91.
母猪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时期母猪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母猪的年产胎次,增加生产效益。其生产周期中各阶段的饲养管理技术如下:1发情及选配阶段1.1发情阶段母猪发情周期为16~25天,平均21天。母猪发情一般可持续3~5天。 相似文献
92.
帕旦木汗·宰东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16,(11)
该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通过这次研究对更好的提升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有一定助益。 相似文献
93.
为研究甘南地区欧拉羊杂交改良山谷型藏羊效果,对欧拉羊与山谷型藏羊杂交试验组和山谷型藏羊本交对照组所产后代的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尺、体重进行了跟踪测定,并对不同年龄段杂交后代与对照组后代进行了对比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杂交F1代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的体尺、体重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初生、18月龄管围差异显著,3月龄、6月龄、12月龄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4.
95.
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表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新疆南部植棉区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本文利用ELISA技术于2009年和2010年对南疆种植的转Bt基因棉花‘中棉所41’、‘中棉所43’、‘236’、‘K9030’、‘T3’、‘中棉所44’、‘中棉所45’、‘K7’和‘SGK321’各生育期中不同器官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在时间表达上,大多数转Bt基因棉花叶片的Bt杀虫蛋白含量随着棉花发育进程而逐渐下降,在子叶期含量最高,至蕾期或吐絮期达到最低点。并且不同品种间Bt杀虫蛋白含量差异显著。在空间表达上,在花铃期,棉铃和花苞叶的Bt杀虫蛋白含量最低,大多数品种表现为叶片>棉蕾>花瓣(花柱)>棉铃和花苞叶。 相似文献
96.
97.
通过对新疆西天山昭苏县苔藓植物进行调查鉴定,报道了新疆分布的薄罗藓科(Leskeaceae)1个新记录属——拟柳叶藓属(Orthoamblystegium Dixon&Sakurai)和2个新记录种——拟柳叶藓[Orthoamblystegium spurio-subtile (Broth.&Paris) Kanda&Nog.]和粗肋薄罗藓[Leskea scabrinervis Broth.&Paris]。本文对2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记录,并提供了显微形态解剖图。 相似文献
98.
环境变化下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对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以新疆焉耆盆地作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和气象要素数据,运用非参数气候变化突变点检验(MK,Mann-Kendall-Sneyers test)、趋势分析方法(Mann-Kendall,MK),通过计算生态服务价值(ESV)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动态度,对新疆焉耆盆地近40 a(1973—2014年)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功能的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2)山区冰川面积的缩小是山区生态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3)平原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2004年为转折点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整个研究区的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1973年85.86×108元、1977年94.46×108元、1994年84.15×108元、2004年89.40×108元和2014年96.47×108元,这与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趋势吻合。人类活动如长期开垦、扩大绿洲面积和有益的气候变化支撑(降水量增加、蒸发量减少)是平原区生态服务价值增加的主要原因。在山区,生态服务价值随着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而变化,在绿洲区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是人类开荒耕地、还林、还耕,以及人工栽培芦苇等活动和气候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100.
目前,家畜生态学难以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的专业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要把与其相关的课程及其分支学科,组成生态学科群,突出重点和特色,走知识重组整合的创新之路,当前,探讨家畜生态学课程的地位与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