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7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5篇
  45篇
综合类   138篇
农作物   9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了解土壤活性有机碳(SOC)组分和酶活性对天然林转换的响应,为预测区域土壤健康演变和环境变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本底一致,利用历史清晰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以及由此转变而来的针叶人工林、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应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研究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和酶活性对天然林转换的响应规律与差异。[结果] 天然林改为果园、坡耕地和水田后显著降低土壤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和酶活性,降幅分别为42%~67%,47%~88%和36%~89%。其中,以易氧化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蔗糖酶活性的敏感性相对高于SOC敏感性,敏感地指示土壤有机碳库及活性的降低,易氧化有机碳更适宜推广应用。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酶活性的敏感性一般低于天然林改为果园、坡耕地,相对有利于土壤中活性有机碳库的保存。活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由天然林改为人工林后显著降低,敏感地指示土壤碳库质量的下降。[结论] 天然林转换不仅导致土壤活性有机碳数量大幅减少,有机碳库的质量下降,与之相关的酶活性也降低;土壤有机碳的活性和酶活性的降低,指示天然林转换后土壤生物健康/质量的退化。  相似文献   
52.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两优2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等特点。2009—2012年的品比试验及高产栽培示范表明,该组合在高产栽培上要适期早播、稀播,合理密植,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时、适量施用穗肥,除晒田时段外全程采取湿润灌溉。  相似文献   
53.
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和微团粒状况是影响土壤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因素。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7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土壤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641—2.114之间,其大小顺序为人工草地〉果园〉坡耕地〉乔木林地〉灌丛〉天然草地〉人工梯田。土壤水稳性团粒的分形维数在1.774~2.384之间,其变化顺序为果园〉乔木林地〉人工草地〉坡耕地〉天然草地〉人工梯田〉灌丛,二者均表现出≥0.25mm粒级土壤团粒含量越低,分形维数越高的规律;分形维数与≥5mm、5~2mm和≥0.25mm粒级的土壤团粒、水稳性团粒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25mm粒级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合团粒结构体破坏率可知,灌丛土壤结构与稳定性最好,其次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最差;表层土壤微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在2.360~2.487之间,大小顺序为天然草地〉乔木林地〉坡耕地〉人工梯田〉人工草地〉果园〉灌丛,灌丛有助于促进土壤微结构形成,分形维数与0.25-0.05mm和〉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0.001mm粒级土壤微团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层土壤质地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人为干扰小,3种分形维数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水平(P〈0.05),土壤有机质含量与3种分形维数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可作为土壤评价指标之一,分形理论为土壤结构、性质和评价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4.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初期土壤物理性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草灌过渡灌木初期的土壤物理性质特征.结果表明:当植被次生演替进展到草灌过渡灌木初期,除土壤含水量外,土壤容重、孔隙度、稳定入渗和水稳性团聚体都好于对照白羊草地,表明灌木树种定居的土壤物理条件一般要高于草本群落.植被演替的过程是植被与土壤相互作用复杂变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互反馈也是生态恢复的重要标志.随着植物群落的变化土壤也发生着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土壤物理性质各个因子之间的变化是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的.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团聚体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土壤毛管孔隙度与土壤非毛管孔隙度线性显著负相关;土壤容重与土壤总孔隙度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5.
周萍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6):169-173
以房养老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杭州老年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其选择以房养老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老年居民的性别、月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与子女关系、对现有养老资源满意度、对养儿防老的态度、对以房养老政策的了解程度、子女给予的精神慰藉、子女给予的经济支持和老人照顾孙辈的次数等11个变量对以房养老选择需求意愿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6.
<正>笔者近日看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报批稿)(以下简称《蜂蜜》国标修订)值得高兴。该标准修改主要内容:①范围修改成"直接食用的蜂蜜";②蜜源要求删除了雷公藤、博落回和狼毒等有毒蜜源名称;③理化指标增加水分≤23%限量,删除锌的限量指标;④微生物指标删除了对于蜂蜜致病菌及嗜渗酵母计数;⑤增加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不得人为添加或混入任何其他物质。与蜂蜜直接包装容器和生产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⑥规范性附录  相似文献   
57.
本文采用液液萃取进行样品前处理,柱前衍生后用带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检测蜂王浆中的5种磺胺类药物残留,具有方法简单,快速,准确,试剂用量少,检测成本低的特点。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μg/kg,能满足目前蜂王浆出口中磺胺类药物残留允许限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8.
雄蜂蛹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含量的测定及超标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蜂蛹中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尤其是呋喃西林代谢物-氨基脲(SEM)残留超标是困扰我国雄蜂蛹出口的一个难题。本文对不同日龄雄蜂蛹中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超标原因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蜂群没有使用任何硝基呋喃类药物情况下,各日龄雄蜂蛹中的SEM含量依然严重超标,随着日龄的增长,雄蜂蛹中的SEM含量大幅增长,特别是16d以后,每过2d,含量增加2μg/kg左右。推测雄蜂蛹中SEM含量超标是非人为因素造成的,可能与雄蜂蛹生长后期体内甲壳素含量的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59.
近几年来,我市沿江江滩养殖户利用江水养殖优势,从外地购进大规格河蟹进行暂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每千克净利润少则20元,多则60-80元。但是,由于大规格(150-250克)蟹较少,因此收集时间长、储存时间长,容易引起河蟹脱水或病变,暂养蟹的死亡率较高。据调查,我市河蟹暂养户从安徽安庆、和县等地购进7000多千克河蟹,平均规格225克/只,雄蟹达到200--250克/只、雌蟹150-200克/只,运输死亡1%,暂养平均死亡率20%。  相似文献   
60.
巧捕鳜鱼     
周萍  恽九生 《科学养鱼》2005,(12):23-23
池塘套养鳜鱼因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投入产出比高的优点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喜爱,然而有许多养殖户由于没有找到好的捕捉方法,眼看到手的效益拿不到,而且长大的鳜鱼会危害来年春季放养的鱼种。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种鳜鱼捕捉法,供广大养殖户参考。1.赶鱼上网法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