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34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9篇
  16篇
综合类   250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2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01.
通过测定搅拌型酸乳的酸度、pH值、持水力、乳清析出量和对酸乳进行感官品评,研究不同海藻酸丙二醇酯(propylene glycol alginate,PGA)添加量对搅拌型酸乳稳定性的影响,确定PGA在搅拌型酸乳中的最佳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PGA可以明显抑制酸乳贮藏过程中的后产酸现象,较好地增强酸乳的持水力,显著降低酸乳贮藏过程中的乳清析出量,同时可以明显改善酸乳的质地、组织状态和口感。添加PGA有利于搅拌型酸乳体系的稳定,且随着PGA添加量的增加,稳定效果逐渐提升。综合考虑应用效果和成本,PGA在搅拌型酸乳中的最佳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602.
不同耕作措施对重茬大豆根腐病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6年分别在重茬条件下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根腐病、生育与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茬大豆连年间隔深松耙茬1995年、1996年分别较对照增产21.2%、16.2%。大豆生育期间调查发现,间隔深松比翻地大豆根腐病减轻,大豆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增加,并使根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603.
梨树县土壤养分变化趋势的分析与施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梨树县有代表性土壤碱解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测定,可以看出我县土壤中氮素仍然处于比较缺乏状态,磷素、钾素相对丰富,针对这一情况提出合理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604.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配合饲料中以全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幼虫粉替代鱼粉后对大菱鲆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及体色的影响.本研究设计4个处理组,分别为全脂黑水虻幼虫粉替代0(FM)(对照组)、20%(HI20)、40%(HI40)的鱼粉及...  相似文献   
605.
本文以腐熟鸡粪、腐熟猪粪两种有机肥为试验肥料,以黄秋葵品种卡里巴为试验品种,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腐熟鸡粪、腐熟猪粪两种有机肥对黄秋葵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纤维素含量、硝酸盐含量、果胶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以鸡粪1570kg/1000m^2、猪粪1166kg/1000m^2为同种有机肥的最佳施用水平,能明显改善黄秋葵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606.
为了研究粮食筒仓在储粮状态下的仓壁静态侧压力及中心卸粮状态下的仓壁动态侧压力,该研究利用仓身直径400 mm、仓壁高度700 mm的模型筒仓,以小麦为储料,分别进行了100%、80%和50%仓容3种状态下的静态储粮及中心卸粮的侧压力测试试验,并将仓壁压力实测结果与中国、欧洲和美国相关规范的计算值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00%、80%和50%仓容时,仓壁静态侧压力实测值与中国规范计算值的偏差率最小,与美国规范计算值的偏差率最大,其中,距储粮顶面600(100%仓容状态)、160(80%仓容状态)和250 mm(50%仓容状态)处的仓壁静态侧压力实测值超过中国规范的计算值,经过修正后,仓壁静态侧压力实测值均小于规范的计算值;仓壁静态侧压力实测值均小于欧洲和美国规范;在相同高径比时,储粮仓容越小,仓壁静态侧压力实测值与各国规范静态侧压力计算值偏差率越大。与中国规范相比,欧洲和美国规范更偏于安全。仓壁动态侧压力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高径比的筒仓,中心卸粮情况下,在小麦顶面处于整体流动状态时,不同初始仓容卸粮至同一高度时,同一测点的动态侧压力不同,100%仓容卸粮至50%仓容时C1测点(距仓壁下边缘100 cm处)的动态侧压力为3.376 kPa,80%仓容卸粮至50%仓容时C1测点的动态侧压力为1.528k Pa;小麦由整体流动变为管状流动的过程中均出现超压现象,100%、80%和50%仓容的最大超压系数分别为2.76、2.90和2.68;100%、80%和50%仓容出现管状流动状态的高度位置逐渐下降,说明管状流动的出现位置与初始的储粮仓容相关,初始仓容越小,粮食上表面出现管状流动的位置越低;相同卸粮口卸粮时,出粮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斜率均约为16.1,即卸粮速率一致;下部测点出现动态侧压力峰值的时间滞后于上部测点。试验结果可为筒仓规范的编制修订提供依据,为粮食筒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7.
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种子颇具油用价值.以黔东南雷公山区和黔北赤水河谷采集的野生种子为材料,分别测试分析其种子形态特征、内含氨基酸及脂肪酸含量的差异,以探讨环境对种子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柱红山茶种子属大粒种子,千粒重达30383.2 g,脂肪含量达428.6%;不同产地的种子形态达到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呈极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不显著差异.2)产于雷公山区和赤水河谷的种子中皆含有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和6种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TAA)含量分别为193.7,330.1 mg/g,人体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80.1,132.9mg/g,其中组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57.9mg/g和10.14mg/g),亮氨酸次之(分别为20.7mg/g和34.1mg/g),色氨酸最低(分别为01.8mg/g和00.3mg/g);不同产地种子氨基酸含量中除胱氨酸、缬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外,其余11种氨基酸、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差异.3)2个产地的种子营养评价皆达到WHO/FAO的理想蛋白质标准,可作为贵州特有的油用山茶种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08.
以小油菜"五月慢"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SA浸种对盐胁迫下小油菜幼苗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质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的影响,探究外源水杨酸(SA)浸种对盐胁迫下小油菜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盐胁迫条件下,不同浓度外源SA浸种各指标均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其中以1.00 mmol·L-1的SA浸种缓解盐胁迫效果最佳。在同一浸种浓度下,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质量均呈减少趋势。POD、SOD活性则在50 mmol·L-1盐胁迫下显著升高,随后降低。说明一定浓度SA浸种可以缓解盐胁迫对小油菜幼苗地上部分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9.
农田面源磷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识别流域内农田磷流失风险的关键源区及其影响因子是面源污染控制的重要手段。基于磷指数模型开展2000—2020年中国农田磷流失风险评估,选取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施用量为源因子,土壤侵蚀模数、年径流深、农田和水体间归一化距离指数为迁移因子,结合GIS技术评估了中国农田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森林法分析影响中国农田磷流失的关键因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揭示了农田磷流失风险指数与各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中国农田的磷流失的低、中、高、极高风险面积分别占农田总面积的43.8%、40.5%、13.4%、2.4%。2)中国农田磷流失在2000、2005、2010、2015、2020年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总面积的年平均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南诸河流域、松辽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黄河流域、内陆河流域、海河流域。3)影响农田磷流失风险的关键源因子和迁移因子分别为土壤有效磷含量和归一化距离指数,其重要性特征值分别为129.53和65.12,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农田磷流失最主要影响因子。4)磷流失风险指数与源因子指数、迁移因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选取的14个指标对磷指数的解释度达0.62,其中源因子和迁移因子对磷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0.77、0.19(P < 0.001)。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农田磷流失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宏观防控及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10.
文中综述了语言学习僵化现象的含义、理论基础,论述了语言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缓解僵化现象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