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为特征,15日龄内仔猪死亡率较高,是一种养殖户所说的"腹泻性"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 1病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于冠状病毒,对各种消毒药敏感,如:氢氧化钠类,但不耐光照、耐酸.对热敏感,但低温状况下可长期保存. 2流行病学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通过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以晚秋、冬季、早春多发,15 日龄内的仔猪死亡率高达90%~100%.  相似文献   
12.
胸囊肿是肉用仔鸡的一种常见病,该病虽然不引起死亡,但影响肉鸡产品的美观,是制约肉鸡业发展一个重要因素之一.肉用仔鸡胸囊肿是胸部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由于肉用仔鸡多采用网上平养,活动少,体重大,大部分时间处于俯卧状态,使肉鸡胸部表面皮肤常时间受到压迫和摩擦并促使其皮质硬化,形成囊状组织,里面逐渐积蓄了一些粘液形成泡状.随着炎症的发展,泡内液体的颜色由淡黄色转变成暗棕色,降低肉鸡产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龙廷杏梅树盘进行不同材料及不同组合方式的覆盖处理,结果表明:多重处理由于保水剂吸附土壤径流,覆草增加土壤贮水量,覆膜阻隔水分蒸发,蓄水保墒效果最好,其次是双层处理,而单一处理较差.覆膜处理下土壤水分都有向表层聚集的现象;各深度测定点都以多重处理的土壤水分含量最高.不同覆盖物由于保蓄水分的能力不同,对下层土壤水分的影响差异较为明显,各处理比对照平均增产12 027.27 kg/hm2,平均增加净收入21 649元/hm2,产量与土壤含水量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r=0.689),不同早作保水措施对龙廷杏梅园地具有良好的土壤水环境调控效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莱芜灰树花的驯化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伟  史秀娟  张平 《食用菌》2003,25(2):15-16
本文对莱芜灰树花野生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莱芜灰树花菌丝体生长最造温度为28℃,最适pH值为5.5,培养料最适含水量65%,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24~30℃,覆土栽培转化率63%,为莱芜灰树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菌株,菇体呈灰色,菌盖直径8-12cm,菌柄短,肉厚,经室内测定表明,此菌株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最适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醋酸氨,其生长的适宜pH为4.5~8.0,最适为5.0-6.5,与F3及LP-5亲缘关系较近,生物转化率达150%左右。  相似文献   
16.
灰树花(),又名贝叶多孔菌、栗子蘑、莲花菌、千佛菌,日本称之为“舞茸”,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不仅味道鲜美、嫩脆,而且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在日本自古以来被视为防病、治病的良药,多用于治疗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也用于防治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病等。此外,还具有美容益智、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食用菌。目前,灰树花在我国南方已有种植,产品大都出口于国际市场,经济效益很高。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灰树花菌丝体生长适温20~25℃,子实体生…  相似文献   
17.
莱芜生姜高产技术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姜是莱芜市主导产业之一,生姜种植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并且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由于莱芜生姜品种单一,加上长期的无性繁殖和栽培管理技术缺乏创新,致使几年来生姜的产量徘徊不前,商品性差,市场竞争力弱,莱芜生姜的优势地位受到冲击。针对这一实际,莱芜市农科院从优化莱芜生姜这一品牌入手,从脱毒姜的培育,选育出口创汇新品种。建立脱毒或无病姜种繁育基地,配方施肥,遮阳网代替影草遮荫,后期延迟收获,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生姜脱毒、脱菌良种繁育,生姜良种的离体选育和基因工程育种,生姜种质的保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生姜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源农药因其低残留、无污染、易分解等优最,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青睐.本文主要对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等作了阐述,并对将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荆提取液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黄荆(Vitex cannabifolia)4种不同提取液对5种不同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和对大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黄荆提取液对供试病原物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鲜种子提取液对大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高达74.34%;对大蒜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高达72.33%,比多菌灵高出3.8个百分点,是取代多菌灵良好的生物源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