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在利用ITS序列初步证明苹果属植物变叶海棠(Malus toringoides Hughes.)杂种起源的基础上,对其3个自然居群(马尔康雅尔珠林场、柯河和下阿坝)47个样品(其中18个新样品)的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了进一步测序分析。以窄叶海棠(M.angustifolia Michx.)、草原海棠(M.ioensis Britt.)和台湾林檎(M.doumeri Chev.)作为外类群,结合已报道的变叶海棠的ITS序列,对变叶海棠及其假定亲本的种间特异位点和系统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软件RDP3beta27对变叶海棠的ITS序列进行了重组检测。结果表明,变叶海棠居群有3种ITS拷贝变异类型:1)与陇东海棠(M.kansuensis Schneid.)相似的ITS拷贝;2)与花叶海棠(M.transitoria Schneid.)相似的ITS拷贝;3)杂合的ITS拷贝。在ITS基因树上3类ITS拷贝分别与2个推测亲本单独聚在一支(自展值分别为100%和92%);杂合的ITS拷贝虽与花叶海棠聚在同一大支(B),但杂合的ITS拷贝在B支内形成具有94%自展值支持的次级分支。重组检测支持杂合ITS拷贝是假定亲本ITS重组进化的产物。上述结果为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提供了进一步的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52.
中国宽皮柑桔系统演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值淘汰法,对中国宽皮柑桔16个种类的14个形态性状进行了分析,建立了16个分类群间的分支关系图.据此建立了中国宽皮柑桔系统演化关系图,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3.
论果品营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丽  周志钦 《果树学报》2011,(1):114-123
果品营养学是在传统的食品营养学和果实品质概念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学科概念.作者首次正式提出果品营养学的概念,系统地介绍了果品营养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技术与方法,说明了果品营养学与现有相关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开展果品营养学研究的重要性.最后,我们展望了果品营养学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4.
唐亮  李菊  谭飔  马香  周志钦 《园艺学报》2014,41(5):957-960
 在根据系统发育分析探明变叶海棠物种复合体6 个类群遗传来源的基础上,使用单拷贝核 基因SbeⅠ 进一步研究其分类界定和居群遗传分化。结果表明,SbeⅠ 基因的最大似然树由3 个大的进化枝 构成,物种界定分析将这3 个进化枝界定为3 个物种,但是变叶海棠物种复合体中的类群除花叶海棠外, 均不能被界定为物种。基于遗传距离和固定指数的遗传分化研究支持分类界定的结果。同一进化枝类群内 和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在分布范围上完全重叠(0 ~ 0.006),并且小于不同进化枝类群间的遗传距离(0.008 ~ 0.016)。固定指数分析与遗传距离计算结果一致,表明同一进化枝中的类群彼此遗传分化很小,不支持将 其界定为物种。根据分类界定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以及复合体类群的遗传来源,建议把多毛海棠作为变 叶海棠的变型处理,将马尔康海棠和小金海棠作为复合体的单个无融合生殖种处理。  相似文献   
55.
三裂叶海棠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裂叶海棠分类研究的新进展, 采用系统发生􀀂 植物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明三裂叶海棠与苹果属的原始种( 老挝林檎) 是同源区系解体后独立演化的, 是其亲缘关系极为密切的近缘属植物, 起源于白垩纪, 命名为独模属。  相似文献   
56.
变叶海棠起源的AFL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4对AFLP引物组合( EcoRⅠAAC +M seⅠCAC, EcoRⅠACG +M seⅠCAG, EcoRⅠACC + MseⅠCTA, EcoRⅠACT +MseⅠCAG) 对花叶海棠、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不同的变异类型进行分析, 共得到扩增位点231个, 其中多态性位点211个, 多态性比例为91.34% , 区分率达100%; 利用AFLP标记对变叶海棠、陇东海棠、花叶海棠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与形态学、细胞学和同工酶的结果一致, AFLP数据表明变叶海棠是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杂交种, 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揭示了变叶海棠的杂种起源。变叶海棠的变异类型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叶海棠与花叶海棠和陇东海棠产生渗入杂交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基于Adh 基因家族序列的牡丹组( Sect. Moutan DC. ) 种间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测定了牡丹组7 个种10 个野生居群共10 份样品的全部Adh1A、Adh1B 和Adh2 基因序列。结合前人已报道的牡丹野生种的A dh 基因序列, 以芍药组(Sect . Paeonia) 和北美芍药组(Sect . Oneapia)的种作外类群, 用PAUP 3 (4.0 b 4 a) 计算机程序构建了牡丹组全部8 个种的A dh1A、A dh1B 和A dh2基因树(最大简约树和邻接树) , 同时进行了Adh1A、Adh1B 和Adh2 基因序列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组的8 个种分为两个具有90%以上自展值支持的单系分支, 分别对应Stern (1946) 根据形态划分的革质花盘亚组(Subsect . V aginatae) 和肉质花盘亚组(Subsect . Delavayanae) 。在革质花盘亚组内, 本研究结果支持银屏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ssp. yinpingmudan) 和凤丹( P. ostii ) 、紫斑牡丹( P. rockii ) 和四川牡丹( P. decomposita) 以及矮牡丹( P. jishanensis) 和卵叶牡丹( P. qiui ) 各种之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但有关牡丹复合体( P. suffruticosa complex) 内各种间更进一步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Adh 基因树并结合前人的结果对牡丹组的种间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8.
5个宽皮柑桔品种果肉特征香气物质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品种宽皮柑桔果肉的特征香气物质,以椪柑、温州蜜柑、红桔、瓯柑、沙糖桔的果肉为研究对象,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共分离鉴定出65种香气物质,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占56.34%~85.98%。采用香气活性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温州蜜柑的特征香气物质为反式-β-罗勒烯、(E)-2-壬烯醛、橙花醛、香叶基丙酮,红桔为香叶醛、(-)-4-松油醇、α-萜品烯、辛醛、α-萜品醇、芳樟醇、β-香茅醇、β-月桂烯、γ-萜品烯,瓯柑为顺式-β-罗勒烯、d-柠檬烯、β-水芹烯,沙糖桔为β-香茅醛、癸醛、紫苏醛、(E)-2-己烯醛,而椪柑仅有α-金合欢烯。这些特征香气物质的差异,形成各宽皮柑桔品种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59.
为明确柑橘果实贮藏过程中农药含量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 (GC)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UPLC-MS/MS) 结合QuEChERS前处理技术,测定了柑橘中三类常见高检出农药:以水胺硫磷为代表的有机磷类、以甲氰菊酯为代表的菊酯类、以克百威为代表的氨基甲酸酯类在柑橘基质中的贮藏稳定性。研究了不同柑橘基质、贮藏条件、初始浓度和时间间隔对样品基质中农药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种类对贮藏稳定性影响较大,其次是贮藏温度,样品浓度、基质种类。 (1) 三种农药的降解速率由快到慢依次为克百威、甲氰菊酯和水胺硫磷; (2) 冷冻贮藏可以显著减慢农药降解速率; (3)水胺硫磷、甲氰菊酯在低浓度条件下比在高浓度降解快; (4) 甲氰菊酯和克百威在果肉基质中降解速率比全果和果皮中快; (5) 常温下水胺硫磷稳定期在7d,甲氰菊酯1d,克百威小于1d。由此可见,为了防止农药降解,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处理,或者短期贮藏。  相似文献   
60.
<正>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发展,为根结线虫的发生、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得以积累。连作温室的黄瓜和番茄受害更加严重,常造成蔬菜减产。笔者对吉水县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病进行调查与研究,并提出防治措施,以减轻根结线虫的发生和为害。1症状黄瓜和番茄根结线虫主要发生在须根或侧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