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检测柑橘类农药杀扑磷,选择具有独特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和散射特性的银纳米。用合成70 nm大小的银纳米颗粒结合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研究银纳米与杀扑磷农药的相互作用,发现银纳米颗粒与杀扑磷农药反应形成Ag-S键,检测限达0.2×10~(-6) mol/L,表明用银纳米检测杀扑磷农药是一种成本低、简捷、易操作的好办法,以期为杀扑磷农药的检测提供新的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32.
哈姆林甜橙果实油斑病砧穗特异性调控农艺因子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哈姆林果实油斑病砧穗特异性调控的主要农艺相关因子,为提出果实油斑病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柑橘果实油斑病发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筛选对哈姆林果实油斑病发生率及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的主要农艺因子,并用模糊系统聚类分析(fuzzy cluster analysis,FC)对哈姆林甜橙砧穗组合植株果实油斑病抗性进行分类鉴定及成因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砧木通过调控果实成熟度调控因子和油斑病敏感度因子(穗砧比和叶片Ca含量)调控油斑病发生率,通过调控繁茂决定因子(植物学性状)、油斑病程度营养调控因子(叶片N、Mg和Cu含量)调控油斑病发生程度,而且油斑病植株营养生理决定因子(叶片P、Zn和S含量)参与油斑病发生率和发生程度的调控。利用果实油斑病各因子度量值进行模糊聚类,可将11种砧木的哈姆林甜橙植株果实油斑病抗性划分为4类,其中以兰普莱檬、玻美、路比和沃尔卡姆为砧木的哈姆林甜橙植株综合指标值最低,果实油斑病抗性最强,但抗性获得的成因不同。【结论】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模糊聚类的方法较好地揭示哈姆林甜橙果实油斑病发生率调控因子(果实成熟度和油斑病敏感度)和发生程度调控因子(繁茂决定因子和油斑病营养调控因子),有利于进一步揭示柑橘果实油斑病抗性的调控机制,为柑橘果实生长期间油斑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猪花生属于蝶形花科的两型豆属.识别特征:细软、草本性的、盘绕的一年生藤本,通常攀附于其它植物之上.其叶片具3片小叶,像三叶草,沿茎互生,每小叶1.3~5厘米长,卵形,靠近圆形的基部最宽,顶端微尖,由中脉发出的侧脉像排列  相似文献   
34.
柑桔分类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志钦 《园艺学报》1993,20(3):243-250
  相似文献   
35.
苹果属植物无融合生殖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去雄套袋,不去雄套袋和去雄授粉套袋法。研究了湖北海棠等7个苹果属种或生物型的无融衙生殖特性。结果表明,毛山定子Malus mandshuricakomorov。株眉海棠M.zumi Rehd不具无融合生殖特性。湖北海堂M.hupehensis,Rehd。不同生物型间无融合生殖特性差异很大,其特性与其倍性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果品营养价值“三度”评价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果品营养价值评价中存在的概念不清、参照不明、指标与方法不统一等问题,提出果品营养价值的"三度"评价法。"三度"指的是果品中营养素的多样度、匹配度和平衡度。多样度表明其营养素种类的多少,匹配度检测各营养素含量的高低,平衡度评价各营养素间的比例关系。"三度"指数的计算基于人体每日对必需营养素的需求。因此,"三度"评价法揭示的是果品中含有的人体必需营养素及其与人体需求的关系。"三度"评价法是果品营养价值全面、系统和规范化评价的首次尝试,它为不同果品营养价值的比较,营养品质的分类、定级和质量监管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37.
用AFLP分析小金海棠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陇东海棠、变叶海棠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小金海棠、变叶海棠居群内分化出的似小金海棠的植株和变叶海棠×陇东海棠(似小金海棠)具有高度的遗传一致性,相似性系数为0.977~0.986;小金海棠与陇东海棠和变叶海棠之间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小金海棠的谱带有98.08%是来自于变叶海棠和陇东海棠的叠加。该研究表明小金海棠是变叶海棠物种分化及陇东海棠种质渗入所形成的多倍体杂种。  相似文献   
38.
牡丹组野生种间亲缘关系和栽培牡丹起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野生牡丹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进展,详细回顾了有关栽培牡丹起源的时间、地点、方式及祖先种等方面研究所取得的现有证据,并分析和讨论了栽培牡丹“多地”、“多元”起源的观点,认为栽培牡丹的起源途径是最初通过野生种的直接驯化获得原始品种,在此基础上通过突变和人工选择发展出古代和传统品种。除衍生出古代和传统品种的野生祖先种外,其它野生种通过自然与(或)人工杂交的方式参与现有品种群(亚群)的形成和发展。为寻找栽培牡丹起源的有力证据,不同栽培品种群(亚群)与野生种的分子系统学关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9.
通过全面搜索和鉴定植物萜类合成酶基因家族的成员,我们重建了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研究发现 植物萜类合成酶的进化历史和植物谱系的分歧历史一致.低等植物地钱和苔藓的基因组只编码一个萜类合成酶. 从卷柏开始,萜类合成酶出现了基因重复和功能多样化,通过连续2次基因重复产生了3个萜类合成酶重复基因. 其中2个重复基因的功能发生亚功能化,共同行使原来的功能;而第三个重复基因则发生了新功能化,转变为催化 合成次生代谢萜类化合物,并且进一步分歧产生出萜类合成酶的其它4个亚家族.根据本研究构建的萜类合成酶 进化树,我们推断上述2次基因重复事件发生在卷柏和其它陆地植物分歧之前的祖先植物谱系中.  相似文献   
40.
于杰  闫化学  鲁振华  周志钦 《园艺学报》2011,38(9):1733-1740
 对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59份样品进行叶绿体matK和rbcL的序列测定,序列比对与人工校正,计算属间、种间以及种内的遗传距离,比较序列间的差异,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matK、rbcL及其组合(matK + rbcL)可以对柑橘及其近缘属属间进行鉴定,在种间水平上三者的鉴定率分别为55.9%、37.3%和83.0%。由此可见,与单一片段相比,matK + rbcL序列组合鉴定率更高,可用于对柑橘及其近缘属植物进行物种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