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光皮梾木油热解产物为原料,进行催化加氢制备生物燃料的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对催化加氢工艺进行了考察和优化。单因素试验得到较适宜的光皮梾木油热解产物催化加氢制备生物燃料参数:催化剂用量1.0%,反应温度170℃,反应压力2.0 MPa,反应时间150 min,最高转化率达到96.3%。响应面试验获得的优化参数为:催化剂用量1.05%、反应温度173℃、反应压力2.0 MPa,催化转化率最高为98.1%。通过气质分析、元素分析和FT-IR分析发现:加氢后烷烃增加8.15个百分点,氧元素质量分数由10.502%降低至2.392%,生物烃类化合物显著增加,质量分数达95.12%,同时生物燃料中碳链C3~C7较加氢反应前增加4.31个百分点,C8~C19增加18个百分点,产品结构更加接近现有化石燃料。 相似文献
12.
据转录组测序结果,结合RACE(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和Genome walking(染色体步移技术)获得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的完整读码框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为1 323 bp,编码的440个氨基酸序列与葡萄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质的同源相似性达73%,其具有START domain(启动域)、ZnF_TAZ(TAZ锌指结构)、DCD(双氰胺)保守结构域,将梨磷脂酰胆碱转移蛋白基因命名为PePCTP1。PePCTP1基因与GFP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观察结果显示,PePCT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分布在细胞膜上。用激素生长素(IAA)、脱落酸(ABA)、水杨酸(SA)、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6-BA)及NaCl诱导处理,发现与对照(CK)相比,SA和GA处理后PePCTP1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NaCl和IAA处理后PePCTP1基因的表达量随时间逐渐上升;而ABA和6-BA处理不能增加目的基因的表达量。据此推测PePCTP1可能参与梨的逆境胁迫抗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SCoT分子标记在猕猴桃遗传多样性分析与变异鉴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猕猴桃(Actinidia)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可为猕猴桃遗传改良和资源利用提供广泛的背景材料,而从实生苗群中筛选变种是猕猴桃新品种培育途径之一。本研究以17份猕猴桃品种(系)(其中2份红阳变异系、1份金桃变异系)为材料,采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tart codon targeted polymorphism,SCoT)对其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优化后的适宜于猕猴桃SCoT-PCR反应体系,从64条引物中筛选出42条引物对17份猕猴桃材料扩增出487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470条带,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5.1%。17份猕猴桃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范围在0.153~0.693,平均值为0.492。变异株桂乐1号、桂乐2号与对照红阳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276和0.299,金桃变异与金桃的遗传距离为0.539,3个变异株系均与对照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与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460的水平上,可以将17份猕猴桃材料分为4组。桂乐1号、桂乐2号与对照红阳归为第Ⅲ组,金桃变异与对照金桃则未能聚为同一组。SCoT分子标记可以对猕猴桃性状变异进行初步鉴定,为进一步开展变异新品种的早期鉴定和保护提供技术参考,以及为猕猴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分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15.
为了获得梅花鹿β-防御素-1(sika deer β-defensin-1,siBD-1)cDNA全序列,本试验以梅花鹿舌黏膜组织内提取的总RNA为模板,根据前期已获得的siBD-1 cDNA的已知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5'-RACE和3'-RACE技术分别扩增5'-和3'-末端序列,将此扩增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PCR、双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长度约为172和299 bp的siBD-1 cDNA 5'-和3'-末端序列,从而得到418 bp的siBD-1 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HM588696.1),其中包含89 bp 5'-非翻译区(UTR)、192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 bp的3'-UTR和Poly(A)16。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siBD-1 cDNA与水牛的肠防御素(BEBD)同源性最高,为90.6%,与牛(EBD、LAP、TAP、BNBD-4)、山羊(GBD-1、GBD-2)、驯鹿(reBD-1)、绵羊(sBD-1、sBD-2)和骆驼(caBD-1)的防御素cDNA的同源性较高,分别为83.2%、83.1%、87.3%、87.0%、87.5%、87.5%、84.4%、79.9%、77.1%和70.5%;与马(hoBD-1)和猪(pBD-1)的同源性较低,为60.3%和72.4%;而与人(hBD-2)的同源性最低,为16.0%。siBD-1成熟肽由3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包含9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比较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及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叶、果肉、橘络、橘皮之间的差异基因,探究砂糖橘自然变异品种砂糖灯笼橘橘皮、叶中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方法】分别取同一生长时期的砂糖灯笼橘和砂糖橘进行观察记录,取叶、果肉、橘络、橘皮4个组织样本,液氮速冻,设立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2个物种间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寻找关键差异基因。【结果】通过砂糖灯笼橘与砂糖橘对比,砂糖灯笼橘叶较大、卷曲,边缘性状不规则;果实偏大,果皮表面布满沟壑,存在较多点状突起,同时叶和果皮部位存在蜡质缺失。砂糖灯笼橘叶存在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为果肉、皮、橘络,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功能为蛋白结合、分子结合、ATP结合。砂糖灯笼橘叶、果皮分别存在12个、9个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其中包含5个相同的下调基因,为CER1、CER3、HHT、P45086A8、P45086A22,这些基因极有可能是导致砂糖灯笼橘表面蜡质排布不均的关键基因。【结论】砂糖橘与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明显,转录组数据显示叶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中叶和果皮中存在5个表达趋势一致的相同蜡质... 相似文献
19.
鉴定90份有棱丝瓜(Luffa acutangula Roxb.)品种熟性,在同等水肥和统一田间管理下,测定90份有棱丝瓜第一雄花节位、第一雌花节位、始花期、第一坐果节位、始收期、早期产量6个熟性相关性状,对熟性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各性状间联系,并通过聚类分析将有棱丝瓜种质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不同有棱丝瓜种质熟性差异较大,6个熟性相关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8.59%,早期产量变异系数最高,为64.68%,其次为第一雌花节位,为45.96%;相关性分析表明熟性相关性状间存在较强关联;将有棱丝瓜种质熟性相关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早熟类群、中熟类群和晚熟类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落花生对中铜与锰的富集能力。【方法】通过水培的方法,研究落花生对铜和锰的吸收及修复水体能力。经过25d的培养后,用酸消解植物,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植物中的铜和锰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处理25d后,落花生生长状况受重金属离子的影响明显,其中高浓度组有些种苗出现腐烂情况,并且生长明显比其他组缓慢。从、蒯定结果来看,低、中、高浓度处理组中落花生对铜离子平均吸收量分别为115.2、127.2、69.4mg/kg,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合量(8.2mg/kg),说明落花生对铜有一定富集能力;而在低、中、高的重金属浓度下,落花生对锰离子的平均吸收量分别为30.4、24.0、24.7μg/kg,与对照组锰离子的含量(19.2μg/kg)无明显差异,落花生对锰的富集效果并不理想。[结论】落花生适用于低、中浓度重金属铜污染水体或土壤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