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园艺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探索适宜密云地区种植的食用菌品种,丰富密云区食用菌市场,笔者以玉米芯、玉米秸秆、果树枝、木屑、废弃黑木耳菌棒为原材料,利用林地资源进行种植大球盖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林下种植大球盖菇可以有效利用玉米秸秆、木屑、杂草等农业废弃资源,为市场提供新鲜多样的食用菌产品,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具有较高的社会生态效益。林下种植大球盖菇生产季平均亩产鲜菇2 017.1 kg,亩增收10 304元。  相似文献   
22.
香菇一般出菇限于春秋2季,冬夏2季市场特别是鲜菇供应短缺,为了满足香菇市场周年供应、改善出菇环境,提高产量品质,北京市密云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从2007年开始进行夏季林下香菇栽培试验,结合各地栽培经验,总结出一套夏季栽培香菇的有效方法,经2年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3.
为筛选适合密云区林地种植的黑木耳品种,对大山黑、黑29、黑威15、黑威单片、黑山、青皮1号等6个栽培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综合分析耳片长势、耳片厚度、耳片抗性、产量和农艺学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黑29产量高,但子实体呈大片状偶见团状,商品性稍差;大山黑产量略低于黑29,但子实体簇生、碗状,背部有黑色筋,菌丝抗逆性较强,受温...  相似文献   
24.
吴兴彪  刘瑞梅 《蔬菜》2021,(8):52-56
为对北方黑木耳种植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林下栽培黑木耳的技术瓶颈,密云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对密云区黑木耳关键生产技术进行集成,从传统栽培技术改良,自动化、机械化栽培,林下出耳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市场营销和分别进行阐述。5年来,密云区15个镇25个村累计种植黑木耳172.9 hm~2,累计产值6 105.6万元,每667 m~2增收2万元以上,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5.
为探明黑木耳袋料栽培中不同开口方式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索黑木耳低成本高效益种植的有效途径,以传统的大V形口开口方式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大V形口、小V形口、Y字形口、半圆形口、十字形口、一字形口等6种开口处理方式下黑木耳的耳片形状、产量及商品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小V形口处理的鲜耳总产量最高;一字形口处理优质商品耳产量最高,占商品耳总产量的65.6%,且出芽整齐,耳片大小中等,耳形碗状,商品率最高,质量好。综合生产效益和市场消费习惯,认为一字形口为最佳开口方式。  相似文献   
26.
张景涛是北京市密云县香菇种植户,十几年前看到浙江人租他家的大棚种蘑菇,觉得不错。于是,他也开始试着干起了香菇种植,效益很好。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随着栽培技术不断地积累和成熟,特别是在北京市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支持帮助下,香菇产量日益增加,品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也逐年上涨,现在他的2个棚栽培香菇年纯收入可达10多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