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刘蕊  李春风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34-10536
自然保护区的发展过程中,自然保护区与其范围内及周边地域的村镇密切相关,如何能够使两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利的关系,使得自然保护区与村镇经济发展得到双赢,是该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自然保护区与区内村镇间的内在关系,提出自然保护区内村镇规划建设的3种情况。以衡水湖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魏屯镇为例,提出镇域及镇址规划建议,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业内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52.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同一地区露地和避雨栽培下‘赤霞珠’和‘霞多丽’葡萄果实中4种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比较,同时利用Real—timePCR分析了葡萄果实中酒石酸合成关键酶——艾杜糖酸脱氢酶基因(L—VvldnDH)表达差异。结果表明: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发育中的‘赤霞珠’果实酒石酸、苹果酸和草酸含量,但在采收期,2种栽培方式下的果实中有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避雨栽培对‘霞多丽’果实发育过程4种有机酸积累无明显影响;避雨栽培显著上调了幼果期‘赤霞珠’果实中L—VvldnDH基因的表达,并在发育中后期保持较高转录本。这可能是导致该品种果实避雨栽培下酒石酸积累较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筛选和转化药用野生稻TAC克隆获得耐旱水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一种可有效转移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的方法,为进一步大量开展利用药用野生稻有利基因提供技术基础。【方法】以植物抗性相关转录因子AP2/EREBP和bZIP家族基因保守序列为探针,采用同位素α-32P对探针进行标记,通过Southern 杂交对药用野生稻TAC文库进行第一轮筛选;所获得阳性克隆用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进行第二轮筛选;最后利用PCR方法对第二轮筛选所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验证。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阳性克隆转入栽培稻品种日本晴,利用TAC载体插入片段两端的抗性标记Hpt和SacB,通过PCR扩增检测和和Southern杂交对转化植株进行鉴定。采用PEG胁迫法和生理指标变化对转基因T2植株的芽期、苗期耐旱性进行鉴定。【结果】第一轮TAC文库筛选共获得1 073个阳性克隆,其中,以AP2/EREBP的保守序列为探针筛选出606个、bZIP为探针筛选出467个。对这些阳性克隆进行第二轮筛选,从中共获得147个阳性克隆,其中,AP2/EREBP为探针筛选出95个、bZIP为探针筛选出52个。PCR验证有103个阳性克隆能够扩增出目的片段,分别是利用AP2/EREBP设计的引物筛选出63个克隆和bZIP的40个克隆,阳性克隆得率分别为66.32%和76.92%。通过农杆菌转化,以编号为52D-M16和22D-P2(与AP2/EREBP相关)以及55R-A17、49R-O14和8-A24(与bZIP相关)的克隆转化水稻日本晴均获得转化植株,转化试验结果发现外源插入片段越大则克隆转化的成苗率越低。抗性鉴定、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均证明外源片段已转入受体水稻品种日本晴中。芽期抗旱性鉴定表明R12-23、R15-41和R1-8 3份材料的耐旱性优于受体日本晴,苗期鉴定显示M63-9和R12-23的耐旱性较强。综合认为,R12-23具有较好的耐旱性。【结论】通过构建药用野生稻TAC文库并结合特异克隆筛选和遗传转化方法,可以进行有利基因的转移,结合进一步的育种,有望实现药用野生稻在育种上的利用。  相似文献   
54.
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海南本地槟榔(Areca cathecu Linnaeus)小孢子减数分裂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不同发育阶段与花、花序的外部形态特征相联系,结果显示:海南本地槟榔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属于同时型,小孢子排列呈四面体状,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花序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即观赏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花卉栽培品种及类型丰富和花卉优良遗传品质突出等,阐述了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流失现状,主要包括盲目引种、人工采挖破坏、采矿、修路、修水库等建设性破坏和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生境的破坏等;提出了加强保护的对策,包括加快制定《中国观赏植物资源保护和管理》法规、对濒危观赏植物资源采取保护措施、加强观赏植物资源研究、加强宣传教育和提高人们保护意识等内容。  相似文献   
56.
湘北双季稻区种植翻压紫云英的氮肥减施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双季稻区冬闲田种植翻压紫云英模式下减施不同量氮肥对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为湘北稻区双季稻减肥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N100),种植翻压紫云英配合早稻及晚稻均减施常规量氮肥的0%、20%、40%、60%?(MvN100、MvN80、MvN60、...  相似文献   
57.
  【目的】  箭筈豌豆、毛叶苕子与春小麦间作是西北地区推广的新型种植制度。利用15N自然丰度法,研究小麦间作对该系统中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以期为该系统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青海西宁和甘肃武威两地分别进行盆栽试验,供试绿肥包括箭筈豌豆和毛叶苕子,设置小麦单作、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等共5个处理,所有处理不施用氮肥,利用15N自然丰度技术,分析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及其向小麦的氮素转移量,调查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和绿肥作物的生物量,分析了影响绿肥生物固氮的因素。  【结果】  与单作相比,间作处理明显降低两地小麦和豆科绿肥的地上部干物质量,但间作系统中地上部干物质量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间作后,小麦和箭筈豌豆、毛叶苕子的氮素积累量显著下降 (西宁小麦除外),但绿肥单作、小麦||绿肥间作模式下总氮素积累量均明显高于小麦单作。与单作相比,间作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改变,但固氮量显著降低 (武威毛叶苕子除外),其中,西宁、武威两地间作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量 (0.24、0.48 g/pot) 较单作 (0.88、0.78 g/pot) 分别显著降低了82.1%和38.5%,西宁间作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量 (0.38 g/pot) 较单作 (0.81 g/pot) 显著降低了51.2%。西宁毛叶苕子的生物固氮效率和生物固氮量均显著高于武威;两地箭筈豌豆的生物固氮效率差异不大,间作下的生物固氮量在武威较高。间作条件下,两种豆科绿肥生物固定的氮素均可向小麦转移,西宁、武威两地箭筈豌豆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13、0.19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31.6%和24.7%;毛叶苕子的氮素转移量分别为0.09、0.06 g/pot,分别占间作小麦吸氮量的23.8%和11.4%。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干物质量是影响生物固氮量和氮素转移量的最主要因素。  【结论】  在不施氮肥条件下,间作小麦对豆科绿肥生物固氮效率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豆科绿肥的地上部生物量,进而降低总的生物固氮量。间作春小麦吸氮量的11.4%~31.6%来自于豆科绿肥,箭筈豌豆向小麦的氮素转移能力强于毛叶苕子。品种和生长环境都会影响豆科绿肥的总生物固氮量,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小麦间作的豆科绿肥的种类和品种,以提高间作绿肥对小麦的氮素转移效率。  相似文献   
58.
槟榔花果中槟榔碱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典法对槟榔不同发育时期花序材料的不同部位进行槟榔碱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成熟种果胚乳的槟榔碱含量最高,而果皮的含量最低;不同时期花序/果穗的相同部位间槟榔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时期花序/果穗的不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9.
郁南无核黄皮胚囊异常发育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观察了郁南无核黄皮和有核鸡心黄皮胚囊发育状况. 结果表明:郁南无核黄皮胚囊发育存在败育现象,即表现为开花当日有91.9%的胚囊未发育达到受精的成熟状态,花后1~7 d,仍有81.6%的胚囊未发育达到八核期成熟胚囊;而对照材料有核鸡心黄皮在开花当日和花后7 d内发育到八核期成熟胚囊的比率分别为96.7%和100%. 郁南无核黄皮胚囊受精前败育是导致其无核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其和有核黄皮混种能稳定保持无核性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夏尊民  曹洪勋  刘蕊  韩喜财  宋鑫玲  曹焜 《种子》2022,(7):119-124+2
本试验对引进的84份国内外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1个主要性状在大庆盐碱地条件下进行了测试鉴定。结果表明,11个主要性状的变异系数中分茎数、单株粒重和单株蒴果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分别为134.9%、65.4%和57.2%;蒴果大小和含油率的变异系数小于10%,分别为6.5%和4.1%。采用相关性矩阵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4个主成分,并依据4个主成分算得每份资源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在欧氏距离D=12.5水平下,将84份油用亚麻资源分为五大类群,各类群主成分综合得分的平均值依次为-0.676、-0.317、0.909、0.975、3.4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