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不同处理对北方茶树扦插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方茶树扦插苗扦插时间、扦插基质、激素处理的研究发现,在北方早秋扦插成活率达80.78%,高于晚秋季6个百分点;心土扦插圃比沙质圃的成活率高20%,心土扦插处理的茶苗光合速率、细胞间隙CO2浓度高于沙质圃扦插处理,激素处理过的茶树扦插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3.
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茶鲜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建立了超声波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GC-ECD)同时测定茶鲜叶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V(乙酸)∶V(乙腈)=1∶99的混合溶剂超声提取,适量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和石墨化碳黑(GCB)吸附剂净化,GC-ECD测定,基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04~2 mg/L范围内,7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峰面积与相应质量浓度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在0.01~0.5 mg/kg的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为80%~101%,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4%(n=6),日间RSD均小于9.3%(n=3);7种农药在茶鲜叶中的检出限为0.002~0.02 mg/kg,定量限为0.01~0.05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溶剂用量少,对检测条件要求低,可同时测定茶鲜叶中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44.
45.
46.
[目的]筛选适合防治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蚜的黄色防虫板。[方法]研究了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防虫板对北方无性茶园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规格防虫板对茶树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30 cm×40 cm、30 cm×20 cm 2种规格的黄色防虫板对茶蚜的防治效果分别达达85.6%和62.4%,60 d诱捕到的茶树蚜虫分别为2 369.8、981.6头,即164.6、136.3头/(m2·d)。[结论]从田间防治效果和诱虫效果上看出,30 cm×40 cm黄色防虫板更适合北方无性良种茶园茶树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47.
肥料运筹对不同茶果间作模式碧螺春茶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不同间作模式下碧螺春茶园高产优质协同的肥料运筹方式,为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园"精准施肥"和"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以30年茶树龄的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的碧螺春茶为材料,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以及无机有机肥配施对碧螺春茶百芽重及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纯茶园和茶果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均在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重,继续增加施氮量,百芽重不再增加,在纯茶园中反而下降,且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百芽重在有机肥与无机肥比例为6:4时达到最高。(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茶-枇杷间作茶园的茶叶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均大于纯茶园;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茶叶的游离氨基酸及咖啡碱含量,降低酚氨比,其中游离氨基酸在茶-枇杷间作茶园的作用效果大于纯茶园,咖啡碱的含量在纯茶园和茶-枇杷间作茶园中均在纯菜籽饼肥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与相同施氮量的无机肥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41.9%和51.7%。茶-枇杷间作和增施有机肥有利于改善碧螺春茶叶的品质,30年树龄茶园适宜的施氮量为450 kg/hm2,根据茶园不同种植模式构建有机无机肥配施比例可实现茶叶高产优质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48.
在宁波北仑供电局,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或是外聘知名学者,或是普通党员代表;有这样一个课堂,或是定期集中学习,或是内网平台共享;有这样一种课本,或是网络视频教育,或是专家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