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0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17篇
  16篇
综合类   151篇
农作物   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5篇
园艺   24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61.
试验以云烟100为材料,研究了增施不同生物活性钾肥对烤烟农艺特性、经济性状、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不同生物活性钾肥处理对烤后烟叶的产质量和烟叶钾含量均有一定影响,其中喷施叶面生物活性钾肥B 500 g/667m~2的处理烤烟均价、产量、产值分别为29.85元/kg、128.60 kg/667m~2和3838.71元/667m~2,中上等烟比例为95.20%;同时,该处理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协调,钾离子含量明显增高,烟叶抽吸品质较好,工业可用性提高。  相似文献   
362.
以福建省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24块固定样地数据、2003年生态定位站气候观测数据、2003年10月5日LandsatTM遥感数据为主要信息源,采用INVEST模型,对区域内的森林土壤涵水量进行估测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3年研究区森林土壤平均涵养水源深度为204.135mm,土壤涵养水源总量为10518.72万m3;2003年森林土壤涵水深度呈空间聚集型分布,随着海拔的降低、人为干扰活动的增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森林土壤涵水深度的空间聚集性减弱、破碎化趋势增强;森林土壤涵水深度较高的林分位于海拔较高、坡度较陡、土壤湿度较大、植被生长状况较差的立地;森林土壤涵水深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的带状分布趋势;森林土壤涵水深度与海拔、坡度、土壤湿度指数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2065、0.6295、0.3570,表明森林土壤涵水深度与3个因变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63.
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和医学学院研制的一种新型复合菌发酵剂饲喂肉仔鸡。饲养试验A 结果表明:添加2% 的复合菌发酵剂与黄霉素组和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增重2 .72 % 和6.0% ( P > 0 .05),提高成活率4.65% 和4 .65 % ( P>0 .05),提高饲料转化率- 0.89 % 和2 .91% ,嗉囔pH 值亦有下降的趋势。饲养试验B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菌发酵剂的试验组与畜禽康乐宁1# 、畜禽康乐宁2# 、黄霉素及对照组相比分别提高日增重- 0.95 % 、1.17 % 、0.41% 和6 .08 % ( P> 0 .05),提高成活率为- 1.73 % 、3.45% 、1.72% 和1 .72 % ( P> 0 .05),提高饲料转化率-2 .42 % 、5 .36 % 、1 .40 % 、和8.23 % ,嗉囔pH 值亦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364.
吴军  李鹏波  杜程  吕晶  韦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54-7956
探究了自然审美观的渊源,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在其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重大意义,综合了多家学派关于"天人合一"的补充和深化,指出自然审美观最终使得中国传统园林以"意境美"作为其鲜明的美学特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纵观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分析了其在萌芽期、形成期、发展变迁期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强调了每个时期的特色都是在继承前一时期自然审美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传统园林的发展,分析了自然审美观的变迁对园林的影响,并相应地将园林发展分为园林的形成期、自然山水园的出现、写意山水园的出现3个时期,始终强调自然审美观在其中所发挥的重要意义,启示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和景观设计应以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观为基础,结合现代城市居民的审美变化,将中国传统自然审美观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65.
低温胁迫对大叶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对大叶冬青叶片内SOD,CAT等保护酶活性、相对电导率及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和MDA含量的测定,探讨不同低温处理条件下持续不同时间对大叶冬青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低温处理中叶片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先升后降又升的变化;叶绿素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及SOD和CAT活性...  相似文献   
366.
三角帆蚌对藻类滤食及消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 ingiiLea)对藻类的滤食和消化能力。通过对三角帆蚌生活的池塘以及三角帆蚌的胃、中肠、直肠中所含藻类的鉴定和含量的对比发现,三角帆蚌能滤食环境中大部分的藻类;对于滤取到消化道中的藻类,除一些结构复杂的外,都能很好的消化。其中,蓝藻门的总消化率为78.8%,消化度为+4;硅藻门的总消化率为90.0%,消化度为+5;隐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1.1%,消化度为+3;裸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6.5%,消化度为+3;绿藻门的总消化率为49.1%,消化度为+3。研究结果为利用滤食性贝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水华污染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367.
368.
吴军 《福建茶叶》2023,(2):92-94
近几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和发展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各个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塑造茶的品牌时,要充分挖掘其文化的内在情趣,充分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的作用。茶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可以使茶的设计元素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本文着重从价值、现状、策略等方面对如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茶包装设计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69.
随着体验性旅游需求的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成为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热门旅游方式。文章以日照市为例,分析了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条件,指出了茶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总结了茶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策略,以期为日照市茶文化旅游商品高质量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70.
大叶冬青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低温处理下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叶片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叶绿素(chl)总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探讨大叶冬青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特性和耐寒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