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31.
通过研究,总结了浙糯玉5号在东阳大棚栽培需注意的几点,以期为大棚种植甜糯玉米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2.
鲜食糯玉米去苞产量与优化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5个糯玉米杂交组合的鲜穗去苞产量与净穗率等7个优化农艺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鲜穗去苞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长、行粒数,其次是穗粗、净穗率,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提高鲜穗去苞产量,应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行粒数、适当增加穗粗和穗行,并协调好穗长和秃尖长等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3.
对浙江省2000-2013年审定甜玉米品种主要性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审定品种无显著性产量增益,产量增产幅度在5.4%~31.3%,生育期变异幅度9.6 d。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期和穗粗与产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秃尖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余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穗粗、单穗重、株高、穗长、行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秃尖、穗位高,玉米突破性高产育种应加强种质的创新与改良,注重穗粗和穗长的选择,延长生育期有助于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采用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创造出2个玉米高无机磷突变体lpa-zhong1和lpa-zhong2,研究了其突变的等位性和遗传控制类型,同时对野生型亲本和突变体的种子发芽率、磷组分含量、微量金属元素含量以及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突变是等位的,且突变受单隐性基因所控制;与野生型亲本相比,突变造成种子发芽率降低;总磷、无机磷含量极显著增加,植酸含量显著下降;金属元素含量、农艺性状无显著变化;除了百粒重显著下降之外,其他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5.
利用9个骨干糯玉米自交系,按完全双列杂交配制72个组合,随机区组种植于大田,成熟期测定各组合农艺性状,用GriffingⅣ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粗、穗上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叶长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特殊配合力效应在组合之间差异显著,而穗叶宽性状在亲本间及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者....  相似文献   
36.
华耐甜糯10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以H99-004为母本、Z2H4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甜糯玉米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高抗、广适等特点。2016-2017年在黄淮海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891.55 kg/亩,较对照增产12.74%; 2018-2019年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925.95 kg/亩,较对照增产9.63%; 2018-2019年在甘肃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1 315.85 kg/亩,较对照增产16.10%;2018年在广西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58.0 kg/亩,较对照增产10.5%。经过接种鉴定,小斑病为MR(5级)、茎腐病为HS(50%)、矮花叶病为HS(92.5%)、瘤黑粉病为R(12.5%)、南方锈病为HS(9%)。品质分析表明,该品种粗淀粉含量68.52%,支链淀粉占粗淀粉含量的97.69%,皮渣率9.26%,品味鉴定88.14分。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37.
浙甜16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育成的优质甜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浙审玉2018004)。该品种分别参加了2016-2017年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抗病鉴定、品质分析,表现出高产、稳产,甜度高、色泽好、品质优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及周边地区作春、秋玉米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8.
苗期施用硝磺草酮易对鲜食玉米品种和自交系造成药害。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不同响应差异可能归因于除草剂代谢效率的不同。本研究从氧化损伤和光合抑制角度阐述了不同耐药性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响应差异。利用RNA-Seq技术对耐性和敏感玉米在硝磺草酮处理和未处理下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以期从生理和分子水平揭示鲜食玉米对硝磺草酮的耐性机制。结果表明:硝磺草酮处理导致敏感玉米自交系叶片中积累更多的活性氧,光合作用受到严重抑制,最终植株干枯死亡;而耐性玉米自交系在硝磺草酮处理后植株生长正常。本研究中,共鉴定到7985个差异表达基因,敏感玉米中上调表达基因4020个、下调表达基因3450个,而耐性玉米中上调表达基因526个、下调表达基因49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功能注释 (GO) 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数量较多的主要集中在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学过程中;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 (KEGG) 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和脂类代谢等相关通路;筛选到Zm00001d042099、Zm00001d044157、Zm00001d007462、Zm00001d002436、Zm00001d021804、Zm00001d042541、Zm00001d040764、Zm00001d032828和Zm00001d020544共9个可能参与除草剂代谢的潜在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9.
为了研究华北地区典型轮作制麦玉轮作中玉米产量对施用有机肥料的响应,本文综合来自1980—2019年间共39篇公开发表文章的124组田间试验研究数据,应用整合分析(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估不同因素下有机肥料施用对华北地区玉米产量相对变化率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有机肥料施用显著提高了玉米产量,平均增产幅度为5.02%。其中,生物炭、秸秆和腐解秸秆作为有机肥施用对玉米产量均有显著增产效果,而施用商品有机肥、农家肥和堆肥对玉米产量无显著影响。有机肥与化肥联合施用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而单施有机肥会降低玉米产量,降低幅度为4.62%。不同土壤条件下有机肥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不同土壤氮水平下有机肥施用的增产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增产幅度分别为5.16%(<1 mg·kg-1)、6.75%(1~1.5 mg·kg-1)、1.90%(>1.5 mg·kg-1),不同氮投入水平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肥料有效性、作物产量及其他因素等方面考虑,有机肥料与全量化肥联合施用是该地区增产稳产、氮肥高效利用的合理施肥方式,同时应将土壤基本性质、气候状况及其他农艺措施等方面作为肥料投入的依据。  相似文献   
40.
9个甜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方法Ⅳ^[1]配成36个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对其进行灰色理论分析。结果表明:甜玉米产量与各产量性状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行数、穗粗、穗位高、行粒数、穗长、粒深、株高、秃尖;9个自交系可归为5类;组合中2JP233×农111、150B×中2JP233、中2JP233×引8-111、228×150B、228×大28-2、228×JP3为第一等级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