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53篇 |
免费 | 345篇 |
国内免费 | 64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770篇 |
农学 | 1005篇 |
基础科学 | 1103篇 |
1044篇 | |
综合类 | 7198篇 |
农作物 | 974篇 |
水产渔业 | 793篇 |
畜牧兽医 | 4107篇 |
园艺 | 1395篇 |
植物保护 | 4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5篇 |
2023年 | 373篇 |
2022年 | 420篇 |
2021年 | 475篇 |
2020年 | 378篇 |
2019年 | 519篇 |
2018年 | 537篇 |
2017年 | 340篇 |
2016年 | 405篇 |
2015年 | 369篇 |
2014年 | 919篇 |
2013年 | 679篇 |
2012年 | 908篇 |
2011年 | 766篇 |
2010年 | 760篇 |
2009年 | 869篇 |
2008年 | 808篇 |
2007年 | 786篇 |
2006年 | 776篇 |
2005年 | 710篇 |
2004年 | 629篇 |
2003年 | 605篇 |
2002年 | 522篇 |
2001年 | 464篇 |
2000年 | 439篇 |
1999年 | 524篇 |
1998年 | 502篇 |
1997年 | 521篇 |
1996年 | 459篇 |
1995年 | 403篇 |
1994年 | 433篇 |
1993年 | 430篇 |
1992年 | 353篇 |
1991年 | 369篇 |
1990年 | 310篇 |
1989年 | 223篇 |
1988年 | 113篇 |
1987年 | 107篇 |
1986年 | 73篇 |
1985年 | 78篇 |
1984年 | 73篇 |
1983年 | 58篇 |
1982年 | 64篇 |
1981年 | 48篇 |
1980年 | 30篇 |
1979年 | 20篇 |
1978年 | 8篇 |
1965年 | 10篇 |
1964年 | 9篇 |
1957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01.
102.
103.
104.
发病情况2007年1月底,我市某养殖户地面平养的3000羽艾维茵肉鸡,20日龄时出现采食量下降,咳嗽,呼吸困难,部分鸡出现拉黄绿色稀粪的症 相似文献
105.
近年来畜禽因食用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的饲料而引起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并有上升趋势。因此,特将畜禽黄曲霉毒素B1中毒症状、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控制方法作一简介,以帮助大家认识了解黄曲霉毒素。畜禽黄曲霉毒素中毒病主要是由发霉饲料引起的畜禽常见病之一。它是由于畜禽采食了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等污 相似文献
106.
动物群体在同—时期发情排卵的方法,在动物生产中的主要意义是便于组织生产和管理,提高畜群的发情率和繁殖率。在人工授精技术和胚眙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中,如果使用同期发情技术,操作起来就比较方便。但同期发情技术的应用。必须与牧场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产生预期效果。同期发情有2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延长黄体期,抑制发情,增加孕激素水平;一种方法是促进黄体退化,从而降低孕激素水平。2种方法所用的激素性质、作用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7.
营养、饲养手段调控生猪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生产中造成环境污染最明显的是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过剩的氮和磷以及氮所 产生的氨气挥发造成了环境酸化和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过去的饲养方式和饲粮配制 ,所追求的目标是使生产性能达到最高水平,而没有特别考虑营养物质的过剩问题.随着公 众对环境污染的日益关注,畜牧生产者不得不考虑采取某些措施,尽可能减少猪排泄物 造成的环境污染,另一种污染情况是饲料添加物所造成的污染.减少养猪生产的环境污染的 根本出路是通过营养和饲养的手段调控污染成分的排放,而不是被动的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08.
正初饮(开水):出壳12~24小时,最长不超过36小时,入舍2小时内。开食:出壳后25~36小时,入舍6~12小时内,提倡及早开食促进发育。原理与方法:最早的雏鸡不到20日龄就已出壳,要在出雏器里等1天多才开始装运,到养殖场户常常已经出壳了12小时甚至更长。雏鸡出壳后,每小时平均失水0.1克,所以需及时饮水。传统的开食习惯,即从孵化场转入饲养场后才开始喂饲,一般都在24~48小时以后。实验数据显示,及早开食刺激雏鸡食 相似文献
109.
文章介绍了贵州大学药学院以贵州省中药民族药创制工程中心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为目标,对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规律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介绍了实验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运行管理机制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其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0.
鲢、鳙鱼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其以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逆性能力强、食性广等特点受到广大养殖业户欢迎。同时,鲢、鳙鱼能够摄食浮游生物及有机碎屑等天然饵料,然后将他们转化为鱼产品,对养鱼水质调节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因此,鲢、鳙鱼种的养殖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北方高寒地区池塘鲢、鳙鱼种养殖多为靠施肥培育水体天然饵料生物进行养殖,或者在其他吃食性鱼类,如鲤鱼、草鱼等驯化养殖中作为配养鱼获得鲢、鳙鱼种,产量低,供应水产养殖市场数量有限,制约了鲢、鳙鱼的规模养殖和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