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篇 |
农学 | 6篇 |
基础科学 | 3篇 |
7篇 | |
综合类 | 29篇 |
农作物 | 3篇 |
畜牧兽医 | 26篇 |
园艺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8篇 |
2009年 | 1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针对浙江省果桑种植区桑椹菌核病发生与为害严重的问题,拟通过观察桑花不同发育阶段各器官的形态变化,划分接种感染时期及接种部位,调查感染率及病原侵染部位,据此确定病害的防治适期,并且通过田间防效试验确定2种常用防治药剂的用量和施药次数。在桑树开花及果实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人工接种病原菌(桑实杯盘菌Ciboria shiraiana),发现病原菌侵染桑花的起始时间是初花期,侵染部位是雌花柱头,被感染的桑花柱头完全伸展开,颜色呈乳白色或白色。在桑树开花的不同时期以2种常用防治药物供试,通过不同用药次数和不同用药浓度的组合试验调查其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和多菌灵仍然是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种药剂分别以质量浓度1 mg/L、1.5 mg/L的药液轮流施用3次(每次间隔7 d),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其中第1次施药在花穗形成后到初花期,此时大部分桑花柱头呈半圆形卷曲状、部分开始伸展,颜色介于浅绿色至乳白色之间,但尚未完全成熟。调查施药时间、施药次数和施药浓度对成熟桑椹的果实性状(果长、果横径、千克果实数量、单粒果实质量)影响不明显,而桑果产量则与感病率相关。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果桑生产实践中可以通过观察桑花柱头的形态辅助开花物候期来确定桑椹菌核病的防治适期,实施上述组合防治方案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2.
33.
混播比例是混播草地适应性和稳定性的主要调节因素,因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区域特异性。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条件下,亟需构建混播组合和比例适当的苜蓿混播草地。选用苜蓿-无芒雀麦(MB)和苜蓿-猫尾草(MP)组合,建立了3个混播比例(苜蓿∶禾草=7∶3、5∶5、3∶7)的混播草地,以3种牧草单播为对照,对牧草产量、种群密度动态进行了分析,探究不同混播组合和比例下混播草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对MP和MB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和种群密度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群落结构稳定性随草地年龄增大逐年降低。MB的苜蓿和禾草单产量及草地总产量显著高于MP,但2和5龄时二者间差异不显著。随2种混播下苜蓿比例增大,2、4和5龄草地总产量先升高后降低,3龄草地总产量升高;草地中苜蓿相对产量相异度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3龄MB例外),禾草相对产量相异度系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MP下苜蓿和禾草相对种群密度相异度系数随苜蓿比例增大而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5∶5混播下群落结构稳定性最弱;MB模式下,仅5龄草地苜蓿和禾草相对种群密度相异度系数随苜蓿比例增大而呈升高趋势。综上,MB能显著提高产量,较好地维持群落稳定性。在陇东黄... 相似文献
34.
35.
36.
刘生 《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21,(9):20-21
1 防疫措施1.1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圈消毒坚持每天清扫圈舍,粪便做无害化处理,场地进行消毒,夏秋每月、冬春每季对圈舍进行彻底清粪和消毒.1.2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营养物质平衡农谚说:“羊瘦则为病”,“病从膘瘦起,体弱百疾生”.这说明了羊病与饲养管理及营养供应的关系.在通常饲养条件下,应均匀地每日3~5次供应... 相似文献
37.
为提高西北黄绵土区耕地农作物产量及品质,以西北地区典型农作物马铃薯为研究对象,设置接菌、施肥、对照3组处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马铃薯品质提升和黄绵土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AM真菌能够提高马铃薯根系的侵染能力,显著提高根际土壤有效磷浓度,改善土壤电导率。接种AM真菌提高了马铃薯地上部生物量,增加了侧根数量,降低了根冠比。接菌处理比对照增产14.02%,比施肥处理减产11.65%。接菌提高了马铃薯单个块茎的平均质量,分别比对照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25.96%和30.79%。接种AM真菌促进马铃薯块茎增大,其直径大于8 cm的马铃薯数量分别比对照和施肥处理多16.7、5.3百分点。同时,AM真菌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块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纤维浓度,对维生素C含量也有一定影响。接种AM真菌促进马铃薯产量与品质的提升,提高黄绵土土壤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为AM真菌菌剂应用于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