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进境苹果果实中梨火疫病菌的套式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进境商用苹果果实携带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数量有限的特点,选取源于病菌pEA29质粒的2对引物P29A/P29B和PEANT1/PEANT2配对组合成套式PCR,其检测灵敏度可达0.15 pg菌体DNA,检测灵敏度高于EPPO推荐的单管套式PCR方法和常规PCR方法。分别利用这3种PCR检测方法对美国、新西兰、日本和智利等国进境的166批苹果样品进行检测,3种检测方法的样品阳性率分别为53.6%、38.0%和8.4%,试验结果表明此套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进境商用苹果的梨火疫病菌快速检测。进境样品的检测结果证实了进境商用苹果果实中存在梨火疫病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2.
23.
1987—1988年在江苏南京—镇江松材线虫疫区内采(征)集143份自然枯死或濒死马尾松样本,在94份(65.7%)样本中查见松材线虫。有关林分中马尾松的病枯情况不一,在句容桥头一下蜀一线、江宁汤山和六合方山等处有过相当多的马尾松发病死亡。表明松材线虫是当地马尾松自然枯死的主要原因。人工测定了无黑松林区5年生浙江富阳马尾松苗及混栽黑松林区4—5年生江苏马尾松苗对两种松材线虫分离物的反应,结果指出,供试松苗都表现中度感染或高度感染,并有20%或70—80%的病枯株。接种林间马尾松,初步证实马尾松对松材线虫的抗性随树龄变化。1—2年生马尾松苗高感松材线虫,病枯株率高达85.7%;树龄25年以上的成材树病枯株率约30%;而10年左右的幼树则无一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24.
我国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发生情况和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在江苏南京少数黑松(Pinus thunbergii)上发现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现在几乎遍布南京的城区和近郊区,并不同程度地扩散至邻近的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句容各县和镇江市.疫区林分面积超过20万亩.在1983—1987年间,主要由松材线虫诱发枯死的松树累计约60万株,其中1986年和1987年死树最多,分别为21.5万株和20.2万株.六合、江浦、句容与镇江、溧水分别是1986年和1987年发现的新疫区,当前这些疫区的特点或是疫点零星或是松树受害很少,多次检查传说中疫点安徽芜湖赭山公园、江苏昆山亭林公园以及浙江舟山的枯死松样,从未发现松材线虫,但在较多样本中都查见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调查表明,前几年疫区内绝大多数病株都为黑松,但在1986年1987年,一些松林内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发病马尾松(P.massoniana).在不同年份零星发病的其它树种计有黄松(P.thunbergii×P.mssso-niana)、火炬松(P.taeda)、白皮松(P.bungeana)、海岸松(P.Pinastet)和千头赤松(P.densifl-ora).在疫区广泛种植的雪松(Cedras dedara)从未发现自然发病,多次人工诱发,这种树种表现高度抗病.  相似文献   
25.
盆栽桂花花期促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国梁 《北京园林》2007,23(1):46-47
通过对盆栽桂花花期促控技术研究表明,北京地区盆栽桂花正常花期在9月中下旬。在掌握了桂花自然花期与温度、湿度的关系的同时,于2005年7月21日对选用的盆栽桂花,进行低温恒温花控试验,于8月16日结束。桂花放香、始花期为8月7~9日,可提早40多天开放,此项桂花盆景花期技术,花期持续6~8天。成功率为71.6%。  相似文献   
26.
我国花卉业已逐步形成为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已初步建立起一批花卉种苗、种球基地。花卉盆景的对外贸易有了很大发展。我国已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流。在花卉、盆景进出口业务中做好植捡工作事关重大。  相似文献   
27.
中美双方为探讨适用于进口粮检疫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准确简便的鉴定方法,于1989~1992年进行联合试验。本文以美国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所收集的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共135个菌株为材料,对这两种病菌的自发荧光显微学特性,作了比较研究,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在人工污染样品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自发荧光显微学法和LI-F方程,可以有效地鉴别TCK或TCT菌株,但如应用于鉴别进口粮中混合的或少量的TCK、TCT冬孢子,则其准确率随孢子含量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28.
中美小麦矮腥黑穗病菌鉴定合作研究 Ⅱ.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美国135个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uehn,以下简称TCK)及小麦网腥黑穗病菌(T.caries Tul.以下简称TCT)进行的比较形态学研究表明,网脊高度最具有鉴别意义。在中美双方所测的近万个数据中,TCK与TCT菌株的平均网脊高度值很少交叉,两个种在网脊高度上的区别具有种间的规律性和鉴别性。经人工污染样品及市场样品对各种模型的检测证明,根据逻辑方程推导出的临界网脊值可用于市场样品检验中对TCK的判别和鉴定,从而为准确、快速地鉴定进口粮中少量的或混合的TCK、TCT冬孢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9.
球抗预防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接种孢子化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的方法,复制鸡球虫病,观察并计算球抗对柔嫩艾美耳球虫病鸡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血便记分、盲肠病变记分和卵囊值的影响,并求出球抗的抗球虫指数.结果发现球抗能提高球虫病鸡的存活率和相对增重率,减少血便记分和盲肠内容物卵囊数,减轻盲肠病变.表明球抗对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0.
定量评估有害生物的传入可能性是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重要组成。本研究以橘小实蝇为对象,结合口岸入境检疫记录及文献报道,利用概率分布拟合构成传入可能性的相关风险因子,通过随机模拟方法(MonteCarlo)来定量评估有害生物的传入可能性。研究表明,在目前进口规模及入境口岸实施2%抽样检疫的前提下,橘小实蝇随进口水果传入我国的可能性的概率为0.147。统计检验表明,进口规模(批次与数量)及产地果实的感染情况是影响到达口岸时每批水果中橘小实蝇数量的重要因素;入境后流向橘小实蝇适生地的比率、适生期间进口的数量及进入果园的水果数量是决定传入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加强入境后水果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传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