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黄金梨""红香酥""华山梨""中梨1号"4个品种为试材,对其生长参数、生理指标、叶片表型参数及光合特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不同梨树品种在西藏林芝地区生长及光合特性,以期为梨树在西藏高原地区的适应性评价以及引种品种筛选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黄金梨"地径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且变异程度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4个品种净光合速率均先增大,达到峰值后呈下降趋势,其中"黄金梨"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黄金梨"综合评价得分最高。"黄金梨"具有较高的光合生产潜力,在西藏林芝地区高海拔、低温、强辐射等极端环境条件下生长表现及光合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拉萨当雄拉屋矿山尾矿库设置客土+鸡蛋框、客土+保水剂、客土+保水剂+羊粪、客土+鸡蛋框+羊粪、客土+鸡蛋框+保水剂、客土+鸡蛋框+保水剂+羊粪和对照7种处理进行植被恢复,研究了不同恢复措施对爬地柏(Sabina procumbens(Endl.)Iwata et Kusaka)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爬地柏在不同处理下,苗高、地径和冠幅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提高最多的是客土+鸡蛋框+保水剂+羊粪处理,苗高、地径、平均冠幅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0.99%、49.23%、102.31%;生理指标方面,客土+鸡蛋框+保水剂+羊粪处理叶片相对含水量最高,为82.11%,比对照提高了54.37%,叶绿素a和叶绿素b质量分数最多,可溶性糖、脯氨酸质量分数及丙二醛摩尔质量浓度最低,且所有指标与其它处理都差异显著,说明“客土+鸡蛋框+保水剂+羊粪”处理较适于尾矿治理. 相似文献
13.
14.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保护和培育急尖长苞冷杉珍稀资源,以急尖长苞冷杉解析木资料为基础,借助Logistic模型,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的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应用Logistic模型建立的急尖长苞冷杉的树高与胸径的生长模型拟合效果显著,相关系数皆在0.997 0以上;运用有序样品聚类法将胸径和树高2个表现生长过程科学地划分为前慢期、速生期和后慢期3个阶段,实现了胸径和树高二维有序样品的聚类,不仅反映出急尖长苞冷杉生长的综合节奏性,而且为龄组划分提供了依据;生长曲线表明,胸径和树高的连年生长量最大值出现在60年左右,在90年时又达最大值,之后,随着树龄的增长略呈波动变化,说明在其生命周期内有2个速生期,分别是在树龄35~65和80~110年,可用于指导间伐抚育期。此外,还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以时间因子为媒介,推导出一个能准确地描述急尖长苞冷杉D-H关系的新模型——Logistic衍生模型。 相似文献
15.
16.
对采自6个种源地砂生槐的种子进行了萌发研究,分析了种子大小、萌发特性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每荚种子数变幅为2.96 4.50粒;种子千粒质量变幅为30.639 47.415 g;种子纵径变幅为4.3144.962 mm;种子横径变幅为3.244 3.693 mm;种子纵横径比变幅为1.306 1.383,差异较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间每荚种子数(F=8.52**)、千粒质量(F=19.73**)、种子纵径(F=6.17**)和种子横径(F=5.79**)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种子纵径与横径的比值差异不显著(F=1.47)。2)6个种源砂生槐种子发芽率变幅为43.16%90.03%。其中萨迦种源发芽率90.03%为最高,最低是米瑞种源为43.16%。3)6个砂生槐种源的种子在发芽起始时间上仅差异1 d;萌发持续时间在14 23 d之间,种源间持续发芽时间差异最多达到9 d;萌发高峰期在17 27 d之间,种源间差异较大,其中萨迦种源最短,朗县种源最长。4)每荚种子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R=-0.844 3,P0.05),而种子千粒质量则随着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升高(R=0.614 3,P0.05)。5)种子发芽起始时间与海拔之间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但不显著(R=-0.505 6,P0.05);种子萌发持续时间与海拔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883 6,P0.05),而种子发芽率则与海拔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04 7,P0.05)。 相似文献
17.
对渭北黄土高原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及其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得出刺槐林—草地景观界面土壤水分影响域为林内4 m到林外12 m之间,宽度16 m,为渐变型界面,由此可将刺槐林—草地景观划分为3个区域:草地区、界面区和刺槐林区。经典统计分析表明,历经3个区域,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在水平方向上随着水平距离梯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界面区域土壤含水量变化最为显著。基于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两个指标,可将草地和林地区域土壤剖面水分垂直变化划分为4层,界面区域划分为3层。3个区域土壤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基本一致的“高-低-高”规律,可以划分为3个时期,4~5月中旬为土壤水分贮存期,6~7月中旬为土壤水分消耗期,8~10月中旬土壤水分恢复期。水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这种变化主要受植被类型、根系分布、降水资源再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不同茶树良种在西藏短穗扦插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个茶树良种在西藏用内地的传统短穗扦插方法下的生根率、成活率及出苗率,结果表明:福选9号和福云6号两个特早生种的生根时间比其它两个早生种早白尖和福鼎大白茶要早,且生根率也要高,早白尖的成活率和出圃率优于其它3个品种.因此,在西藏栽种国内茶树良种时,既要考虑茶树品种自身的特点,又要考虑品种对高原气候的适应性,才能表现出良种的优良特性.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以夏季、春季两个季节对黄土丘陵区林一草边界不同层次深度土壤温度的水平梯度分布特征作了比较分析,并应用DEI(5%)法对边界进行定量判定.结果表明:林地各层次土壤温度一般都低于草地;土壤温度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6:00左右;边界不同层次土壤温度水平分布在日变化不同时间上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林一草边界土壤温度在夏季与春季具有不同形态的水平分布特征;林缘处土壤温度在夏季处于中等水平,而在春季处于最高水平;夏季林一草边界边缘效应的宽度为8~16 m、边缘效应宽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2:00~16:00,春季林一草边界边缘效应的宽度为6~12 m、边缘效应宽度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0:00~12:0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